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ling N2O dynamics of activated sludge biomass: Uncertainty analysis and pathway contributions

活性污泥生物量 N2O 動力學建模:不確定性分析和途徑貢獻

來源: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379, Article 122311.

 

摘要核心發現

 

本研究開發了NDHA模型(描述三種生物N?O產生途徑),通過呼吸測量實驗校準了活性污泥混合培養物的N?O動態。關鍵突破包括:

 

1.多途徑量化:

 

首次同時校準自養氨氧化(AOB)與異養反硝化(HB)途徑的N?O產生機制;

2.低不確定性預測:

 

模型預測的N?O排放因子在DO≈0.5 mg/L時為4.6±0.6%,DO≈2.0 mg/L時為1.2±0.1%(變異系數≤12%);

3.主導途徑解析:

 

低DO/高亞硝態氮條件下,硝化菌反硝化(ND)途徑貢獻72%的N?O(圖7)。

 

研究目的

 

1.機制建模:

 

建立包含硝化菌硝化(NN)、硝化菌反硝化(ND)、異養反硝化(HD)三途徑的N?O產生模型;

2.參數精準校準:

 

通過呼吸測量實驗量化17個關鍵動力學參數(異養過程10個,自養過程7個);

3.排放不確定性評估:

 

分析參數不確定性對N?O排放預測的影響,為碳足跡計算提供可靠依據。

 

研究思路

 

1. 階梯式實驗設計

 

 

場景解耦:

 

設計5類呼吸測量實驗(場景A-E),逐步解耦復雜生物過程(表1):

 

 

場景A:缺氧條件下異養反硝化(添加COD+NO??/NO??)

 

場景B:缺氧氮氧化物動態(添加NO??/NO??)

 

場景C:好氧氨氧化動態(添加NH??/NH?OH)

 

場景D/E:獨立驗證數據集(連續曝氣下NH??脈沖)

 

2. 模型校準策略

 

 

全局敏感性分析(GSA):

 

識別關鍵參數(如DO/NO??敏感參數),指導實驗設計(圖3);

 

分步參數估計:

 

先校準異養過程(水解、反硝化),再校準自養過程(氨氧化、亞硝化);

 

不確定性量化:

 

蒙特卡洛模擬評估參數不確定性對N?O排放的影響(n=500)。

 

關鍵數據及研究意義

1. 異養反硝化動力學(圖1A-B)

 

數據:

 

N?O還原速率在pH=8時最高(4.7 mgN/gVSS/h),pH=6.5時降低67%(圖1B);

 

NO??→NO??還原速率(1.5 mgN/gVSS/h)低于N?O還原(圖1A)。

 

意義:揭示pH對N?O消耗的關鍵控制作用,解釋實際工藝中pH波動引發的N?O爆發。

 

2. 自養氨氧化動態(圖1C-D,圖2)

 

 

 

數據:

 

NH??氧化時N?O積累率(0.05 mgN/gVSS/h)遠低于NH?OH氧化(0.2 mgN/gVSS/h)(圖2C);

 

缺氧觸發時NO/N?O瞬時峰值比好氧期高4倍(圖2)。

 

意義:證實羥胺(NH?OH)是N?O關鍵前體,且低DO顯著促進ND途徑貢獻。

 

3. 途徑貢獻量化(圖4-5)

 

 

 

 

數據:

 

DO=2 mg/L時,NN途徑占N?O來源57%(高DO),ND途徑占42%(低DO)(圖4);

 

亞硝態氮>1 mgN/L時,ND途徑貢獻>70%(圖7)。

 

意義:顛覆“異養途徑主導”傳統認知,明確ND途徑為低DO下主要排放源。

 

4. 模型驗證性能(圖4)

 

 

數據:

 

模型預測與獨立數據集吻合度高(DO-R2=0.98,NH??-R2=0.99,N?O-R2=0.80)。

 

意義:驗證NDHA模型跨場景預測能力,支持全尺度污水處理廠應用。

 

丹麥Unisense電極的核心價值

技術優勢

 

 

微秒級響應:

 

聯用NO-500/N?O-R微電極實現秒級分辨率監測(0.2 Hz),捕捉NO/N?O瞬態峰值(圖2);

 

多參數同步:

 

與DO/pH電極集成,解析O?-NO-N?O-pH耦合關系(圖1)。

 

關鍵科學發現

 

1.瞬態過程捕捉:

 

揭示缺氧觸發時NO先于N?O爆發(圖2A-B),證實NO是ND途徑關鍵中間體;

2.pH依賴機制:

 

量化N?O還原酶活性峰值pH=8(圖1B),為工藝pH調控提供理論依據;

3.生物膜微環境解析:

 

高分辨率數據校準底物親和常數(如KHB,N?O=0.078 mgN/L),降低模型不確定性40%。

 

工程應用意義

 

 

排放因子精準化:

 

電極數據支撐的模型使N?O排放預測不確定性降至12%以下(圖7);

 

工藝優化靶點:

 

明確DO>2 mg/L可抑制72%的ND途徑排放(圖7),指導曝氣控制策略;

 

碳足跡核算革新:

 

為污水處理廠提供首個經不確定性量化的N?O排放模型。

 

結論

 

1.三途徑貢獻權重:

 

NN途徑主導高DO條件(>50%),ND途徑主導低DO/高NO??條件(>70%);

 

HD途徑貢獻始終<20%(圖7)。

2.模型可靠性:

 

校準參數方差/均值<25%,N?O排放因子預測CV≤12%(圖7)。

3.Unisense電極不可替代性:

 

其毫秒級動態數據是校準瞬態生物過程(如NO爆發)的必要工具。

 

應用方向:模型已集成至污水處理廠數字孿生平臺,用于實時優化曝氣策略并減少碳足跡。

 

圖示關聯:

 

 

圖1:異養/自養過程動力學與pH依賴效應

 

圖2:缺氧/好氧轉換下NO-N?O瞬態積累

 

圖3:參數敏感性排序(SRC方法)

 

圖4:獨立數據集驗證結果

 

圖7:N?O途徑貢獻與排放不確定性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