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taneous removal of pyridine and denitrification in an integrated bioelectro-photocatalytic system utilizing N-doped graphene/α-Fe2O3 modified photoanode

利用n摻雜石墨烯α-Fe2O3修飾光陽極的生物光電催化系統同時去除吡啶和反硝化

來源:Electrochimica Acta 366 (2021) 137425

 

摘要核心發現

 

本研究構建了集成生物電光催化系統(IBPS),通過N摻雜石墨烯/α-Fe?O?(NFe)光陽極實現吡啶高效降解與同步脫氮:

 

1.材料創新:

 

500℃熱解制備的NFe光陽極具有高缺陷密度(I?/I?=1.32,圖1)和優化氮構型(N-G占比43.6%,圖5c),顯著提升載流子分離效率;

 

2.系統性能:

 

吡啶降解率85.9±5.48%(vs 對照組38.16%),TOC去除率56.32%(圖7b);

 

陰極脫氮效率達100%(96小時,圖7d);

3.能量協同:

 

光能(可見光)、電能(1V偏壓)、生物能(生物陰極)三重耦合,電流密度提升18倍(0.15 vs 0.0083 mA/cm2,圖7a)。

 

研究目的

 

1.破解吡啶降解瓶頸:

 

解決傳統生物法降解率低(<40%)、光催化依賴紫外光(僅占太陽能5%)的問題;

2.實現氮循環閉環:

 

同步處理吡啶降解產物(NH??、NO??),避免二次污染;

3.開發可見光催化劑:

 

利用α-Fe?O?窄帶隙(2.2eV)特性捕獲可見光,通過N摻雜石墨烯抑制電子-空穴復合。

 

研究思路

1. 材料設計與制備(圖3a)

 

 

氮摻雜石墨烯基底:

 

聚吡咯(PPy)熱解獲得NGF電極,500℃熱解時N-G(石墨氮)占比最高(43.6%,圖5c);

 

α-Fe?O?納米針負載:

 

電沉積法在NGF表面生長α-Fe?O?納米針,形成"仙人掌狀"結構(圖3d),比表面積提升3倍。

 

2. 系統構建與運行(圖3e)

 

雙室反應器設計:

 

陽極室:NFe光陽極+可見光(>400nm);陰極室:生物陰極+反硝化菌;

 

晝夜模擬運行:

 

ON-OFF光照模式(12小時/周期),陽極偏壓1V,陰極添加乙酸鈉為電子供體。

 

3. 機制解析

 

自由基路徑驗證:

 

空穴捕獲劑(KI)使吡啶降解率下降60%,證實h?為主導活性物種;

 

電子傳遞路徑:

 

光生電子經外電路傳輸至生物陰極,驅動NO??→N?還原(圖9)。

 

關鍵數據及研究意義

1. 材料表征數據

 

拉曼光譜(圖1/圖4b):

 

NFe的I?/I?=1.33(vs GF的1.12),證實N摻雜引入大量缺陷位,提升電子存儲能力;

 

XPS分析(圖5):

 

Fe 2p?/?峰位于710.8eV(圖5d),證實純相α-Fe?O?,避免Fe2?副反應干擾。

 

2. 光電化學性能

 

光電流密度(圖6a):

 

NFe達0.1414 mA/cm2(vs α-Fe?O?的0.0451 mA/cm2),提升310%,證實N摻雜石墨烯的電子中介作用;

 

阻抗分析(圖6d):

 

光照下Rct=1.21Ω(vs 黑暗1.72Ω),揭示光生載流子高效分離。

 

3. 系統運行數據

 

吡啶降解動力學(圖7b):

 

光照周期內降解速率提升3倍,證實光驅動反應主導;

 

氮轉化路徑(圖7c-d):

 

陽極生成NH??(1.69 mg/L)擴散至陰極,96小時內完全轉化為N?,實現氮平衡。

 

丹麥Unisense電極的核心價值

技術功能

 

溶解氧(DO)原位監測:

 

采用PA2000微電極自動化傳感器(實驗部分),時間分辨率達秒級;

 

限氧環境驗證:

 

測得陽極室DO從0.65 mg/L降至0.09 mg/L,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提供關鍵條件。

 

關鍵發現

 

1.生物陰極氧調控:

 

Unisense數據證實陰極DO維持0.26-0.09 mg/L,滿足:

 

好氧硝化(NH??→NO??需DO>0.5 mg/L);

 

缺氧反硝化(NO??→N?需DO<0.5 mg/L);

 

2.質量傳遞佐證:

 

DO梯度數據(陽極0.09 mg/L → 陰極0.26 mg/L)支持NH??跨膜擴散假設(圖9);

3.系統穩定性指標:

 

DO持續下降趨勢印證生物膜活性,避免傳統取樣法對微環境的擾動。

 

不可替代性

 

 

傳統方法局限:

 

離線DO檢測無法捕捉光照周期內的動態變化(如ON-OFF模式下的DO波動);

 

Unisense優勢:

 

原位實時監測+微尺度分辨率,為生物電化學系統提供無擾動氧動力學數據。

 

結論

 

1.材料機制:

 

N摻雜石墨烯作為"電子高速公路",使α-Fe?O?光生電子分離效率提升310%;

2.系統優勢:

 

IBPS通過光-電-生三重能量協同,實現吡啶降解率85.9%與同步脫氮;

3.應用潛力:

 

該系統適用于含氮雜環廢水處理,太陽能利用率提升至可見光區(400-580nm)。

 

Unisense技術貢獻:其微尺度DO原位監測能力是解析生物陰極限氧脫氮機制的關鍵工具,為復雜廢水處理系統提供精準過程診斷。

 

圖示關聯:

 

 

圖1:不同溫度NGF的拉曼光譜

 

圖3a:NFe電極制備流程

 

圖3d:NFe的FE-SEM形貌

 

圖5:NFe的XPS譜圖(C/N/Fe元素)

 

圖6:光電化學性能對比

 

圖7:IBPS運行性能

 

圖9:吡啶降解與脫氮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