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Cable bacteria reduce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ce-vegetated soils
電纜細菌減少水稻植被土壤的甲烷排放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0)11:1878
1. 論文摘要核心內容
論文發現電纜細菌(Cable bacteria)可顯著降低稻田土壤甲烷排放。通過一次性接種電纜細菌(Ca. Electronemasp. GS),土壤硫酸鹽(SO?2?)庫存增加5倍,導致甲烷(CH?)排放量減少93%(vs. 未接種對照組)。其機制是電纜細菌通過電氧化硫化(e-SOX)再生硫酸鹽,刺激硫酸鹽還原菌與產甲烷菌競爭底物,同時降低局部pH,實現長期減排效果。
2. 研究目的
驗證電纜細菌能否通過增強硫酸鹽循環,替代傳統硫酸鹽添加法(如石膏或硫酸銨),成為稻田甲烷減排的新策略,并探究其持續性與生態可行性。
3. 研究思路
1.實驗設計:
使用滅菌濕地土壤+牛糞接種微生物群落(不含電纜細菌),分兩組:
接種組:添加淡水電纜細菌 Ca. Electronemasp. GS
對照組:不接種
水稻盆栽培養11周(淹水條件)。
2.測量指標:
電纜細菌豐度與分布(FISH分析)
孔隙水硫酸鹽濃度(離子色譜)
pH深度剖面(微電極)
CH?排放速率(氣相色譜)
3.機制驗證:
分析e-SOX對硫酸鹽積累、pH調控及微生物競爭的影響。
4. 測量數據及意義(關聯圖表)
(1)電纜細菌分布
數據:接種組土壤上層(0-2 cm)密度達400±100 m cm?2(圖1a),且與水稻根緊密共生(圖1b)。

意義:證實電纜細菌可在稻田定殖,并依托根系氧氣擴散維持活性。
(2)硫酸鹽與pH剖面
數據:
接種組孔隙水SO?2?濃度在0-4 cm均勻分布(1900–2200 μM),比對照組高5倍(圖2a)。

pH在7.2 mm深度降低0.24單位(圖2b)。
意義:e-SOX促進硫酸鹽積累并酸化局部環境,抑制產甲烷菌活性。
(3)甲烷排放
數據:接種組CH?排放率僅為42±9 μmol m?2 day?1,比對照組(600±100)降低93%(圖3)。

意義:直接證明電纜細菌對甲烷減排的高效性。
5. Unisense微電極數據的專項解讀
關鍵發現:
使用丹麥Unisense微電極測得7.2 mm深度處pH降低0.24單位(圖2b),是e-SOX過程的直接證據。
研究意義:
1.空間高分辨率:微電極可捕捉毫米尺度的化學梯度(傳統采樣無法實現),揭示e-SOX在根-土界面的精準作用位點。
2.機制關聯性:pH降低可抑制發酵菌與產甲烷菌活性(文獻支持pH降低0.1單位可使CH?產量減少26%),佐證e-SOX的雙重減排機制(硫酸鹽競爭+酸化抑制)。
3.技術優勢:避免破壞土壤分層結構,為電化學生態過程提供原位驗證手段。
6. 研究結論
1.高效減排:電纜細菌使CH?排放降低93%,減排效率超越傳統硫酸鹽添加法。
2.核心機制:
e-SOX再生硫酸鹽,刺激硫酸鹽還原菌競爭底物(H?/乙酸)(圖4)。

局部酸化進一步抑制產甲烷過程。
3.生態優勢:
避免硫酸鹽添加導致的硫化氫(H?S)積累毒性。
一次接種可持續作用11周(傳統方法需反復施用)。
4.應用潛力:稻田環境(根系釋氧)天然適宜電纜細菌生長,可通過接種或水位管理(保持表土氧化)推廣該技術。
附: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拓展意義
該數據不僅驗證了e-SOX的酸化效應,更凸顯微電極技術在土壤微觀過程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為根際化學梯度、微生物-植物互作等研究提供了高精度原位監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