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note: Measurements and data analysis of sediment-water oxygen flux using a new dual-optode eddy covariance instrument  

技術說明:利用新型雙光極渦動協方差儀器測量和分析沉積物-水界面氧通量  

來源:Biogeosciences, 17, 4459–4476, 2020

《生物地球科學》第17卷,第4459-4476頁,2020年

  

 

摘要內容

 

論文開發了一種雙光極渦動協方差儀器(2OEC),通過并行測量溶解氧濃度和垂直流速變化,結合新型數據分析方法,顯著提高了沉積物-水界面氧通量測量的可靠性。該儀器在佛羅里達礁島群碳酸鹽砂質沉積物的現場部署表明:  

1. 雙光極設計可有效識別傳感器污損(如生物附著、顆粒物干擾)導致的數據偏差,減少錯誤通量解釋(如圖7e中P傳感器異常)。  

 

2. 短期通量動態(如潮汐變化引發的18:14EDT氧濃度階躍)可通過雙傳感器一致性驗證(圖3b)。  

 

3. 在穩定條件下,2OEC僅需數小時即可獲得代表性通量數據,適用于沉積物-水、水體內部或大氣-水界面的通量測繪。  

 

研究目的

 

1. 開發雙光極渦動協方差系統,提升氧通量數據質量。  

2. 建立雙傳感器數據評估流程,識別受損光極信號。  

3. 驗證儀器在動態陸架環境中的性能及其對沉積物-水通量研究的適用性。  

 

研究思路

 

1. 儀器開發:  

   ? 集成兩臺PyroScience FireSting O?-Mini氧分析儀與超高速OXR430-UHS光纖傳感器(響應時間<300ms),連接Nortek Vector聲學多普勒流速儀(ADV)。  

 

   ? 傳感器以45°傾角置于ADV測量體積下游30mm處(圖2b),避免湍流干擾。  

 

2. 現場驗證:  

   ? 2013年8月與2014年4月在佛羅里達礁島群9m深碳酸鹽砂沉積區部署(圖2a),同步使用底棲平流室測量通量對比。  

 

3. 數據分析:  

   ? 采用EddyFlux 3.2軟件計算氧通量(F?? = O'? × u'z),校正時間滯后、波浪旋轉及水體氧儲存效應。  

 

   ? 通過雙光極累積通量一致性評估數據質量(如圖4f)。  

 

測量數據及其研究意義與來源圖表

 

1. 氧化還原電位與氧滲透深度(圖2)  

   ? 意義:驗證沉積物表層(0-3cm)氧化層厚度(3-5mm)及缺氧臨界深度(0.3-0.8cm),為通量計算提供邊界條件。  

 

   ? 來源:Unisense微電極剖面(圖2)。  

 

2. 雙光極氧濃度與通量對比(圖3, 圖5, 圖7)  

   ? 意義:雙傳感器一致性(如Case A圖3b)確認數據可靠;偏差(如Case C圖7e)指示傳感器污損(生物附著)。  

 

   ? 來源:光極P/Q同步測量(圖3b, 圖5b, 圖7b)。  

 

3. 通量校正效果(圖4)  

   ? 意義:時間滯后校正(圖4d)和波浪旋轉校正(圖4e)顯著提升雙傳感器通量一致性(圖4f)。  

 

   ? 來源:校正前后累積通量對比(圖4b-f)。  

 

4. 渦動協方差與平流室通量對比(圖8)  

   ? 意義:2OEC通量(3.4±0.7 mmol m?2 h?1)與平流室數據(3.9±3.0 mmol m?2 h?1)吻合,驗證測量準確性(圖8c)。  

 

   ? 來源:同步部署數據(圖8a-b)。  

 

 

結論

 

1. 技術優勢:雙光極設計通過并行測量識別傳感器污損(如海洋雪附著),減少數據損失(圖7e)。  

2. 性能驗證:在中等流速(3.6-8.4 cm s?1)和低濁度(<8 NTU)環境下,2OEC通量數據與獨立方法(平流室)一致。  

3. 應用價值:快速(數小時)獲取可靠通量數據,適用于淺海陸架等高動態環境沉積物-水界面過程研究。  

 

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詳細研究意義

 

測量指標:沉積物氧化還原電位剖面(0-3 cm深度,1 mm分辨率)  

設備:Unisense RD100微電極(Ag/AgCl參比電極)  

研究意義:  

1. 量化氧化層臨界深度:  

   ? 高分辨率(1 mm)測量顯示缺氧臨界點(200 mV)位于沉積物表層0.3-0.8 cm深度(圖2),直接驗證鐵還原驅動的磷釋放機制所需的氧化還原梯度。  

 

2. 驗證通量計算邊界條件:  

   ? 氧滲透深度(OPD)數據結合Fick定律計算擴散通量,明確沉積物-水界面氧擴散的物理約束(如Case A中35 cm高處平均通量3.4 mmol m?2 h?1)。  

 

3. 指示傳感器污損影響:  

   ? 生物附著(圖1b)改變電極表面氧擴散速率,導致響應時間延長(如Case C圖7e),Unisense數據為識別此類誤差提供基準。  

 

4. 支撐缺氧因子模型:  

   ? 氧化還原剖面確認沉積物周期性缺氧的可能性,支持缺氧因子(AF)作為淺水湖內源負荷的預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