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ofauna improve oxygenation and accelerate sulfide removal in the seasonally hypoxic seabed  

小型底棲動物改善季節性缺氧海床的氧合作用并加速硫化物去除  

來源: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ume 159, Article 104968, 2020

《海洋環境研究》第159卷,文章編號104968,2020年  

 

摘要內容

 

本研究通過模擬波羅的海季節性缺氧沉積物環境,探究小型底棲動物(meiofauna)對沉積物氧合作用、硫化物去除及微生物群落的影響。實驗通過建立小型底棲動物豐度梯度(對照、低、中、高),結合孔隙水微剖面(O?、H?S、pH)監測、溶質通量計算及微生物群落分析,發現:  

1. 高豐度小型底棲動物顯著增加氧氣滲透深度(OPD):第5天OPD加深85%(圖3A),擴大氧化沉積物體積68%(圖3B);  

 

2. 加速硫化物去除:第6天硫化物通量從8.8 mmol m?2 d?1降至0.4 mmol m?2 d?1(圖4);  

 

3. 與電纜細菌共存:二者形成中性共生關系,協同促進硫化物氧化(表1);  

 

4. 改變微生物群落結構:顯著影響β多樣性(圖5),富集硫氧化菌(如假單胞菌屬)。  

 

研究目的

 

1. 量化小型底棲動物豐度對沉積物氧合作用(O?滲透深度)和硫化物動態的影響;  

2. 探究小型底棲動物與電纜細菌(cable bacteria)的相互作用機制;  

3. 分析小型底棲動物生物擾動對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調控作用。  

 

研究思路

 

1. 采樣與實驗設計:  

   ? 采集波羅的海77米深缺氧沉積物巖心,建立小型底棲動物豐度梯度(對照:128 ind.·10?3 m?2;高豐度:2030 ind.·10?3 m?2)(圖1);  

 

   ? 進行3周培養實驗,每周測量孔隙水微剖面(O?、H?S、pH)。  

 

2. 關鍵參數監測:  

   ? 孔隙水化學:Unisense微電極記錄O?滲透深度(OPD)、硫化物層深度、pH剖面(圖2);  

 

   ? 溶質通量:基于Fick定律計算O?和ΣH?S通量(圖4);  

 

   ? 微生物分析:16S rRNA測序評估群落結構(圖5),FISH定量電纜細菌豐度(表1)。  

 

3. 統計驗證:  

   ? 重復測量ANOVA檢驗處理間差異(表2);  

 

   ? NMDS和PERMANOVA分析微生物群落變化(圖5)。  

 

測量數據及其研究意義

 

1. 孔隙水微剖面(圖2、圖3):  

   ? 數據:O?滲透深度(OPD)在高豐度處理中增加85%(5天)、硫化物層深度加深至6.4 mm(第6天)。  

 

   ? 研究意義:量化小型底棲動物生物擾動對氧化還原界面的調控,揭示其擴大氧化沉積物體積的機制。  

 

2. 溶質通量(圖4):  

   ? 數據:高豐度處理第6天ΣH?S通量降至0.4 mmol m?2 d?1(對照為8.8 mmol m?2 d?1)。  

 

   ? 研究意義:證實小型底棲動物抑制硫化物釋放,降低底棲毒性風險。  

 

3. 微生物群落(圖5、表1):  

   ? 數據:β多樣性顯著改變(PERMANOVA, p=0.001),電纜細菌豐度無差異(113 m cm?2)。  

 

   ? 研究意義:揭示小型底棲動物通過生物擾動影響硫氧化菌群(如假單胞菌屬),促進硫循環。  

 

結論

 

1. 氧合作用增強:小型底棲動物通過生物擾動增加孔隙度,使OPD加深85%,氧化沉積物體積擴大68%。  

2. 硫化物去除加速:高豐度處理6天內硫通量降低95%,與電纜細菌協同氧化硫化物。  

3. 微生物群落調控:改變微生物β多樣性,富集硫氧化功能菌群。  

4. 生態意義:在缺氧海床中,小型底棲動物是關鍵的“生態系統工程師”,通過抑制硫化物釋放支持大型底棲生物復蘇。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詳細研究意義

 

丹麥Unisense微電極系統(OX-50、pH-100、H?S-100傳感器配合MM33微操縱器)在本研究中用于高分辨率監測沉積物孔隙水化學梯度,其核心研究意義如下:  

1. 精準定位氧化還原界面:  

   ? 以100 μm垂直分辨率測定O?滲透深度(OPD)和硫化物層深度(圖2),揭示小型底棲動物使OPD從0.8 mm增至2.3 mm(圖3A),硫化物出現深度從3.8 mm延至6.4 mm(圖3B)。  

 

   ? 意義:提供毫米級精度的氧化還原邊界數據,量化生物擾動對沉積物氧化容量的影響。  

 

2. 識別電纜細菌活動信號:  

   ? 檢測到pH特征峰(表層pH 8.3,深層pH 6.4)(圖2),符合電纜細菌電硫氧化(e-SOx)的質子遷移特征。  

 

   ? 意義:間接驗證電纜細菌的空間代謝分工,明確其與小型底棲動物的共生關系。  

 

3. 計算溶質擴散通量:  

   ? 基于O?和H?S濃度梯度(結合孔隙度、分子擴散系數D?及生物擴散系數D_b),計算溶質通量(圖4)。  

 

   ? 意義:量化硫化物通量從8.8降至0.4 mmol m?2 d?1的生物調控效應,揭示小型底棲動物減少毒性硫釋放的生態功能。  

 

4. 技術優勢:  

   ? 原位無損測量:避免沉積物采樣擾動,保持自然化學梯度;  

 

   ? 動態過程解析:連續3周監測(324條剖面),捕捉生物擾動與微生物活動的協同演化(如第15天電纜細菌主導硫氧化)。  

 

   ? 應用價值:為缺氧沉積物修復策略(如生物擾動增強)提供高精度評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