輻射的方法

將裸鼠裝入自制的有機玻璃盒中,拔出含有腫瘤的后肢并用繩子固定。腫瘤部位暴露于電場中心,距離電場邊緣超過1厘米。照射的上部和下部填充2厘米長的油紗,小鼠身體的其余部分位于場外。

顯微18F-FDG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

治療一天后,用1%戊巴比妥鈉麻醉小鼠。尾靜脈注射造影劑(18F-FDG)150至200 uCi后,進行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掃描時間為20分鐘。應用校正因子后,獲得了代表18F-FDG分布的圖像。人工繪制了覆蓋整個腫瘤的感興趣區(qū)(ROI)。此外,還在對側(cè)脊柱旁肌肉上繪制了ROI。測定腫瘤部位和對側(cè)脊柱旁肌肉的標準攝取值(SUV)。腫瘤的最大SUV與對側(cè)脊髓旁肌肉的最大SUV之比代表T/M(腫瘤的最大SUV與對側(cè)脊髓旁肌肉的最大SUV之比)值。

用于檢測腫瘤組織氧分壓的溶氧微電極

Unisense氧氣微電極是一種帶有保護陰極的微型克拉克型溶氧微電極。在本研究中,小鼠安樂死后,立即取出腫瘤組織并測量腫瘤長軸和短軸。每個腫瘤分4部分測量,包括1/16短軸、1/8短軸、1/4短軸和1/2短軸。測量每個部分的平均值后,將4個部分的氧分壓平均值視為腫瘤組織的氧分壓。每只小鼠從死亡到測試的總時間不超過5分鐘。

腫瘤標本中的VEGFR-2磷酸化和CD31免疫組化檢測

在石蠟包埋前,腫瘤組織用10%福爾馬林溶液固定。所有實驗均嚴格按照生產(chǎn)商的指南進行。在400倍放大鏡下進行顯微評估,結(jié)果顯示細胞膜或細胞質(zhì)呈現(xiàn)棕黃色或棕色,表明p-VEGFR-2在細胞膜或細胞質(zhì)中表達。從每個切片中隨機選取5個切面,計算每個視野細胞中陽性細胞的百分比。5個百分比的平均值即為切片中p-VEGFR-2陽性細胞的百分比。

微血管密度(MVD)按照Weidner等人描述的方法進行定量。首先,在低倍放大鏡(100倍)下進行篩查,掃描腫瘤區(qū)域,找出血管最密集的區(qū)域,稱為"熱點"。在這些熱點區(qū)域,使用高倍放大鏡(400倍)對微血管進行計數(shù)。MVD表示為每個視野中的微血管數(shù)量。通過CD31染色鑒定的內(nèi)皮細胞與相鄰的微血管、腫瘤細胞或結(jié)締組織明顯分離的細胞被視為微血管。每個切片選擇5個熱點進行微血管計數(shù),平均值代表該切片的MVD。

結(jié)果

阿帕替尼聯(lián)合放療的抗腫瘤效果

圖1腫瘤生長曲線。治療后1至18天裸鼠異種移植腫瘤的平均體積;*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單個治療組相比。

當腫瘤平均體積達到150至200mm3時,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圖1顯示了治療后1至18天各組腫瘤異種移植物的平均體積,并對所有組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與其他組相比,對照組的腫瘤生長速度加快(P<0.05)。12 Gy組的抑制效果優(yōu)于6 Gy組(P<0.05)。此外,6 Gy組與阿帕替尼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此外,與阿帕替尼治療或單獨放療相比,阿帕替尼+放療聯(lián)合組對小鼠腫瘤生長的抑制作用更強(P<0.05)。

表1腫瘤抑制率

表1列出了各治療組的腫瘤體積和抑制率。阿帕替尼、單獨6 Gy、單獨12 Gy、阿帕替尼+6 Gy和阿帕替尼+12 Gy的腫瘤抑制率分別為33.3%、38.8%、61.5%、63.8%和85.9%。因此,與單獨使用阿帕替尼或放療組相比,阿帕替尼+放療的抑制率更高(P<0.05)。阿帕替尼+6 Gy的Q值為1.079(Q值為0.85-1.15),表明阿帕替尼+6 Gy的治療效果包括了2種單獨治療的加成。阿帕替尼+12 Gy的Q值為1.156(Q值大于1.15),表明阿帕替尼+12 Gy的治療效果與單獨治療效果相比具有協(xié)同作用。由于兩組聯(lián)合治療的Q值均大于0.85,因此認為阿帕替尼聯(lián)合放療對治療鼻咽癌具有協(xié)同作用。

顯微18F-FDGPET/CT成像

圖2顯微18F-氟脫氧葡萄糖(FDG)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成像。A、小鼠接受不同治療方案一天后的代表性18F-FDGPET掃描圖。B、與不同治療方案相關(guān)的T/M(腫瘤最大SUV與對側(cè)脊柱旁肌肉最大SUV之比)。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阿帕替尼組(6 Gy)相比,***P<0.05。與阿帕替尼組(12 Gy)相比,***P<0.05。

在治療方案結(jié)束后的第二天進行了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CT檢查,裸鼠移植鼻咽癌的PET/CT成像結(jié)果如圖2所示。對照組小鼠的腫瘤代謝率明顯高于治療組小鼠(P<0.05)。此外,與6 Gy處理的小鼠相比,12 Gy處理的小鼠的腫瘤代謝率較低(P<0.05)。與單獨使用阿帕替尼或放療的小鼠相比,阿帕替尼和放療聯(lián)合治療的小鼠的腫瘤代謝率更低(P<0.05)。因此,我們認為阿帕替尼聯(lián)合放療對鼻咽癌的腫瘤代謝具有協(xié)同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