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ological and Transcriptomic Variability Indicative of Differences in Key Functions Within a Single Coral Colony  

單個珊瑚群體內關鍵功能差異的生理和轉錄組變異特征  

來源: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Volume 8, Article 685876, 2021  

《海洋科學前沿》,第8卷,文章ID 685876,2021年  

 

摘要

指出珊瑚群體中不同位置的息肉因暴露于水流、光照等微環(huán)境差異,導致宿主和共生藻的轉錄組及生理特征發(fā)生空間分異。研究通過高分辨率測量發(fā)現(xiàn):珊瑚宿主在分支尖端高表達代謝、毒素合成和生物礦化相關基因;共生藻轉錄響應主要受光照方向影響。這些差異揭示了珊瑚群體內功能分工的機制,并證實其具有進化保守性(在Stylophora與Acropora屬間一致)。  

 

研究目的

探究珊瑚群體內是否存在功能分區(qū),以及微環(huán)境梯度(如水流、光照)如何驅動宿主和共生藻的轉錄組差異與生理分化。  

 

研究思路:  

1. 選擇單一Stylophora pistillata珊瑚群體(15 cm直徑),按三維空間采樣:  

   ? 分支軸位置(尖端、連接處、基部)  

   ? 環(huán)高(頂部、中部、底部)  

   ? 方向(東、南、西、北)  

 

2. 原位測量群體內部微環(huán)境:  

   ? 使用丹麥Unisense微電極測量溶解氧(DO)梯度  

   ? 流式細胞術量化微生物密度  

 

3. 實驗室分析:  

   ? 生理指標:溶血活性、葉綠素含量、珊瑚石形態(tài)  

   ? 轉錄組測序:宿主和共生藻(Symbiodinium microadriaticum)基因表達  

   ? 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驗證群體遺傳同質性  

 

4. 整合分析:  

   ? 差異基因表達(DESeq2)與功能富集(GO、KEGG)  

   ? 跨物種比較(與Acropora屬數(shù)據(jù)對比)  

 

測量數(shù)據(jù)及研究意義:  

1. 環(huán)境參數(shù)(圖2A、2B)  

   ? 數(shù)據(jù):溶解氧濃度(Unisense微電極)、微生物密度(流式細胞術)  

 

   ? 研究意義:揭示群體內部水流受限(內部DO更高、微生物富集),解釋微環(huán)境異質性如何驅動生理分化。  

 

2. 基因表達數(shù)據(jù)(圖2C、2D、3)  

   ? 數(shù)據(jù):宿主>10,000個差異表達基因(分支位置主導),共生藻~150個差異基因(方向主導)  

   ? 研究意義:宿主在尖端高表達代謝(糖酵解、TCA循環(huán))、毒素(胞溶素)和生物礦化基因(CARPs);共生藻光合相關基因受方向調控,表明光梯度驅動共生體功能分工。  

 

3. 生理與形態(tài)數(shù)據(jù)(圖4、5)  

   ? 數(shù)據(jù):尖端溶血活性更高(圖4B),尖端珊瑚石更密集且橢圓(圖5B,C)  

   ? 研究意義:驗證基因表達的功能結果——尖端強化捕食/防御(高毒素活性),尖端加速礦化(骨架形態(tài)變化)。  

 

 

結論:  

1. 珊瑚群體存在功能分區(qū):分支尖端是高代謝、捕食(毒素合成)和生物礦化中心;群體內部多參與生殖(睪丸相關基因高表達)。  

2. 微環(huán)境是主要驅動因素:水流和光照梯度導致宿主與共生藻轉錄響應空間分異(宿主響應分支位置,共生藻響應方向性光照)。  

3. 功能分區(qū)具有進化保守性:宿主基因表達模式(尖端vs基部)在Stylophora與Acropora屬間高度一致,表明此為珊瑚的普適性適應策略。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shù)據(jù)的詳細研究意義

 

丹麥Unisense微電極用于原位高分辨率溶解氧(DO)測量(圖2A),其核心研究意義包括:  

1. 量化微環(huán)境梯度:電極(響應時間<10秒,空間分辨率100μm)直接捕獲珊瑚群體內部的氧梯度,顯示內部DO(~250 μmol/L)顯著高于外圍(~230 μmol/L)。這證實水流在群體核心區(qū)域受阻,形成相對滯緩的微環(huán)境。  

2. 連接環(huán)境與生理響應:DO梯度與微生物密度數(shù)據(jù)(圖2B)共同證明:水流受限導致內部區(qū)域微生物富集(通過顆粒滯留),為后續(xù)基因表達的空間差異(如內部區(qū)域生殖基因上調)提供環(huán)境驅動證據(jù)。  

3. 支持功能分區(qū)假說:DO數(shù)據(jù)解釋為何尖端(高流區(qū))更依賴捕食(需高毒素活性),而內部(低流高微生物區(qū))可能強化營養(yǎng)循環(huán)——為珊瑚"尖端-基部"功能分工提供直接環(huán)境關聯(lián)證據(jù)。  

4. 技術優(yōu)勢:避免采樣擾動,原位測量保障數(shù)據(jù)生態(tài)相關性,為珊瑚微棲息地研究設立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