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Addressing algal blooms by bio-pump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production and emissions with multi-path
利用生物泵多路徑處理藻華以減少溫室氣體產生和排放
來源:Chemosphere, volume 270, article number 128666, 2021
《化學圈》第270卷,文章編號128666,2021年
摘要內容
研究提出一種以沉水植物為核心的"生物泵"系統,結合絮凝(PAC)和封蓋技術,用于控制藻華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關鍵發現包括:
1. 藻類去除與DO提升:生物泵實現98%的藻類去除率,并持續改善水體和沉積物的溶解氧(DO)水平(圖1a)。

2. 微生物群落調控:系統降低產甲烷菌基因(mcrA)豐度,增加甲烷氧化菌基因(pmoA)豐度(圖5),改變藻類碳的代謝路徑。

3. 溫室氣體減排:40天培養后,生物泵較單純絮凝-封蓋處理減少69.07% CH?和77.57% CO?排放(圖2),主要歸因于厭氧產甲烷抑制、CH?好氧氧化及沉水植物固碳作用。

4. 碳轉化路徑:13C標記證實藻類碳被沉水植物吸收(表1),實現藻源有機質向植物生物質的轉化。

研究目的
1. 開發一種生態友好型藻華控制方法,減少傳統化學絮凝(如PAC)的殘留風險。
2. 探究生物泵系統對水體微環境(DO、微生物群落)的調控機制。
3. 量化系統對溫室氣體(CH?、CO?)排放的抑制效果,解析碳轉化路徑。
研究思路
1. 實驗設計:
? 以滇池藻華水體為對象,建立三組微宇宙系統:對照組(無處理)、絮凝-封蓋組(PAC+土壤封蓋)、生物泵組(PAC+封蓋+沉水植物苦草)。
? 使用13C標記藻類(Chlorella pyrenoidosa)追蹤碳去向。
2. 參數監測:
? DO動態:實時監測上覆水DO(圖1a),Unisense微電極測定沉積物-水界面氧剖面(圖1b)。
? 溫室氣體通量:靜態箱法測量水-氣界面CH?/CO?通量(圖2),Fick定律計算沉積物-水界面擴散通量。
? 微生物分析:qPCR定量mcrA/pmoA基因(圖5),高通量測序分析微生物群落(圖4)。

? 碳去向:元素分析儀測定沉積物/植物碳含量及13C豐度(表1)。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1. DO動態(圖1):
? 數據:生物泵組DO從3.20 mg/L升至13.01 mg/L(40天),氧滲透深度達12 mm(對照組僅1.7 mm)。
? 意義:沉水植物光合作用顯著改善水體氧環境,抑制沉積物厭氧代謝。
2. 溫室氣體通量(圖2, 圖3):
? 數據:生物泵組CH?平均通量(水-氣界面2.18 mg·m?2·d?1)較絮凝組(7.69 mg·m?2·d?1)降低71.6%;13CH?排放量僅0.08 mg(絮凝組0.56 mg)。
? 意義:證明生物泵通過好氧環境抑制產甲烷并促進CH?氧化。

3. 微生物基因豐度(圖5):
? 數據:生物泵組mcrA基因拷貝數(2.14×10? copies·g?1)較絮凝組(4.08×10?)降低47.5%,pmoA基因增加28%。
? 意義:微生物群落調控是減少CH?生成的關鍵機制。
4. 碳去向(表1):
? 數據:沉水植物吸收13C標記碳(豐度1.64%),沉積物碳含量降至2.38%(絮凝組3.40%)。
? 意義:證實藻類碳轉化為植物生物質,實現碳封存。
結論
1. 高效藻控:生物泵通過絮凝-封蓋快速沉降藻類,沉水植物抑制藻類再懸浮,實現98%持續去除率。
2. 氧環境重塑: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提升DO至超飽和狀態(>13 mg/L),擴大沉積物好氧層深度(12 mm)。
3. 溫室氣體減排:三重機制(抑制產甲烷菌、增強甲烷氧化、植物固碳)降低69% CH?和78% CO?排放。
4. 碳路徑轉型:藻類碳經13C標記證實向沉水植物生物質轉移,減少礦化為溫室氣體。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研究意義
Unisense微電極(型號OX-25)用于高分辨率測定沉積物氧剖面,其核心價值包括:
1. 揭示氧滲透機制:
? 電極數據顯示生物泵組沉積物氧滲透深度達12,000 μm(圖1b),較對照組(1,700 μm)提升7倍,直觀證明沉水植物根系泌氧對沉積物好氧層的擴展作用。
2. 關聯微生物活性:
? 氧剖面與mcrA/pmoA基因分布耦合(圖5):深層厭氧區(>12 mm)仍存在mcrA高表達,但淺層好氧區(0–12 mm)pmoA基因豐度顯著增加,解釋CH?氧化效率提升。
3. 支持減排機制:
? 電極數據定量證實好氧層厚度與CH?氧化率正相關(pmoA基因增加28%),為"氧屏障抑制產甲烷"提供原位證據,明確生物泵減少69% CH?排放的微尺度機制。
科學價值:Unisense電極以100 μm分辨率捕捉沉積物氧梯度動態,將植物生理活動(根系泌氧)與微生物代謝功能(甲烷氧化)空間耦合,為生態工程調控溫室氣體提供機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