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rogen Peroxide Disproportionation with Manganese Macrocyclic Complexes of Cyclen and Pyclen

過氧化氫與 cyclen 和 pyclen 的錳大環配合物的歧化

來源: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09-Feb-2020

 

摘要核心發現

 

本研究揭示了吡啶環增強的配體剛性對錳配合物催化H?O?歧化性能的關鍵影響:

 

1.活性對比:

 

Pyclen-Mn配合物(含吡啶環)的TON達22.5±0.5,是cyclen-Mn(9.5±0.5)的2.4倍(表2);

 

2.中間體穩定性:

 

原位UV-Vis證實[Mn???-(μ-O)?-Mn??]3?二聚體在pyclen體系中可耐受13當量H?O?(cyclen僅7當量),對應圖7吸光度衰減曲線;

 

3.仿生機制:

 

EPR譜顯示[Mn?(pyclen)?(μ-O)?]3?的g=2.0及16線超精細分裂(圖3)與天然MnCAT酶高度相似,證實雙核錳中心的關鍵作用。

 

研究目的

 

1.解析配體剛性效應:

 

探究吡啶環修飾的pyclen(vs. 柔性cyclen)如何提升錳配合物催化穩定性;

2.建立構效關系:

 

關聯配體結構(N? vs. PyN?大環)- 二聚體中間體穩定性 - 催化性能;

3.開發高效仿生催化劑:

 

實現中性水溶液中H?O?高效分解(2H?O?→O?+2H?O),為抗氧化治療提供新策略。

 

研究思路

 

1. 配合物設計與合成

 

 

配體選擇:

 

對比四氮大環cyclen與吡啶修飾pyclen(圖2合成路徑);

 

雙核結構構建:

 

堿性條件下(pH~8)自組裝形成[Mn???-(μ-O)?-Mn??]3?二聚體(圖2晶體結構);

 

原位生成策略:

 

避免預合成配合物失活,直接在水溶液中形成活性物種(實驗部分)。

 

2. 多維度性能表征

 

 

電化學分析:

 

循環伏安法測定Mn??/Mn???氧化電位(表1);

 

原位光譜追蹤:

 

UV-Vis監測554 nm特征峰(Mn??? d-d躍遷)隨H?O?添加的衰減動力學(圖6-7);

 

EPR結構解析:

 

低溫EPR證實S=1/2基態及強反鐵磁耦合(J>200 cm?1)(圖3)。

 

關鍵數據及研究意義

1. 物種分布數據(圖1)

 

 

數據:

 

pH 8時pyclen-Mn絡合度達98%(vs. cyclen-Mn 91%),歸因于吡啶環提升配體堿性(圖1b);

 

意義:

 

闡明中性生理環境下活性物種占比優勢,為催化劑pH適應性設計提供依據。

 

2. 催化性能數據(圖4/表2)

 

 

數據:

 

pH 8時pyclen-Mn的TOF達2.69 min?1(cyclen-Mn僅1.23 min?1);

 

H?O?添加后O?即時生成(無誘導期),pyclen體系產氧量高2.4倍(圖4);

 

意義:

 

定量證實配體剛性提升周轉效率,為抗氧劑開發提供新分子模板。

 

3. 中間體穩定性數據(圖6-7)

 

 

數據:

 

554 nm吸光度衰減斜率:pyclen-Mn為-0.028 abs/eq(vs. cyclen-Mn -0.042 abs/eq);

 

完全褪色需H?O?量:pyclen體系13當量(cyclen僅7當量)(圖7);

 

意義:

 

揭示二聚體中間體抗H?O?氧化能力與配體剛性正相關,破解催化劑失活機制。

 

丹麥Unisense電極的核心價值

技術原理

 

 

微壓差原位監測:

 

采用O?微傳感器(型號未注明)實時測量密封反應器內O?分壓(實驗部分);

 

動力學解析優勢:

 

秒級響應(<1 s)捕捉H?O?添加后即時產氧(圖4時間零點突躍)。

 

關鍵發現

 

1.無誘導期催化:

 

O?濃度在H?O?注入后5秒內驟升(圖4),證明預形成的[Mn???-(μ-O)?-Mn??]3?直接參與反應;

2.失活動力學關聯:

 

O?生成速率衰減(10 min后↓80%)與554 nm吸光度下降同步(圖7),證實二聚體解離導致失活;

3.pH活性窗口:

 

pH 6→8時O?累積量提升6.6倍(表2),與物種分布數據(圖1)形成機制閉環。

 

不可替代性

 

 

傳統方法局限:

 

氣相色譜需取樣破壞密封體系,無法獲取瞬態動力學數據;

 

Unisense優勢:

 

原位、連續、無擾動監測為催化劑TON/TOF精準計算提供支撐(尤其密閉微反應體系)。

 

結論

 

1.配體剛性效應:

 

Pyclen的吡啶環通過增強配體堿性(pH 8絡合度98%)和穩定二聚體結構(耐受13當量H?O?),使TON提升136%;

2.仿生催化機制:

 

[Mn???-(μ-O)?-Mn??]3?為關鍵中間體,其EPR特征(g=2.0, 16線分裂)與天然MnCAT高度一致;

3.Unisense技術價值:

 

其毫秒級O?監測能力是解析“H?O?添加-瞬時產氧”關聯的唯一手段,為仿生催化劑動力學研究樹立新標準。

 

應用方向:該Pyclen-Mn體系可拓展至抗氧化藥物載體,Unisense技術為生物醫學微環境氧化應激監測提供工具。

 

圖示關聯:

 

 

圖1:pH依賴的物種分布(絡合度對比)

 

圖2:配合物合成路徑與晶體結構

 

圖3:EP譜與天然酶相似性驗證

 

圖4:Unisense實時O?生成曲線

 

圖6:原位UV-Vis監測催化中間體

 

圖7:554 nm吸光度衰減與失活關聯

 

表2:TON/TOF定量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