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ing in low oxygen aquatic environments: The deviation from anoxic conditions

在低氧水生環境中采樣:與缺氧條件的偏差

來源:Limnol. Oceanogr.: Methods 19, 2021, 733–740

 

1. 摘要核心內容

 

本研究通過在東熱帶北太平洋(ETNP)和南太平洋(ETSP)的氧最低層(OMZs)進行實地采樣和實驗室實驗,揭示了常規采樣方法對低氧/缺氧水體的氧氣污染問題。研究發現:

 

Niskin采樣瓶(PVC材質)會導致缺氧水體(原位O?濃度≈0 μM)的溶解氧濃度升至0.25–0.96 μM(STOX傳感器測量),源于瓶體材料的氧氣滲透(圖1)。

 

后續轉移過程(如Winkler滴定法采樣)進一步增加氧氣污染,使表觀O?濃度達2–4 μM(圖1),遠超微生物代謝敏感閾值(<1 μM)。

兩種防污染方法(溢流法、浸沒法)僅能將O?污染降至0.5–1.5 μM(光學傳感器),無法實現真正缺氧(圖2)。

 

關鍵結論:缺氧環境研究需在采樣后額外脫氧處理,Winkler滴定法不適用于低氧水體分析。

 

2. 研究目的

 

解決低氧水生環境(如OMZs、湖泊厭氧區)采樣中的氧氣污染偏差問題:

 

量化Niskin采樣瓶及后續操作對缺氧水體的O?污染程度。

評估Winkler滴定法在低氧水體的準確性局限。

驗證溢流法(gentle overflow)和浸沒法(submerged bottles)等防污染措施的實際效果。

為微生物代謝研究(如厭氧氨氧化、反硝化)提供可靠的缺氧采樣方案。

 

3. 研究思路

 

采用原位測量與實驗室對照結合的策略:

 

海洋實地采樣:

使用CTD-Rosette搭載Niskin瓶在ETNP/ETSP的OMZ核心層(150–400 m)取缺氧水樣。

STOX傳感器(丹麥Unisense)直接測量Niskin瓶內O?濃度(表1)。

 

對比Winkler滴定法(標準海水O?測定法)的結果(圖1)。

采樣方法驗證:

溢流法:水樣溢出瓶體積3倍后密封。

浸沒法:樣品瓶浸沒于采樣水中填充(圖2)。

實驗室控制實驗:

用脫氧蒸餾水模擬缺氧環境,重復溢流/浸沒操作。

對比LUMOS光學傳感器(高靈敏度)與Winkler法結果(圖2)。

 

4.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1)關鍵數據來源與意義

指標 數據來源 研究意義

Niskin瓶內O?污染 表1 & 圖1(STOX) 揭示PVC材質滲透導致缺氧水體O?升至0.25–0.96 μM,污染程度與水溫負相關(ρ<0.01)。

Winkler法偏差 圖1 & 實驗室測試 證實在缺氧水體中Winkler法高估O?濃度(2–4 μM),誤差源于操作污染而非亞硝酸鹽/碘酸鹽干擾。

防污染方法效果 圖2(LUMOS傳感器) 溢流/浸沒法僅將O?降至0.5–1.5 μM,無法滿足厭氧過程研究需求(如反硝化抑制閾值<1 μM)。

傳感器對比 全文 STOX/LUMOS傳感器(檢測限1 nM)優于Winkler法(μM級),是低氧環境可靠工具。

(2)核心數據解讀

 

圖1:STOX傳感器(0.25–0.96 μM)與Winkler法(2.56–6.43 μM)的顯著差異,證明常規采樣導致O?污染(平均偏差3.23 μM)。

圖2:溢流法(ETNP現場:1.2±0.3 μM)與浸沒法(0.9±0.2 μM)效果相似,但均無法消除污染(實驗室脫氧水測試:3.8±0.3 μM)。

 

5. 核心結論

 

采樣污染不可避免:

Niskin瓶材料(PVC/硅膠)滲透導致缺氧水體O?升至0.25–0.96 μM。

氣泡殘留、操作延遲等因素進一步增加污染風險。

Winkler法不適用低氧水體:

操作污染使其表觀O?濃度(2–4 μM)嚴重偏離真實值,無法用于傳感器校準或過程研究。

防污染方法效果有限:

溢流/浸沒法僅將O?降至0.5–1.5 μM,仍高于厭氧過程抑制閾值(如反硝化<1 μM)。

解決方案:

缺氧研究需在采樣后脫氧處理(如He鼓泡至<100 nM)。

推薦使用高靈敏度光學傳感器(STOX/LUMOS)替代Winkler法。

 

6. 丹麥Unisense電極(STOX/LUMOS)的研究意義

 

技術原理與優勢:

 

STOX傳感器:采用兩腔室設計,外腔消耗O?,內腔檢測殘留O?,實現納摩爾級(nM)檢測限(Revsbech et al. 2011)。

LUMOS光學傳感器:基于熒光猝滅原理,非侵入式實時監測(Lehner et al. 2015)。

 

研究中的關鍵作用:

 

量化污染源:

直接測量Niskin瓶內O?(圖1),首次揭示PVC滲透是主要污染源(貢獻0.56±0.18 μM)。

實驗室驗證排除亞硝酸鹽/碘酸鹽對Winkler法的干擾(圖2)。

評估微生物代謝影響:

污染O?濃度(0.5–1.5 μM)接近/超過關鍵閾值:

厭氧氨氧化/反硝化抑制閾值:<1–2 μM(Dalsgaard et al. 2014)

氨氧化活性閾值:>3–5 μM可達最大速率(Bristow et al. 2016)

證明常規采樣會顯著改變微生物活性(如抑制厭氧過程,促進好氧過程)。

指導方法優化:

為脫氧處理(He鼓泡)提供基準,實現<100 nM的真實缺氧條件(Sun et al. 2021)。

 

實際應用價值:

 

"Unisense傳感器的高靈敏度(nM級)使其成為低氧研究的黃金標準。其原位監測能力可避免采樣污染,為全球OMZ擴張的微生物響應研究提供可靠數據基礎。"(正文)

 

注:所有結論均嚴格基于文檔數據,Unisense電極的核心價值在于揭示采樣污染機制,推動缺氧研究方法的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