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ometric pH-responsive SERS strategy for glioma boundary determination

用于神經膠質瘤邊界確定的比率 pH 響應 SERS 策略

來源:Talanta 250 (2022) 123750

 

一、摘要概述

 

本研究開發了一種基于比率型pH響應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技術,用于術中快速確定膠質瘤邊界。核心創新點包括:

 

傳感芯片設計:通過銀納米粒子(AgNPs)自組裝薄膜修飾4-巰基吡啶(4-MPY)作為pH響應探針(圖1A)。

 

 

pH響應機制:4-MPY的SERS特征峰比值(I<sub>1091</sub>/I<sub>1580</sub>)隨pH變化呈線性關系(y = -0.15x + 2.35),實現pH 5.5–7.5的高精度檢測(圖3C-D)。

 

 

術中應用:通過水滴滲透法采集組織間液,SERS檢測其pH值,利用腫瘤酸性微環境(pH≈6.5)與正常組織(pH≈7.4)的差異界定邊界(圖4)。

 

 

驗證方法:丹麥Unisense微電極(50 μm針尖)同步測量pH,證實SERS誤差僅0.1–0.2單位(圖5D)。

 

 

臨床價值:該方法快速(10秒)、非侵入、便攜,可替代術中病理檢測,實現精準腫瘤切除。

 

二、研究目的

 

解決膠質瘤邊界難題:克服傳統MRI定位不準、病理檢測耗時長(>30分鐘)的局限。

 

利用腫瘤酸性微環境:基于膠質瘤高糖酵解導致的細胞外液酸化(pH 6.0–6.8 vs. 正常組織pH 7.35–7.45)。

 

開發術中導航工具:構建便攜式SERS系統,實現實時、可視化腫瘤邊界識別。

 

三、研究思路

 

采用 “材料制備-機制優化-動物驗證-臨床轉化”四步策略:

 

SERS芯片制備(圖1):

 

玻璃基底→PDDA修飾→AgNPs自組裝→4-MPY修飾(靜電吸附+Ag-S鍵)。

 

SEM證實AgNPs均勻分布(70 nm,圖1C),SERS信號穩定(圖1D)。

 

pH響應優化(圖3):

 

驗證4-MPY質子化響應(圖3A),確定10分鐘為檢測閾值(圖3B)。

 

建立I<sub>1091</sub>/I<sub>1580</sub>與pH的線性模型(R2>0.98,圖3D)。

 

動物模型驗證(圖2, 4):

 

小鼠U87膠質瘤模型(腋下移植,14天成瘤)。

 

水滴滲透法采集組織間液→SERS檢測→邊界pH梯度變化(腫瘤中心pH 6.5→邊緣pH 7.2,圖4)。

 

技術對比驗證(圖5):

 

Unisense微電極校準(pH 6.2–7.25,圖5B)與SERS結果高度一致(ΔpH<0.2)。

 

四、關鍵數據及其研究意義

1. SERS芯片性能(圖1, 3)

 

數據來源:圖1C(SEM)、圖1D(SERS譜)、圖3C-D(pH響應曲線)。

 

關鍵結果:

 

AgNPs膜均勻性保障信號重現性(RSD<5%)。

 

I<sub>1091</sub>/I<sub>1580</sub>在pH 5.5–7.5線性變化,靈敏度0.15/pH單位。

 

研究意義:首創固體支撐型SERS芯片,避免納米探針分散不均問題,提升檢測穩定性。

 

2. 腫瘤邊界pH梯度(圖4)

 

數據來源:圖4(SERS檢測腫瘤不同位點pH)。

 

關鍵結果:

 

腫瘤中心pH 6.5±0.1,邊界pH 7.2±0.1,梯度差達0.7單位。

 

研究意義:首次通過組織間液滲透法實現微創pH檢測,為術中實時導航提供依據。

 

3. 微電極驗證數據(圖5)

 

數據來源:圖5D(SERS vs. 微電極pH對比)。

 

關鍵結果:

 

Unisense微電極測量腫瘤中心pH 6.52±0.05,SERS測得6.58±0.08(誤差0.06)。

 

研究意義:證實SERS技術的臨床級精度,誤差低于生理pH波動(0.1單位)。

 

五、結論

 

技術優勢:SERS芯片結合水滴滲透法,實現膠質瘤邊界的快速(10秒)、微創、高精度(ΔpH<0.2) 識別。

 

機制創新:4-MPY比率型檢測規避絕對信號波動,提升抗干擾能力。

 

臨床轉化:便攜式光纖拉曼系統(532 nm激光)可集成于手術設備,替代術中冰凍病理。

 

六、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詳細解讀

1. 技術原理與優勢

 

超微創設計:50 μm針尖(圖5A)避免組織損傷,適合腦部脆弱區域。

 

高精度校準:四點校準曲線(pH 6.2–7.25,R2=0.999,圖5B),誤差<0.05單位。

 

實時監測:Sensor Trace Suite軟件實現電位差(mV)→pH即時轉換。

 

2. 關鍵數據與意義(圖5)

 

精準定位腫瘤酸性區域:

 

微電極插入組織間隙(圖5C),測得腫瘤中心pH 6.52 vs. 邊緣7.28,梯度與SERS一致。

 

驗證SERS可靠性:

 

兩種技術pH差值僅0.1–0.2(圖5D),證實SERS達到臨床可接受精度。

 

研究意義:

 

Unisense電極作為金標準,為新型SERS技術提供權威背書。

 

微創特性證明SERS組織兼容性,消除術中應用安全顧慮。

 

3. 技術局限性

 

操作復雜性:需專業微操平臺(圖5A),限制基層醫院推廣。

 

單點檢測:無法像SERS芯片實現多點同步掃描(圖4)。

 

總結:本研究通過SERS與Unisense微電極的聯合驗證,建立了基于腫瘤酸性微環境的膠質瘤邊界術中導航新范式。Unisense數據不僅證實了SERS的可靠性,更凸顯了其在微創性和精準度上的獨特價值,為技術轉化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