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anic fertilizer amendment increases methylmercury accumulation in rice plants  

有機肥料改良增加水稻植株中甲基汞積累  

來源 Chemosphere 249 (2020) 126166

《環境科學》第249卷,2020年,文章編號126166  

 

摘要

本文通過盆栽實驗和微觀模擬實驗,揭示了雞糞(CH)和牛糞(CO)兩種有機肥料對新沉積汞(Hg)污染稻田土壤中甲基汞(MeHg)生成及水稻積累的影響。研究發現:  

1. 有機肥料(0.1-1%添加量)使土壤MeHg濃度增加34-143%,稻米MeHg積累量最高增加203%(圖2C)。  

 

2. 有機肥料通過提高汞的生物有效性(溶解態Hg↑)和微生物甲基化活性(hgcA基因拷貝數↑),促進MeHg生成(圖3A, 圖4)。  

 

 

3. 稻米MeHg含量超中國國家標準(20μg/kg)18-24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研究目的

 

1. 探究有機肥料(雞糞/牛糞)對稻田土壤MeHg生成及水稻積累的影響。  

2. 闡明有機肥料調控MeHg生物積累的機制(汞形態轉化、微生物甲基化作用)。  

 

研究思路

 

1. 盆栽實驗:  

   ? 在Hg污染土壤(10 mg/kg HgCl?)中添加0.1-1%雞糞(CH)或牛糞(CO),種植水稻至成熟期。  

 

   ? 測定土壤/水稻各部位(根、莖葉、籽粒)MeHg含量(圖1-2)。  

 

2. 微觀實驗I:  

   ? 模擬淹水條件,監測添加有機肥后土壤pH、氧化還原電位(Eh)、溶解性硫化物動態變化。  

 

   ? 使用丹麥Unisense電極原位測量pH、Eh和硫化氫。  

 

3. 微觀實驗II:  

   ? 探究硫化物與汞摩爾比對溶解態Hg和土壤MeHg的影響(圖3)。  

 

4. 微生物分析:  

   ? 定量hgcA基因(汞甲基化功能基因)豐度(圖4),分析微生物群落組成。  

 

測量的數據及研究意義

 

1. 土壤與水稻MeHg濃度(圖1B, 圖2)  

   ? 數據:有機肥使土壤MeHg增加34-143%(圖1B),稻米MeHg增加166-203%(圖2C)。  

 

   ? 意義:首次量化有機肥料對稻米MeHg積累的促進作用,揭示其食品安全風險。  

 

2. 溶解態Hg與硫化物關系(圖3)  

   ? 數據:高硫汞比(S:Hg >4:1)下溶解態Hg顯著增加(圖3A),土壤MeHg升高50%(圖3B)。  

 

   ? 意義:證實硫化物通過形成Hg-S絡合物提高汞生物有效性,驅動MeHg生成。  

 

3. 微生物甲基化活性(圖4)  

   ? 數據:hgcA基因拷貝數在CH處理中顯著增加(圖4);Syntrophobacteraceae和Desulfovibrionaceae(硫酸鹽還原菌)豐度上升。  

 

   ? 意義:有機肥通過富集甲基化微生物(尤其硫酸鹽還原菌)直接促進MeHg合成。  

 

4. 土壤理化參數  

   ? 數據:有機肥降低土壤Eh(-150至-200 mV),維持強還原環境。  

 

   ? 意義:厭氧條件耦合硫化物生成,共同優化Hg甲基化微環境。  

 

結論

 

1. 風險機制:有機肥料通過雙重途徑增加稻米MeHg:  

   ? 釋放溶解態Hg(硫化物絡合作用)  

 

   ? 富集汞甲基化微生物(如Desulfovibrio spp.)  

 

2. 應用警示:在汞污染稻田(尤其新沉積Hg土壤)施用有機肥需謹慎,雖能增產10-23%,但導致稻米MeHg超標18-24倍。  

3. 政策建議:需制定稻米MeHg安全標準(中國現行僅限總汞)。  

 

使用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研究意義

 

技術應用:  

? 采用Unisense pH-100和Redox 100微電極(直徑1mm),原位監測土壤剖面pH和Eh動態。  

 

核心發現:  

1. 實時動態數據  

   ? 電極數據顯示:有機肥使土壤Eh持續降至-200 mV,證實其強化厭氧環境。  

 

   ? 意義:厭氧條件是硫酸鹽還原菌(甲基化關鍵菌群)活性的必要條件,直接關聯MeHg生成。  

 

2. 硫化物-汞耦合機制  

   ? 電極監測硫化氫濃度,結合微觀實驗II(圖3),揭示:  

 

     ? 低硫汞比(S:Hg <1:4)促進HgS沉淀,降低MeHg生成。  

 

     ? 高硫汞比(S:Hg >4:1)形成溶解性Hg-S絡合物,增加汞生物有效性。  

 

   ? 意義:定量驗證硫化物濃度對汞形態轉化的閾值效應,為預測MeHg風險提供關鍵參數。  

 

方法論價值:  

? 克服傳統破壞性采樣誤差,實現土壤微環境原位實時監測,精準捕捉Eh/pH/硫化物的協同變化。  

 

? 為解析"有機肥–厭氧環境–微生物甲基化"的因果鏈提供直接證據,凸顯其在汞生物地球化學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