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ealing Decay Mechanisms of H2O2?Based Electrochemical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fter Long-Term Operation for Phenol Degradation

揭示了長期運行的H2O2基電化學高級氧化降解苯酚的機理

來源:Environ. Sci. Technol. 2020, 54, 10916?10925

 

摘要核心發現

 

本研究首次系統揭示了H?O?基電化學高級氧化過程(EAOPs)長期運行后陰極衰減機制:

 

1.性能衰減對比:

 

單純H?O?電解陰極衰減僅17.8%,而電芬頓(EF)、光電解H?O?(PEH)、光電芬頓(PEF)系統陰極衰減分別達90.1%、60.0%、89.6%(圖2A);

 

2.衰減主因:

 

·OH侵蝕誘導活性位點從兩電子氧還原(ORR)轉向四電子ORR(生成H?O而非H?O?),電流效率(CE)從84±5%降至最低14.7%(圖2B);

3.協同效應:

 

鹽沉淀(NaOH)、鐵污染(Fe(OH)?)、有機物吸附共同加速衰減,其中鐵污染使電化學活性面積下降37.9-40.1%(表1)。

 

研究目的

 

1.破解穩定性瓶頸:

 

解決EAOPs實際應用中電極壽命短的問題(現有研究多<10循環);

2.量化衰減因素:

 

解析鹽沉淀、·OH侵蝕、鐵污染、有機物吸附對陰極H?O?產率的貢獻權重;

3.指導陰極設計:

 

為高穩定性陰極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思路

 

1. 系統構建與長期運行

 

三類EAOP系統:

 

電芬頓(EF)、光電解H?O?(PEH)、光電芬頓(PEF);

 

陰極設計:

 

采用低成本滾動式空氣呼吸陰極(ABC),H?O?初始產率312±22 mg·L?1·h?1(CE=84±5%);

 

長期測試:

 

200小時連續運行(電流密度10 mA·cm?2),苯酚初始濃度100 mg·L?1。

 

2. 多維度衰減機制解析

 

電化學分析:

 

線性掃描伏安(LSV)、循環伏安(CV)、計時電流(CA)監測活性位點變化;

 

物理表征:

 

掃描電鏡(SEM)、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拉曼光譜(Raman)揭示表面侵蝕(圖3-4);

 

丹麥Unisense電極應用:

 

原位監測反應器內H?濃度(圖5A),排除析氫反應(HER)干擾。

 

關鍵數據及研究意義

1. 污染物降解動力學(圖1)

 

 

數據:

 

PEF系統60分鐘TOC去除率92±4%(vs. EF系統57±5%),證實紫外光協同提升礦化效率(圖1C);

 

H?O?累積曲線顯示PEF系統H?O?消耗速率最快(圖1D),與·OH生成量正相關。

 

意義:

 

驗證EAOPs高效降解能力,但H?O?快速消耗預示陰極持續高負荷運行風險。

 

2. 陰極H?O?產率衰減(圖2)

 

數據:

 

C#EF(電芬頓陰極)H?O?產率從312降至46 mg·L?1·h?1(衰減85.3%);

 

C#H?O?(單純電解)僅衰減17.8%(圖2A)。

 

意義:

 

·OH侵蝕是衰減主因,鐵污染(EF/PEF系統)加劇性能劣化。

 

3. 表面侵蝕與污染(圖3-4)

 

數據:

 

SEM顯示EF陰極表面覆蓋紅褐色Fe(OH)?沉淀(圖3H),EDX證實Fe含量達25 atom%;

 

拉曼ID/IG值從0.25(新陰極)升至0.43(EF陰極),表明·OH誘導碳缺陷增加(圖4B)。

 

意義:

 

物理堵塞與化學侵蝕協同降低活性位點可利用性。

 

4. 電化學活性變化(圖2B)

 

數據:

 

C#PEF陰極還原峰電流(jp)衰減57.1%,但電荷轉移電阻僅增加32.3%;

 

CA測試顯示穩態電流衰減幅度(16.1-32.3%)遠低于H?O?產率衰減(60-90%)。

 

意義:

 

陰極未完全失活,但·OH侵蝕使活性位點轉向四電子ORR路徑。

 

丹麥Unisense電極的核心價值

技術原理

 

微傳感器原位監測:

 

采用H?微傳感器(型號未注明)實時測量密閉反應器內溶解H?濃度(實驗部分);

 

秒級響應:

 

時間分辨率<1秒,捕捉H?生成瞬態動力學(圖5A插圖)。

 

關鍵發現

 

1.排除HER競爭路徑:

 

Unisense數據顯示所有陰極H?濃度<1.9 μM(圖5A),證實析氫反應(HER)對H?O?衰減貢獻可忽略(<0.1%);

2.機制驗證:

 

H?濃度無顯著升高(vs. H?O?驟降),支持“ORR路徑轉變”而非“活性位點失活”假說;

3.系統密閉性保障:

 

避免傳統氣相色譜取樣導致的壓力擾動與·OH損失。

 

不可替代性

 

傳統方法局限:

 

離線檢測破壞系統密閉性,無法獲取實時動態數據;

 

Unisense優勢:

 

原位、連續、無擾動監測為衰減機制解析提供直接證據,尤其適用于密閉EAOP反應器。

 

結論

 

1.衰減主機制:

 

長期·OH侵蝕誘導陰極活性位點從兩電子ORR轉向四電子ORR,H?O?產率下降60-90%;

2.協同劣化因素:

 

鹽沉淀(NaOH)阻塞孔隙(比表面積下降35.4%),鐵污染(Fe(OH)?)覆蓋活性位點(Fe含量達25 atom%),有機物吸附降低傳質效率;

3.解決路徑:

 

異位H?O?合成策略可隔離陰極與·OH/污染物,延長電極壽命(文中提及未展開)。

 

Unisense技術貢獻:其原位H?監測能力是排除HER干擾、鎖定ORR路徑轉變的關鍵工具,為EAOPs衰減機制研究提供新范式。

 

圖示關聯:

 

 

圖1:污染物降解動力學與H?O?累積曲線

 

圖2:陰極H?O?產率衰減與電化學指標對比

 

圖3:陰極表面形貌與元素分布(SEM/EDX)

 

圖4:表面化學狀態(XPS/Raman)

 

圖5A:Unisense原位H?監測數據

 

表1:陰極孔結構參數(BET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