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vated CO2 accelerated the bloom of three Ulva species after one life cycle culture

升高的 CO2 加速了 3 種石莼物種在一次生命周期培養后的開花

來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 August 2021

 

1. 摘要核心內容

 

本研究通過實驗室培養實驗,探究了大氣CO?濃度升高(400 ppm vs. 1000 ppm vs. 2000 ppm)對三種石莼屬海藻(Ulva prolifera、U. linza、U. compressa)的生理影響:

 

關鍵發現:

 

生長加速:CO?升高顯著提高三種石莼的相對生長速率(RGR),最高增幅達39.32%·d?1(U. compressa,2000 ppm)(圖1)。

 

 

光合與呼吸增強:光合O?釋放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隨CO?升高而增加(圖4a,b),但光合系統II(PSII)量子產率(Y II)和電子傳遞率(ETR II)下降(圖4)。

 

營養吸收提升:硝酸鹽轉運基因(NRT)表達、硝酸鹽吸收速率(NUR)和硝酸鹽還原酶活性(NRA)均顯著升高(圖5)。

 

機制:CO?升高通過增強光合效率、降低維持外部pH的能量消耗,以及促進硝酸鹽代謝基因表達,加速石莼增殖,可能加劇綠潮暴發風險。

 

2. 研究目的

 

預測海洋酸化影響:評估CO?濃度升高(模擬2100年1000 ppm和2300年2000 ppm場景)對石莼屬海藻生理功能的長期效應。

 

揭示綠潮暴發機制:探究CO?升高如何通過調節光合、呼吸和營養吸收促進石莼增殖。

 

填補研究空白:聚焦成熟個體對長期CO?刺激的響應(以往研究多關注幼體階段)。

 

3. 研究思路

 

樣本與培養:

 

采集青島潮間帶的三種石莼(U. prolifera、U. linza、U. compressa),在實驗室培養6周至成熟個體。

 

設置三組CO?濃度:400 ppm(當前)、1000 ppm(2100年預測)、2000 ppm(2300年預測)。

 

指標測量:

 

碳酸鹽系統參數:pH、pCO?、總堿度(TA)、溶解無機碳(DIC)等(表1)。

 

生長與生物量:相對生長速率(RGR)(圖1)。

 

光合生理:葉綠素含量(圖3)、光合O?釋放與呼吸速率(Unisense電極測量)(圖4a,b)、PSII量子產率(圖4)。

 

 

營養代謝:硝酸鹽轉運基因(NRT)表達、硝酸鹽吸收速率(NUR)、硝酸鹽還原酶活性(NRA)(圖5)。

 

元素組成:組織碳(C)、氮(N)含量及C/N比(表3)。

 

4. 關鍵數據及研究意義

(1) 生長與生物量(圖1)

 

數據:所有物種的RGR隨CO?升高顯著增加(U. compressa在2000 ppm時RGR達39.32%·d?1)。

 

意義:證實CO?升高直接促進石莼增殖,為綠潮暴發提供生理學依據。

 

(2) 光合與呼吸(圖4)

 

數據:

 

光合O?釋放速率和呼吸速率隨CO?升高而增加(圖4a,b)。

 

PSII量子產率(Y II)和電子傳遞率(ETR II)下降(圖4)。

 

意義:高CO?下石莼通過提升光合碳固定效率和呼吸代謝適應酸化環境,但光化學效率降低反映潛在光抑制。

 

(3) 營養吸收與代謝(圖5)

 

數據:NRT基因表達、NUR和NRA在2000 ppm時達峰值(如U. linza的NUR為280.08 μmol·g?1FW·h?1)。

 

意義:CO?升高通過上調硝酸鹽轉運基因和酶活性,增強氮利用效率,支持快速生長。

 

(4) 元素組成(表3)

 

數據:組織氮含量顯著增加(如U. prolifera從3.63%升至4.38%),C/N比下降(如U. linza從7.10降至6.32)。

 

意義:反映高CO?下石莼的氮同化能力增強,可能提升其作為生物修復工具的潛力(如富營養化水體凈化)。

 

(5) 色素含量(圖3)

 

數據:葉綠素a和b含量隨CO?升高顯著下降(如U. linzaChl a從2.26降至1.70 mg·g?1FW)。

 

意義:體現"色素經濟"策略——石莼通過減少色素投資優化光能利用效率,適應高CO?環境。

 

5. 核心結論

 

生長促進:CO?升高(1000–2000 ppm)顯著加速三種石莼的生長速率,可能加劇綠潮暴發頻率和規模。

 

生理適應機制:

 

光合碳固定和呼吸代謝增強,降低維持細胞pH的能量消耗。

 

硝酸鹽吸收與同化能力提升,支持生物量積累。

 

生態影響:石莼可能成為未來海洋酸化下的"贏家物種",但大規模增殖可能破壞海岸帶生態平衡。

 

6. 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詳細解讀

技術原理與方法

 

設備型號:Unisense Clark型O?電極(100 μm尖端,響應時間<10秒)。

 

測量過程:

 

藻體置于密閉反應瓶(1 g FW·L?1),預平衡不同CO?濃度的培養基。

 

90秒內快速測定光合O?釋放和呼吸耗O?速率(避免藻體代謝改變培養基pH)。

 

關鍵參數:光合放氧率(μmol O?·g?1FW·h?1)、呼吸耗氧率(同前)。

 

研究意義

 

揭示能量分配優化:

 

高CO?下呼吸速率增加(圖4b),反映細胞將更多能量用于生長而非維持胞外pH,解釋生長加速的生理基礎。

 

驗證碳濃縮機制(CCM):

 

光合放氧率增加(圖4a)證實石莼在高CO?下更高效利用HCO??/CO?,支持"CCM抑制假說"(即高CO?降低CCM能量消耗)。

 

方法學優勢:

 

快速無損:90秒內完成測量,避免長期暴露對培養基碳酸系統的干擾。

 

高時空分辨率:秒級響應捕捉瞬時生理變化,優于傳統光強曲線等間接方法。

 

生態啟示

 

綠潮預警:Unisense數據直接證明高CO?下石莼光合產能提升,為預測未來綠潮暴發提供關鍵參數。

 

碳匯潛力:證實石莼在高CO?環境中具有強碳固定能力,支持其作為藍碳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

 

總結

 

本研究通過多指標分析揭示:

 

CO?升高是綠潮的隱形推手:通過促進光合、呼吸和氮代謝,加速石莼增殖(圖1, 4, 5)。

 

Unisense電極的核心作用:直接量化生理響應,揭示"降低pH維持能耗"是關鍵適應機制(圖4)。

 

未來風險:若不控制碳排放,石莼綠潮可能更頻繁,需加強監測與生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