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Tuning the 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 Activity through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of High-Nuclearity Mn-oxo ClustersM= Sr2+,Mn2+
通過結構修飾高核錳氧簇[Mn18M](M=Sr2?, Mn2?)調控催化水氧化活性
來源:Water 2021, 13, 2042
《水》2021年 第13卷 第2042頁
摘要內容
本研究報道了高核錳氧簇[MnIII??MnII?Sr(μ?-O?)(μ?-Cl)?(HLMe)??(MeCN)?]Cl?·15MeOH(Mn18Sr)在中性介質中的水氧化催化活性。該仿生簇結構含多種立方烷單元和醌類氧化還原活性配體,電化學測試顯示其起始過電位僅192 mV,在1 mA cm?2和10 mA cm?2電流密度下過電位分別為284 mV和550 mV。可見光驅動水氧化實驗證實其催化能力,轉換頻率(TOF)達0.48 s?1,轉換數(TON)達21.6。通過與同系物Mn19簇的對比,揭示結構修飾對催化活性的調控機制。
研究目的
開發高效穩定的仿生水氧化催化劑,通過結構修飾高核錳氧簇(模擬自然界光合系統II的氧釋放復合物)提升催化活性和選擇性,解決分子催化劑穩定性差的瓶頸問題。
研究思路
1. 簇結構設計:合成Mn18Sr(圖1a)和Mn19兩種高核錳簇,前者以Sr2?替代后者的中心Mn2?,二者均含仿生立方烷單元{Mn?Cl?O?}(圖1c)和氧化還原活性配體HLMe(模擬酪氨酸Y161);


2. 電催化評估:將簇嵌入碳糊電極(30 wt%),在pH 7.2磷酸鹽緩沖液中測試循環伏安(CV)、線性掃描伏安(LSV)及穩定性(圖2-3);


3. 光催化驗證:以[Ru(bpy)?(deeb)]2?為光敏劑,Na?S?O?為犧牲劑,通過Unisense氧電極實時監測O?產量(圖4);

4. 構效關系解析:對比Mn18Sr與Mn19的電/光催化性能(表1),結合失活產物表征揭示穩定性機制。

測量數據及其研究意義
1. 電催化活性數據(圖2b, 表1)
? 測量內容:Mn18Sr起始過電位192 mV,1 mA cm?2/10 mA cm?2過電位為284 mV/550 mV;塔菲爾斜率220/260 mV dec?1(圖2c)。
? 研究意義:證實Sr2?替換降低起始過電位(較Mn19低63 mV),但高電流密度下活性略遜于Mn19(550 mV vs. 482 mV@10 mA cm?2),歸因于Mn19更高核性(19 vs. 18 Mn)提升電荷存儲能力。
2. 穩定性數據(圖3)
? 測量內容:循環伏安顯示10次循環后電流衰減(圖3a);計時電位顯示1 mA cm?2下1小時過電位增加100 mV(圖3b)。
? 研究意義:配體氧化是主要失活路徑,與Mn19失活機制一致。
3. 光催化O?產量數據(圖4)
? 測量內容:Mn18Sr的TON=21.6,TOF=0.48 s?1,低于Mn19(TON=25.8, TOF=0.53 s?1)。
? 研究意義:直接驗證簇的催化本質,結構差異導致Mn18Sr活性略低。
結論
1. 活性優勢:Mn18Sr起始過電位低至192 mV,證實Sr2?替換優化界面電荷轉移;
2. 結構-活性關聯:Mn19更高核性(19Mn)提升高電流密度下性能,但Mn18Sr的"懸掛"MnII位點(圖1c)仍有效活化水分子;
3. 失活機制:氧化還原活性配體HLMe氧化是共同失活路徑,失活產物為無定形錳鹽;
4. 仿生意義:立方烷單元與醌類配體協同模擬OEC功能,為穩定催化劑設計提供新策略。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意義
研究中采用Unisense OX-NP Clark電極(實驗部分)實時監測光催化體系的溶解氧濃度,其意義在于:
? 高時空分辨率:每秒監測O?濃度變化(圖4),精準捕捉光催化起始(~10秒)和平臺期(120秒);
? 避免氣相損失:密閉反應器中直接測量液相O?,排除傳統氣相色譜(GC)的頂空取樣誤差;
? 支持動態TOF計算:初始10秒斜率(0.48 s?1)需亞秒級響應,Unisense電極<2秒響應時間滿足要求;
? 驗證催化本質:Mn18Sr的O?產量與電荷量匹配(TON=21.6),證實水氧化路徑主導,排除配體氧化等副反應。
該技術為分子催化劑的均相光催化研究提供了原位、無干擾的氧定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