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mobilization of phosphorus in black-odor river sediment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溫度升高導致黑臭河道沉積物中磷的高度遷移  

來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75 (2021) 145595

《總體環境科學》,第775卷 2021年,文章編號145595  

 

摘要內容:  

摘要指出,溫度升高顯著促進了黑臭河道沉積物中磷(P)的遷移。研究發現,孔隙水中可溶性活性磷(SRP)濃度隨溫度升高而顯著增加(25°C時增加28%,35°C時增加87%,相比15°C)。這種變化主要歸因于沉積物中鐵氧化物(Fe(III))的還原以及溶解性有機物(DOM)與礦物的競爭吸附作用。溫度升高導致溶解氧(DO)和氧化還原電位(Eh)降低,促使鐵結合態磷(Fe-P)減少,同時DOM增加進一步競爭礦物吸附位點,共同驅動磷釋放。  

 

研究目的:  

1. 探究溫度升高對黑臭河道沉積物中磷遷移和釋放的影響機制。  

2. 揭示磷-鐵-硫(P-Fe-S)生物地球化學耦合過程在溫度驅動磷釋放中的作用。  

3. 量化沉積物中磷形態變化及DOM在競爭吸附中的貢獻。  

 

研究思路:  

1. 原位模擬實驗:采集南京中字河(典型黑臭河道)沉積物(圖1),在實驗室控制溫度(15°C、25°C、35°C)進行15天厭氧培養(持續充氮模擬黑臭環境)。  

 

2. 多技術聯用:  

   ? 丹麥Unisense微電極(OX-100和RD-100)測定沉積物-水界面(SWI)的DO和Eh(圖2)。  

 

   ? HR-Peeper技術獲取孔隙水中SRP、溶解性Fe(II)、UV254(反映DOM)的垂直分布(圖3)。  

 

   ? AgI DGT技術(結合計算機成像密度法)測定沉積物中活性硫化物(S(-II))的二維分布(圖4)。  

 

   ? 沉積物磷形態連續提取法(Rydin and Welch, 1998)分析不同溫度下磷組分變化(圖5)。  

 

3. 統計分析:使用SPSS進行Pearson相關性檢驗(如SRP與DOM、Fe(II)的相關性,表2)和獨立樣本t檢驗(p<0.05)。  

 

測量數據及其研究意義:  

1. DO與Eh值(圖2):  

   ? 數據:15°C時DO為3.65 μmol/L(極低),25°C和35°C時進一步降至0.51–0.64 μmol/L;Eh值隨溫度升高顯著降低19%(25°C)和32%(35°C)。  

 

   ? 意義:證實溫度升高加劇沉積物厭氧環境,為鐵還原和磷釋放提供條件。  

 

2. 孔隙水參數(圖3):  

   ? 數據:SRP濃度隨溫度升高顯著增加(15°C→35°C:+87%);UV254(代表DOM)同步增加160%;溶解性Fe(II)濃度下降50%。  

 

   ? 意義:SRP與DOM顯著正相關(r≥0.776,表2)表明DOM競爭吸附促進磷釋放;Fe(II)減少與硫化物生成有關(圖4)。  

 

3. 活性硫化物(圖4):  

   ? 數據:15°C時S(-II)濃度為0.027 mg/L,25°C和35°C時升至0.042 mg/L和0.186 mg/L。  

 

   ? 意義:溫度升高促進硫酸鹽還原,生成FeS(沉積物變黑),降低Fe(II)并間接驅動磷釋放。  

 

4. 磷形態(圖5):  

   ? 數據:溫度從15°C升至35°C,固定態磷(Ca-P + Res-P)占比從55.5%降至44.7%,活性磷(Labile-P + OP)從11.1%升至21.6%。  

 

   ? 意義:證實DOM競爭吸附使礦物結合態磷轉化為可移動態,加劇磷遷移。  

 

結論:  

1. 溫度驅動機制:溫度升高(15°C→35°C)通過降低DO和Eh,促進Fe(III)還原,導致鐵結合態磷(Fe-P)減少,SRP釋放增加28–87%。  

2. DOM競爭作用:DOM顯著增加(UV254升高160%)競爭礦物吸附位點,使固定態磷轉化為活性磷,進一步釋放SRP。  

3. 硫化物生成:硫酸鹽還原生成FeS(沉積物變黑),消耗Fe(II),間接促進磷釋放。  

4. 實際意義:夏季高溫將加劇黑臭河道內源磷釋放,需針對性控制沉積物厭氧環境及DOM輸入以抑制磷遷移。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研究意義:  

使用Unisense微電極(OX-100和RD-100)原位測定沉積物-水界面的DO和Eh(圖2),其意義在于:  

1. 高分辨率原位監測:微電極可無擾動獲取SWI毫米尺度DO和Eh動態,避免傳統采樣氧化干擾。15°C時測得的極低DO(3.65 μmol/L)直接證實黑臭河道強還原環境,為鐵還原脫磷提供關鍵證據。  

2. 量化溫度效應:明確DO和Eh隨溫度升高的下降幅度(DO降低>98%,Eh降低32%),建立溫度-厭氧強度-磷釋放的定量關系,支撐“溫度升高→Fe(III)還原→磷釋放”機制。  

3. 技術優勢:相比培養實驗間接估算,微電極數據更直接可靠,尤其適用于高有機質、強還原的黑臭沉積物,為模型提供精準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