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of multiple bacteriocins, including the novel bacteriocin gassericin M, by Lactobacillus gasseri LM19, a strain isolated from human milk

通過加氏乳桿菌 LM19(一種從母乳中分離的菌株)生產多種細菌素,包括新型細菌素氣體絲膠蛋白

來源: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20) 104:3869–3884

 

1. 論文摘要核心內容

 

研究從人乳中分離出Lactobacillus gasseri LM19菌株,發現其能產生多種細菌素,包括一種新型細菌素gassericin M。通過基因組分析、肽純化與合成、體外結腸模型實驗,證實LM19在模擬腸道環境中能存活、表達所有細菌素基因,并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與病原體Clostridium perfringens共培養時,LM19可維持腸道微生物群穩態,表明其具有益生潛力。

2. 研究目的

 

探究LM19菌株的抗菌特性及益生潛力,具體目標包括:

 

鑒定其產生的細菌素類型(含新型gassericin M);

 

驗證細菌素的協同抗菌活性;

 

評估其在模擬結腸環境中的存活能力、基因表達及代謝功能;

 

分析其對腸道微生物群組成的影響。

 

3. 研究思路

 

1.菌株分離與基因組測序:

 

從人乳分離LM19,全基因組測序(NCBI登錄號SHO00000000)。

2.抗菌活性篩選:

 

通過覆蓋層、交叉劃線、濾片擴散等實驗測試對病原體(如Salmonella、E. coli、C. perfringens)的抑制效果(表2)。

 

3.細菌素基因簇鑒定:

 

使用BAGEL4和antiSMASH分析基因組,發現3個細菌素基因簇(圖1a),包括新型gassericin M(GamM/GamY)。

 

 

4.肽純化與合成:

 

從細胞提取物和上清液中純化肽(圖2, 3),化學合成6種肽(GamA、GamX、Bact_1、Bact_2、GamM、GamY)。

 

 

 

 

5.活性與協同作用驗證:

 

合成肽中GamA和Bact_2抑菌活性最強;Bact_1與Bact_2、GamA與Bact_1存在協同作用(圖4)。

 

 

6.體外結腸模型實驗:

 

在模擬結腸環境中接種LM19,監測其存活、細菌素基因表達(RT-qPCR,圖6b)、SCFA產生(NMR,圖6d)及微生物群變化(16S rRNA測序,圖6c)。

 

 

7.丹麥Unisense電極應用:

 

使用Unisense pH電極(型號pH-000-85282)實時監測發酵液pH,確保環境穩定性(方法部分)。

 

4. 關鍵數據及研究意義

(1) 抗菌活性數據(表2)

 

 

數據:LM19對L. bulgaricus抑制最強(+++),對C. perfringens和L. innocua有中度抑制(++)。

 

意義:證實LM19廣譜抗菌能力,為益生菌應用提供基礎。

 

(2) 細菌素基因簇鑒定(圖1)

 

 

數據:發現3個基因簇,包括新型雙肽細菌素gassericin M(GamM/GamY)。

 

意義:揭示LM19產生多種細菌素的遺傳基礎,新型gassericin M擴展了抗菌肽資源庫。

 

(3) 肽純化與質譜分析(圖2, 3)

 

 

數據:MALDI-TOF-MS確認GamM(4126 Da)、GamY(4107 Da)等肽的質量(圖2b, 3c)。

 

意義:直接證明新型細菌素存在,為后續活性研究提供純化物。

 

(4) 合成肽活性與協同性(圖4)

 

 

數據:合成GamA和Bact_2抑菌活性最強;Bact_1與Bact_2顯著協同(圖4b-c)。

 

意義:闡明多肽協同增強抗菌效果的機制,為設計復合抗菌劑提供思路。

 

(5) 結腸模型中的基因表達(圖6b)

 

 

數據:RT-qPCR顯示所有細菌素基因在24小時均表達(如helveticin-J-like、gamM)。

 

意義:證明LM19在復雜腸道環境中仍能發揮抗菌功能。

 

(6) 微生物群與SCFA分析(圖6c-d)

 

 

數據:

 

16S rRNA測序:LM19增加Lactobacillales豐度,維持微生物群穩態(圖6c)。

 

NMR檢測:LM19顯著提升乙酸、丙酸等SCFA產量(圖6d)。

 

意義:SCFA增強腸道屏障功能,LM19通過調節菌群和代謝物發揮益生作用。

 

5. 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深層意義

(1) 技術應用背景

 

 

電極型號:Unisense pH-000-85282(方法部分)。

 

功能:實時監測發酵液pH值,確保模擬結腸環境(pH 6.8)的穩定性。

 

(2) 研究意義

 

 

環境穩定性保障:pH是影響細菌素活性及微生物代謝的關鍵因素。Unisense電極提供高精度實時數據,確保實驗條件接近人體結腸生理狀態(中性微酸)。

 

代謝活性關聯:pH穩定與SCFA產生直接相關(圖6d)。電極數據證實LM19在維持適宜pH環境下高效產生SCFA,強化其益生功能的可靠性。

 

技術優勢:相較于傳統pH試紙或間歇采樣,Unisense電極的連續監測能力避免了環境波動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為腸道模型研究提供方法論范本。

 

6. 研究結論

 

1.新型細菌素發現:LM19產生包括gassericin M在內的多種細菌素,其中GamM/GamY為新型雙肽細菌素。

2.益生潛力:

 

在模擬結腸環境中存活并表達所有細菌素基因;

 

提升SCFA產量,增強腸道健康;

 

與C. perfringens共培養時維持微生物群穩態,抑制病原體過度增殖。

3.應用前景:LM19可作為益生菌候選株,用于維護腸道菌群平衡及抗感染治療。

 

7. 核心圖示

 

LM19的益生作用機制:

 

[腸道環境] → [LM19存活] → [表達細菌素基因] → [分泌抗菌肽] → [抑制病原體]

[Unisense電極監測pH] → [穩定環境] → [促進SCFA產生] → [增強腸道屏障]

 

研究啟示:

 

丹麥Unisense電極通過高精度實時pH監測,為模擬腸道實驗提供了關鍵的環境穩定性數據,凸顯其在微生物-宿主互作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未來可拓展至其他氣體或離子(如H?S、O?)的實時檢測,深化對益生菌代謝機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