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term responses of denitrification to chlorothalonil in riparian sediments: Process, mechanism and implication

河岸沉積物中反硝化作用對百菌清的短期響應過程、機制及意義

來源: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358 (2019) 1390–1398

 

論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了農藥百菌清(chlorothalonil, CTN)對河岸沉積物反硝化作用的短期影響(48小時)。通過設置不同CTN濃度處理(0、5、10、25 mg/kg),發現高濃度CTN(10和25 mg/kg)顯著降低了沉積物反硝化速率(降幅37-62%),但增加了氧化亞氮(N?O)積累(增幅100-285%)。CTN通過抑制微生物代謝活性(如糖酵解和電子傳輸)和關鍵反硝化酶活性(硝酸鹽還原酶NAR、亞硝酸鹽還原酶NIR、氧化亞氮還原酶NOS),導致反硝化過程受阻和N?O排放增加。短期暴露下,CTN未顯著改變微生物群落結構或反硝化基因豐度,表明其影響主要是功能性的而非結構性的。研究強調河岸CTN積累可能加劇水體富營養化和全球氣候變化。

 

研究目的

 

評估CTN在河岸沉積物中的積累和消散行為:確定CTN殘留水平及其持久性。

探究CTN對沉積物反硝化過程和N?O排放的短期影響:量化反硝化速率和N?O積累的變化。

揭示CTN抑制反硝化的機制:從微生物代謝水平(如電子生產、傳輸和消耗)和酶活性角度闡明作用途徑。

 

評估環境風險:為河岸帶農藥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以減輕對水生生態系統和氣候的潛在威脅。

 

研究思路

研究采用“劑量效應實驗-多參數監測-機制驗證”的思路:

 

實驗設計:采集三峽庫區河岸沉積物,設置對照組(0 mg/kg CTN)和三個CTN處理組(5、10、25 mg/kg),在厭氧條件下培養48小時。添加葡萄糖和硝酸鹽作為碳源和氮源。

參數測量:

 

化學分析:監測CTN殘留、營養鹽(NO??、NO??、NH??)濃度、N?O積累。

生物學分析:測量微生物呼吸速率、酶活性(反硝化酶和代謝酶)、代謝物水平(NADH、ATP、丙酮酸)、電子傳輸系統活性(ETSA)。

 

分子分析:通過qPCR量化反硝化基因(narG、nirS、nirK、norB、nosZ)豐度,并通過高通量測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結構。

 

機制驗證:通過相關性分析 linking 反硝化速率與代謝參數、酶活性和電子流,驗證CTN的抑制途徑。

 

數據整合:結合數值統計和模型,評估CTN的劑量效應和環境意義。

 

測量數據及其研究意義(注明來源)

研究測量了多維度數據,其意義和來源如下:

 

CTN殘留和消散速率:

 

意義:確認CTN在沉積物中的殘留水平(5 mg/kg處理殘留~4 mg/kg,25 mg/kg處理殘留~24 mg/kg)和消散速率(~0.5 mg/kg/d),為劑量效應提供基礎,表明CTN可持久存在并潛在影響微生物過程。

 

來源:數據見圖S2(補充材料)。

 

微生物呼吸速率:

 

基礎呼吸速率:CTN在高濃度(10和25 mg/kg)下顯著降低基礎呼吸(從3.53降至2.10 μmol C kg?1 h?1),表明微生物整體活性受抑制。

底物誘導呼吸速率:類似趨勢,高CTN降低呼吸速率,意義是顯示CTN削弱了微生物對碳源的響應能力,反映代謝功能受損。

 

來源:數據見圖1A和1B。

 

反硝化速率和N?O積累:

 

反硝化速率:CTN在10和25 mg/kg處理下降低反硝化速率37-62%,意義是CTN直接削弱氮去除能力,可能加劇氮污染。

N?O積累:CTN增加N?O排放100-285%,意義是CTN導致反硝化不完全,增加溫室氣體排放,貢獻氣候變化。

 

來源:數據見圖2A和2B。

 

反硝化酶活性:

 

NAR、NIR、NOS活性:CTN顯著抑制這些酶活性(如NOS活性從5.416降至2.075 μmol N g?1 h?1),而NOR活性無變化,意義是CTN特異性影響反硝化鏈的早期和末端步驟,導致NO??和N?O積累。

反硝化基因豐度:無顯著變化,意義是短期暴露下基因表達未受影響,但酶功能被抑制,表明轉錄后或翻譯水平調控。

 

來源:數據見圖3A-D和3E-H。

 

微生物代謝參數:

 

葡萄糖利用和GK活性:無顯著變化,意義是糖酵解初始步驟未受CTN影響。

GAPDH活性、丙酮酸水平、NADH含量、ATP水平:CTN在高濃度下降低這些參數(如NADH從12.14降至4.22 μmol g?1),意義是CTN抑制糖酵解關鍵步驟和能量生產,減少電子供應(NADH)和能量(ATP),直接制約反硝化。

 

來源:數據見圖5A-F。

 

電子傳輸系統活性(ETSA):

 

ETSA:CTN降低ETSA達43.5%,意義是電子傳輸受阻,影響電子向反硝化酶的傳遞,進一步抑制反硝化。

 

來源:數據見圖6。

 

相關性分析:

 

反硝化速率與代謝參數:與NADH、GAPDH活性、ETSA、NAR、NIR、NOS活性正相關(R2 0.382-0.891),意義是驗證代謝和電子流是反硝化的關鍵驅動因素,CTN通過破壞這些環節抑制反硝化。

 

來源:數據見圖7A-D。

 

微生物群落結構:

 

群落組成:無顯著變化(門和屬水平),意義是短期CTN暴露不引起群落結構改變,影響是功能性的,而非通過物種更替。

 

來源:數據見圖S3(補充材料)。

 

結論

 

劑量依賴性效應:低濃度CTN(5 mg/kg)無顯著影響,但高濃度(10和25 mg/kg)顯著抑制反硝化并增加N?O排放。

機制主導:CTN通過抑制微生物代謝(糖酵解和電子傳輸)和反硝化酶活性(NAR、NIR、NOS)導致反硝化受阻,而非通過改變微生物群落或基因豐度。

 

環境意義:河岸CTN積累可能減少氮去除效率,加劇水體富營養化,并通過增加N?O排放貢獻全球變暖。研究強調需控制農藥流入河岸帶以保護生態系統和氣候。

 

使用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研究意義詳細解讀

在本研究中,丹麥Unisense公司的微傳感器系統(MMM-Meter) 被用于測量反硝化酶活性測定中的N?O濃度變化(方法部分2.4節)。具體用于量化NOS(氧化亞氮還原酶)活性,通過監測N?O的消耗速率。

詳細研究意義如下:

 

高精度測量關鍵氣體動態:Unisense微傳感器提供實時、高分辨率的N?O濃度監測,靈敏度達納米級,這對于捕捉反硝化過程中N?O的細微變化至關重要。在NOS活性測定中,它準確記錄了N?O的減少速率,直接反映了NOS酶的功能狀態。

揭示CTN對反硝化末端步驟的影響:數據顯示CTN抑制NOS活性(圖3D),導致N?O積累(圖2B)。Unisense的測量驗證了CTN特異性破壞反硝化鏈的末端還原步驟(N?O→N?),從而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這提供了機制證據:CTN通過抑制NOS而非NOR(一氧化氮還原酶)導致N?O積累。

支持環境風險評估:Unisense的高可靠性數據量化了N?O排放增幅(100-285%),直接鏈接CTN暴露與氣候變化潛在風險。這強調了河岸農藥污染對全球變暖的貢獻,為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技術優勢:Unisense傳感器的原位能力和低檢測限避免了采樣擾動,確保了數據準確性。在厭氧條件下測量N?O挑戰性高,但Unisense系統能穩定操作,增強了實驗的可重復性和說服力。

 

綜上所述,Unisense微傳感器獲得的N?O數據,為本研究論證CTN抑制NOS活性并增加N?O排放提供了關鍵、精確的實驗證據,從氣體水平揭示了反硝化不完全的機制,突出了其在環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