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es of coral gastrovascular cavity pH during light and dark incubations to reduced seawater pH suggest species-specific responses to the effe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calcification  

珊瑚胃腔pH在光照和黑暗培養中對海水pH降低的響應表明海洋酸化對鈣化的影響存在物種特異性差異  

來源:Coral Reefs, volume 39, pages 1675–1691 (2020)

《珊瑚礁》第39卷 第1675–1691頁(2020年)

 

摘要內容

 

研究通過微電極技術,在三種海水pH(8.2、7.9、7.6)和光暗條件下,監測了兩種珊瑚(Montastraea cavernosa和Duncanopsammia axifuga)胃腔(GVC)的氧氣(O?)和pH動態。結果顯示:  

1. 光照下,光合作用使GVC pH顯著高于海水pH(pHGVC達8.4–8.7),O?飽和度超400%;黑暗時呼吸作用使pHGVC低于海水pH(最低至pH 7.0以下)。  

2. 海水pH降至7.6時,兩種珊瑚鈣化率均顯著降低,但在pH 7.9時鈣化率未受影響,表明珊瑚生理調節可緩沖中度酸化。  

3. 物種差異顯著:M. cavernosa在光照下能維持高pHGVC不受海水pH影響,而D. axifuga的pHGVC隨海水pH降低線性下降。  

 

研究目的

 

1. 量化光暗條件下珊瑚胃腔O?和pH的動態變化。  

2. 探究海水pH降低(模擬海洋酸化)對胃腔pH和鈣化率的直接影響。  

3. 揭示不同珊瑚物種對酸化的生理響應差異及機制。  

 

研究思路

 

1. 實驗設計:  

   ? 選取兩種大息肉珊瑚(M. cavernosa和D. axifuga),在可控流室中模擬三種海水pH(8.2對照、7.9和7.6)。  

 

   ? 結合光照(300–400 μmol m?2 s?1)與黑暗條件,使用Unisense微電極實時監測GVC內O?和pH(圖2d-f)。  

 

   ? 通過總堿度(TA)變化計算鈣化率,關聯pHGVC與鈣化響應。  

 

2. 數據采集:  

   ? O?動態:記錄光暗轉換下GVC O?飽和度的瞬時變化(圖3)。  

 

   ? pH剖面:測量交替光暗(圖4)和階梯式降pH(圖5)下的pHGVC。  

 

 

   ? 鈣化率:通過TA變化計算光照下的鈣化速率(圖7)。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1. GVC O?飽和度(圖3):  

   ? 數據:光照下O?飽和度達400%,黑暗時驟降至近0%。  

 

   ? 意義:證實光合與呼吸作用驅動GVC內極端化學振蕩,黑暗期可能引發組織缺氧。  

 

   ? 來源:圖3(M. cavernosa在pH 8.2下的典型響應)。  

 

2. pHGVC光暗響應(圖4, 6):  

 

   ? 數據:光照時pHGVC較海水pH高0.25–0.93單位;黑暗時低0.49–1.00單位(表2)。  

 

   ? 意義:揭示珊瑚通過光合作用主動提升pHGVC,可能緩解酸化對鈣化的抑制。  

 

   ? 來源:圖4(光暗交替實驗)、圖6(物種對比)。  

 

3. 鈣化率與pHGVC關聯(圖7):  

   ? 數據:pH 7.6時鈣化率顯著降低(M. cavernosa降23%,D. axifuga降57%),pH 7.9時無影響。  

 

   ? 意義:生理調節在pH 7.9時可維持鈣化,但pH 7.6超出緩沖閾值。  

 

   ? 來源:圖7a,d,g(鈣化率隨pH變化)。  

 

4. 物種特異性差異(圖6, 7):  

   ? 數據:M. cavernosa在光照下維持pHGVC穩態(pH 8.4–8.6),D. axifuga的pHGVC隨海水pH線性下降。  

 

   ? 意義:共生藻密度與物種形態影響酸化耐受性,M. cavernosa的抗逆性更強。  

 

   ? 來源:圖6(pHGVC響應斜率)、圖7h(鈣化與pHGVC相關性)。  

 

結論

 

1. 生理緩沖能力:珊瑚通過光合作用提升pHGVC,可在pH 7.9時完全抵消海水酸化的鈣化抑制效應。  

2. 酸化閾值:pH 7.6時鈣化率顯著下降,表明超出珊瑚生理調節極限。  

3. 物種差異:M. cavernosa依賴共生藻維持pH穩態,D. axifuga的pHGVC直接受海水pH調控,后者更易受酸化影響。  

4. 生態啟示:珊瑚的晝夜pH波動(>1單位)遠超世紀尺度酸化預測(0.3單位),但長期酸化疊加熱應激可能削弱其緩沖能力。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研究意義

 

Unisense微電極的應用(方法2.4–2.6節)實現了三項突破性發現:  

1. 高分辨率動態監測:  

   ? 以秒級精度捕捉GVC內O?和pH的瞬時變化(如圖3中O?在光暗切換后10分鐘內驟降),揭示珊瑚代謝的快速響應能力。  

 

2. 酸化緩沖機制實證:  

   ? 在M. cavernosa中,電極數據直接證實光照下pHGVC可維持pH 8.4–8.6(圖6a),不受海水pH降至7.6的影響,為"光合作用提升內部pH"假說提供原位證據。  

 

3. 物種特異性調控解析:  

   ? 通過對比D. axifuga的線性下降響應(圖6b),電極數據揭示物種間pH調控策略差異:M. cavernosa依賴內源性穩態機制,D. axifuga更依賴環境pH,解釋其酸化敏感性。  

 

科學價值:Unisense電極的空間分辨率(100 μm尖端)首次在模擬酸化場景下量化珊瑚微環境的實時化學波動,為珊瑚生理學研究設立新技術標準,并證明短期酸化中生理緩沖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