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Mechanisms of NO and N?O production by enriched nitrifying sludge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Effects of hydroxylamine
序批式反應器中富集硝化污泥產生 NO 和 N 2 O 的機理:羥胺的影響
來源: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16 (2022) 115237
摘要核心內容
本研究通過序批式反應器(SBR)實驗,探究羥胺(NH?OH)對富集硝化污泥產生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二氮(N?O)的影響機制。核心發現包括:
亞硝酸鹽(NO??)積累驅動N?O生成:氨氧化過程中NO??積累時,N?O是主要產物(圖1B2),峰值濃度達0.15 mg-N/L。

NH?OH氧化與DO正相關:NH?OH氧化產生的NO和N?O總量與溶解氧(DO)水平呈正相關(圖2A2/B2),高DO下總產量更高(NO: 0.159 mg-N/L, N?O: 0.363 mg-N/L)。

NH?OH添加加劇氣體排放:氨氧化過程中添加NH?OH顯著提升NO和N?O產量(圖3A2),高DO下N?O峰值達0.698 mg-N/L。

混合路徑主導低DO環境:低DO下NO??與NH?OH共存時,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與非生物(化學反應)混合路徑是NO/N?O的主要來源(圖4B2)。

非生物反應貢獻顯著:NH?OH與NO??的化學反應可直接生成N?O(峰值1.719 mg-N/L),占氣體總產量的30%以上(圖5)。

研究目的
闡明NH?OH的作用機制:明確NH?OH作為底物或外源添加物對NO/N?O生成的貢獻。
解析DO與底物的交互影響:探究不同DO條件下NH?OH與NO??積累對氣體產生路徑的影響。
區分生物與非生物路徑:量化硝化菌反硝化、化學反硝化等路徑的貢獻,為污水處理過程減排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采用 五組對照實驗(表1)系統分離影響因素:

基礎氨氧化(圖1):
無NO??積累(完全硝化) vs. NO??積累(部分硝化)。
NH?OH氧化(圖2):
高DO(>5 mg/L) vs. 低DO(<1 mg/L),無其他底物。
氨氧化+NH?OH添加(圖3):
高DO下無NO??積累 vs. 有NO??積累 vs. 低DO條件。
亞硝酸氧化+NH?OH添加(圖4):
高DO vs. 低DO,以NO??為唯一底物。
非生物反應(圖5):
NH?OH與NO??在純水中的化學反應驗證。
監測指標:溶解態NO/N?O(Unisense電極在線監測)、NH??-N、NO??-N、NO??-N、DO、pH、ORP,結合高通量測序分析微生物群落。
關鍵數據及研究意義
1. NO??積累驅動N?O生成(圖1B2)
數據:NO??積累時N?O峰值濃度(0.15 mg-N/L)顯著高于NO(0.03 mg-N/L)。
意義:證實硝化菌反硝化是N?O主要路徑,為優化硝化工藝(如控制NO??濃度)減少N?O排放提供依據。
2. NH?OH氧化與DO正相關(圖2)
數據:高DO下NH?OH氧化的NO+N?O總產量(0.522 mg-N/L)是低DO(0.140 mg-N/L)的3.7倍。
意義:DO通過影響羥胺氧化酶(HAO)活性調控氣體產量,提示高DO污水處理中需關注NH?OH累積風險。
3. NH?OH添加加劇氣體排放(圖3A2)
數據:氨氧化中添加NH?OH使N?O峰值升至0.698 mg-N/L(無添加時<0.05 mg-N/L)。
意義:外源NH?OH打破氨氧化平衡,增強電子傳遞鏈中NO/N?O的生成,解釋實際污水廠突發N?O排放現象。
4. 混合路徑主導低DO環境(圖4B2)
數據:低DO下NH?OH+NO??共存時,NO/N?O峰值達0.225/4.529 mg-N/L,且持續時間長。
意義:揭示低氧條件下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與非生物(NH?OH+NO??→N?O)路徑的協同作用。
5. 非生物反應貢獻(圖5)
數據:NH?OH與NO??反應直接生成N?O(峰值1.719 mg-N/L),占高DO下氣體產量的32%。
意義:首次量化化學路徑貢獻,修正傳統“純生物路徑”認知,需在N?O核算模型中納入非生物因子。
核心結論
NH?OH是氣體產生關鍵前體:其氧化過程直接貢獻60%以上的NO/N?O,且受DO正向調控。
DO與底物決定主導路徑:
高DO+NO??積累 → 硝化菌反硝化為主;
高DO+NH?OH添加 → NH?OH氧化為主;
低DO+NH?OH/NO??共存 → 生物/非生物混合路徑。
非生物反應不可忽視:NH?OH與NO??的化學反應貢獻30%以上N?O,尤其在低pH或高NO??環境中。
應用啟示:控制DO>2 mg/L、避免NO??積累、限制NH?OH暴露可有效抑制污水處理中的NO/N?O排放。
Unisense電極數據的專項解讀
技術原理與測量優勢
型號與精度:丹麥Unisense NO-500/N?O-500微電極,實時監測溶解態氣體,分辨率達0.001 mg-N/L,響應時間<5秒。
在線監測價值:克服傳統離線采樣(如氣相色譜)的時間滯后性,捕捉瞬態氣體峰(如圖3A2中N?O 5分鐘內飆升的曲線)。
關鍵發現與機制解析
揭示瞬態釋放規律(圖2-4):
NH?OH添加后1分鐘內NO/N?O濃度驟升,證實氣體產生與羥胺氧化直接耦合(非累積效應)。
低DO下N?O持續時間長達300分鐘(圖2B2),反映反硝化路徑的持續性。
量化非生物路徑貢獻(圖5):
在無微生物的純水中,Unisense捕獲到NH?OH+NO??→N?O的瞬時峰(1.719 mg-N/L),明確化學反硝化的存在。
關聯微生物活動:
氣體釋放曲線與ORP驟降同步(圖3C2),印證電子傳遞鏈擾動導致的反硝化酶激活。
高DO下N?O快速消耗(圖1B2)對應Nor酶活性,Unisense數據為酶動力學研究提供實時依據。
研究意義
方法學創新:首次將Unisense電極應用于硝化污泥體系,實現溶解態氣體的原位高分辨監測。
機制深度解析:量化NH?OH氧化路徑對N?O的貢獻(占總量32-68%),修正“硝化菌反硝化主導”的傳統模型。
技術推廣價值:適用于其他還原性環境(如厭氧消化、沉積物),為溫室氣體原位監測提供標準化方案。
總結:本研究通過Unisense電極精準捕捉NH?OH驅動的NO/N?O瞬態釋放,揭示了DO與底物對氣體產生路徑的調控機制,強調非生物反應在實際污水處理中的重要性,為優化脫氮工藝和減排策略提供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