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nitrogen removal from mature landfill leachate via 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 biofilm reactor (PNABR) driven by high dissolved oxygen (DO):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aerobic biofilm

高溶解氧驅動的部分硝化-厭氧氨氧化生物膜反應器(PNABR)深度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氮 好氧生物膜的保護機制

來源:Bioresource Technology 306 (2020) 123119

 

摘要核心發現

 

本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部分亞硝化-厭氧氨氧化生物膜反應器(PNABR),通過高溶解氧(DO=4.03±0.03 mg/L)結合預缺氧-好氧-缺氧運行模式(圖1),實現成熟垃圾滲濾液高效脫氮。關鍵突破包括:

 

1.生物膜分層保護機制:

 

好氧生物膜(厚1900 μm)屏蔽底層厭氧氨氧化菌免受高DO抑制(圖3);

 

 

2.功能菌群調控:

 

AOB豐度達6.12×10?基因拷貝/(g干污泥)(生物膜中為絮體2倍);

 

厭氧氨氧化菌占生物膜總菌2.39%,貢獻90%脫氮效率;

 

3.脫氮性能:

 

氮去除率(NRR)396.6 gN/(m3·d),脫氮效率(NRE)96.1%。

 

研究目的

 

1.解決高DO矛盾:

平衡高DO對AOB活性的促進與對厭氧氨氧化菌的抑制;

 

2.抑制NOB增殖:

通過游離氨(FA)與缺氧交替抑制亞硝酸鹽氧化菌(NOB);

 

3.解析生物膜保護機制:

量化好氧生物膜對厭氧氨氧化菌的物理屏蔽效應。

 

研究思路

 

1. 反應器設計與運行

 

結構創新:

 

采用聚氨酯海綿載體(1 cm3)裝載厭氧氨氧化生物膜,外掛網殼固定于反應器內壁(圖1a);

 

運行模式:

 

預缺氧(1h)-好氧(9h)-缺氧(13h)循環(圖1b),逐步提升DO(1.51→4.03 mg/L)。

 

2. 多尺度監測技術聯用

 

DO微梯度解析:

 

Unisense氧微電極(OX10)測量生物膜內部DO分布(圖3);

 

功能菌群追蹤:

 

qPCR定量AOB/NOB/厭氧氨氧化菌,高通量測序鑒定菌屬(圖5-6);

 

 

代謝路徑驗證:

 

典型周期內氮形態動態監測(圖4)。

 

關鍵數據及研究意義

1. DO生物膜分層(圖3)

 

數據:

 

DO在生物膜內呈梯度衰減:表層4.5 mg/L → 1850 μm深度降至0.38 mg/L(圖3f);

 

好氧層厚度隨DO提升從625 μm(1.5 mg/L)增至1900 μm(4.5 mg/L)。

 

意義:首次量化好氧生物膜屏蔽效應,證實高DO下厭氧氨氧化菌存活機制。

 

2. 脫氮性能動態(圖2)

 

 

數據:

 

DO升至4.03 mg/L時,氨氧化速率(AOR)達25.8 mgNH??-N/(L·h);

 

NRR隨DO提升持續增長至396.6 gN/(m3·d)(圖2c)。

 

意義:高DO顯著提升AOB活性,破解傳統PNA工藝低DO限制瓶頸。

 

3. 功能菌群演變(圖5-6)

 

數據:

 

AOB豐度增長607.5%(生物膜為主),NOB占比<0.2%(圖5c-d);

 

厭氧氨氧化菌屬Candidatus Kuenenia占主導(圖6)。

 

意義:FA與缺氧交替有效抑制NOB,好氧生物膜成為AOB富集微生態位。

 

4. 代謝路徑貢獻(圖4)

 

數據:

 

好氧期厭氧氨氧化貢獻202.4 mg/L TN去除,占全周期90%;

 

預缺氧期反硝化僅去除3.6 mg/L TN。

 

意義:驗證厭氧氨氧化為核心路徑,顛覆依賴碳源的傳統脫氮模式。

 

丹麥Unisense電極的核心價值

技術突破性

 

 

微尺度分辨率:

 

100 μm尖端微電極精準解析生物膜氧滲透深度(圖3),揭示1900 μm好氧層形成機制;

 

動態監測能力:

 

實時捕捉DO梯度變化(如4.5 mg/L DO下氧耗盡深度從900→1850 μm),指導DO優化調控。

 

關鍵科學發現

 

1.好氧層厚度與DO的定量關系:

 

DO每提升1 mg/L,好氧層增厚~300 μm(圖3a-f),為生物膜載體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2.厭氧氨氧化菌活性保護閾值:

 

殘留DO≤0.38 mg/L(1850 μm深度)時厭氧氨氧化活性不受抑制(圖3f);

3.生物膜成熟度診斷:

 

好氧層形成速率從54.4 μm/d(初期)降至1.4 μm/d(成熟期),標志系統穩定(圖3注釋)。

 

工程應用意義

 

工藝優化指導:

 

基于微電極數據將DO設定于4.0 mg/L,平衡AOB活性與厭氧氨氧化菌保護;

 

抗沖擊負荷設計:

 

明確好氧層緩沖能力(耐受DO≤4.12 mg/L),保障高氨氮滲濾液處理穩定性;

 

技術普適性驗證:

 

為垃圾滲濾液(表1)、半導體廢水等高氮廢水提供高效脫氮范式。

 

結論

 

1.生物膜分層機制:

 

好氧生物膜(1900 μm)成功屏蔽高DO對厭氧氨氧化菌的抑制,NRR達396.6 gN/(m3·d);

2.NOB抑制策略:

 

FA與缺氧交替將NOB豐度控制在<0.2%,保障亞硝酸鹽高效積累;

3.Unisense電極的核心作用:

 

微尺度DO分布數據為生物膜載體設計和DO精準控制提供直接依據。

 

應用方向:推廣至填埋場滲濾液全流程處理,結合膜技術進一步去除難降解COD。

 

圖示關聯:

 

 

圖1:PNABR反應器結構與運行模式

 

圖2:脫氮性能動態(DO/AOR/NRR)

 

圖3:Unisense微電極測量的生物膜DO梯度

 

圖4:典型周期氮代謝路徑

 

圖5-6:功能菌群定量與群落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