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標題:Tirapazamine-loaded CalliSpheres microspheres enhance synergy between tirapazamine and embolization against liver cancer in an animal model
在動物模型中,載有替拉帕嗪的 CalliSpheres 微球增強了替拉帕扎明和栓塞肝癌之間的協同作用
來源: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151 (2022) 113123
摘要內容
本研究通過動物模型(兔VX2肝癌)探究負載替拉扎明(TPZ)的CalliSpheres微球(CSMTPZs)能否增強TPZ與栓塞治療(TAE)的協同抗腫瘤效應。核心發現包括:
1.CSMTPZs的載藥特性:TPZ通過7% HCl溶液加載至微球,載藥量達23.2 mg/g,體外釋放呈突釋模式(4小時釋放80%)。
2.栓塞誘導腫瘤缺氧:TAE后1小時內腫瘤氧分壓(pO?)從86.05 mmHg降至37.31 mmHg,缺氧區域主要位于腫瘤周邊帶。
3.藥物遞送優勢:CSMTPZs顯著提升腫瘤內TPZ及其代謝物濃度,同時降低全身暴露。
4.協同增效機制:CSMTPZ治療誘導更顯著的DNA損傷(橄欖尾矩31.9 vs. TPZ+TAE組12.7、腫瘤壞死率(99.5% vs. 86.4%)和生存期延長(中位生存62.5天 vs. 52天)。
5.安全性:CSMTPZ未顯著加重栓塞相關肝損傷。
研究目的
1.驗證TPZ(缺氧選擇性細胞毒劑)與TAE的協同抗肝癌效應;
2.開發TPZ載藥微球(CSMTPZs)以優化藥物遞送;
3.闡明栓塞后腫瘤缺氧動態及TPZ的缺氧激活機制;
4.評估CSMTPZs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
研究思路
采用“載藥微球制備→缺氧機制驗證→藥效/藥代動力學評價→療效/安全性對比”策略:
1.載藥微球制備:優化TPZ加載條件(濃度、溶劑、時間),表征微球形貌、載藥量及釋放曲線。
2.動物模型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分5組(對照組、TAE組、TPZ組、TPZ+TAE組、CSMTPZ組)。
3.缺氧動態監測:使用丹麥Unisense微電極系統(OX-10)實時測量TAE后腫瘤pO?變化,免疫組化分析缺氧標志物(pimonidazole)和HIF-1α表達。
4.藥效/藥代評價:
1.腫瘤內藥物濃度(TPZ及代謝物SR4317/SR4330)檢測;
2.血漿藥代動力學分析;
3.DNA損傷(彗星試驗)、腫瘤壞死/凋亡(HE/TUNEL染色)。
5.療效/安全性對比:生存分析、肝功能指標(TB、ALT、AST)。
測量的數據及其研究意義
研究測量了多維度數據,每項數據均來自文檔中的圖表,其研究意義如下:

微球載藥特性(圖1A-C):載藥量23.2 mg/g,突釋80%(4小時)。意義:證實CSMTPZs符合栓塞治療需求,快速釋放TPZ以匹配TAE后急性缺氧時間窗。
腫瘤氧分壓動態(圖2B):TAE后1小時pO?下降57%。意義:直接量化栓塞誘導的急性缺氧,為TPZ的缺氧激活提供環境基礎。
缺氧空間分布(圖2D):缺氧區域集中于腫瘤周邊帶。意義:揭示殘余腫瘤細胞的缺氧適應性,解釋傳統TAE治療后復發機制。

瘤內藥物濃度(圖3D):CSMTPZ組TPZ濃度顯著高于其他組(1天:12.5 μg/g)。意義:載藥微球提升腫瘤靶向遞送效率,減少全身暴露。

DNA損傷(圖4B):CSMTPZ組橄欖尾矩31.9(TPZ+TAE組12.7)。意義:證實TPZ在缺氧環境下激活DNA損傷機制,CSMTPZs增效顯著。

腫瘤壞死率(圖5F):CSMTPZ組達99.5%(TPZ+TAE組86.4%)。意義:載藥微球通過協同作用近乎完全清除腫瘤。

動物生存期(圖7A):CSMTPZ組中位生存62.5天(TPZ+TAE組52天)。意義:療效優勢轉化為生存獲益。
丹麥Unisense微電極測量數據的詳細解讀
研究使用丹麥Unisense微電極系統(型號OX-10)測量腫瘤氧分壓(pO?),核心研究意義如下:
技術原理:采用改良Clark型微電極,通過電化學反應實時檢測組織局部氧濃度,空間分辨率達微米級(探頭直徑≤100 μm)。

關鍵發現(圖2A-B):
1.急性缺氧量化:TAE后1小時內pO?從86.05 mmHg驟降至37.31 mmHg(降幅57%),證實栓塞可快速創造TPZ起效所需的缺氧環境。
2.缺氧異質性:不同腫瘤位點pO?存在差異,但整體缺氧趨勢一致,支持TPZ的廣譜缺氧殺傷潛力。
3.時間窗界定:pO?在栓塞后1小時達最低值,為TPZ給藥時機提供參考(需匹配缺氧峰值)。
臨床價值:
o為“栓塞創造缺氧”提供直接實驗證據,克服傳統間接標志物(如HIF-1α)的滯后性;
o精準定位缺氧區域(腫瘤周邊帶),指導載藥微球靶向遞送設計;
o動態監測為聯合治療方案(如TPZ給藥時序)優化提供依據。
結論
1.載藥微球可行性:CSMTPZs具備高載藥量(23.2 mg/g)和可控釋放特性,可作為靶向遞送TPZ的栓塞劑。
2.缺氧協同機制:TAE誘導急性腫瘤缺氧(pO?↓57%),殘余細胞通過HIF-1α適應缺氧環境;CSMTPZs利用此環境激活TPZ的缺氧選擇性細胞毒性,顯著增強DNA損傷和腫瘤殺傷。
3.治療優勢:
o較傳統TPZ+TAE:提升瘤內藥物濃度4倍,腫瘤壞死率提高15.1%,生存期延長10天;
o較單純TAE:中位生存延長20.5天;
o安全性:未加重栓塞相關肝損傷(ALT/AST峰值無統計學差異)。
4.臨床意義:CSMTPZs為肝細胞癌提供新型協同治療方案,支持進一步臨床轉化研究。
關鍵圖表索引:
圖1:CSMTPZs制備與表征(載藥量、釋放曲線)
圖2:栓塞后腫瘤缺氧動態(pO?監測、缺氧/HIF-1α空間分布)
圖3:瘤內藥物濃度與血漿藥代動力學
圖4:DNA損傷(彗星試驗)
圖5:腫瘤壞死率(HE染色)
圖6:腫瘤凋亡(TUNEL染色)
圖7:生存期與肝功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