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Automatic control and optimal operation for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in sustain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 review
可持續廢水處理廠溫室氣體減排的自動控制和優化運行:綜述
來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55 (2023) 158849
摘要核心內容
本文綜述了污水處理廠(WWTPs)溫室氣體(GHG)減排的自動控制與優化運行策略,聚焦 直接排放(N?O、CH?)和間接排放(能源相關CO?) 的協同控制:
模型演進:從BSM1到BSM2G的升級,整合了 N?O動態機制(硝化/反硝化路徑)和 CH?厭氧消化模型(ADM1),實現GHG精準模擬。
關鍵因子:溶解氧(DO)、碳氮比(C/N)、污泥齡(SRT)是影響N?O排放的主控參數;溫度、pH、水力停留時間(HRT)主導CH?產生。
控制策略:模型預測控制(MPC)和模糊邏輯控制(FLC)可降低N?O排放30-50%,同時減少能耗15%(圖4,5)。


優化框架:提出 “建模-因子識別-多目標優化”三級框架(圖7),平衡出水質量、成本與碳足跡。

研究目的
量化GHG來源:解析污水處理過程中N?O(占直接排放86%)、CH?的生成機制與排放路徑。
開發控制策略:整合機理模型與數據驅動方法,實現GHG動態預測與實時調控。
構建可持續體系:建立兼顧出水水質、運營成本與碳減排的多目標優化框架。
研究思路
采用 “模型開發→因子識別→控制優化” 遞進式路徑:
模型開發:
機理模型:擴展BSM系列,集成ASMG1(N?O多路徑)、ADM1(CH?)及剝離模型(圖3)。

數據驅動模型:深度學習(DNN、GAN)預測GHG排放,誤差<10%。
因子識別:
N?O主控因子:DO<1.5 mg/L時反硝化路徑N?O產量升幅200%(實驗驗證)。
CH?主控因子:厭氧消化溫度55°C時CH?產率比35°C高117%。
控制優化:
傳統控制:PI控制器調節DO,但設定值依賴經驗。
智能控制:MPC動態優化DO設定值,降低N?O排放35%(圖6a);FLC基于專家規則調控曝氣頻率(圖5c)。

關鍵數據及其研究意義
1. GHG排放動態
數據來源:
N?O峰值:間歇曝氣下液相N?O濃度降至0.08 mg-N/L(連續曝氣時為0.74 mg-N/L)(圖3A)。
CH?回收:厭氧消化優化后CH?產率提升76%(55°C vs 35°C)。
研究意義:量化操作參數對GHG的影響,為實時控制提供閾值依據。
2. 多目標優化結果
數據來源:
MPC效果:在BSM2G中應用MPC,GHG減排31%同時降低能耗18%(圖6)。
PI控制器局限:固定DO設定值導致N?O排放波動±25%(圖4b)。
研究意義:證實智能控制策略在碳減排中的優越性。
3. 微生物群落關聯(圖5)
數據來源:
功能菌群:AOB(Nitrosomonas)豐度與N?O產量正相關(R2=0.82)。
電子傳遞:反硝化菌(Thauera)富集使N?O還原率提升40%。
研究意義:從微生物角度揭示GHG生成機制,指導菌群調控。
結論
模型精度提升:BSM2G整合多路徑N?O機制,GHG預測誤差<15%。
智能控制優勢:MPC和FLC較傳統PI控制降低N?O排放30-50%,兼顧能耗優化。
多目標協同:通過SRT(15d)、DO(1-2 mg/L)、溫度(55°C)聯合優化,實現GHG減排與水質達標平衡。
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專項解讀
技術原理
Unisense微電極采用 微米級傳感尖端(分辨率0.1 mm),實時監測溶解態N?O:
原位監測:直接植入生物膜或混合液,捕捉N?O濃度瞬態變化(響應時間<5 s)。
空間分辨:繪制生物膜內N?O梯度(圖3B),識別反硝化熱點區域(深度100-200 μm)。
科學價值
機制解析:
揭示 DO分區效應:好氧區(DO>2 mg/L)N?O產率0.5 mg-N/L/h,缺氧區(DO<0.5 mg/L)升至2.1 mg-N/L/h(圖3B)。
驗證 pH調控:pH<6.5時N?O還原酶抑制,排放增加200%。
控制優化:
基于實時N?O數據動態調整曝氣策略,減少無效曝氣時間30%。
識別反硝化滯后區,優化碳源投加點位,降低N?O生成40%。
工程意義
精準監測:替代傳統離線檢測,實現GHG排放的 分鐘級預警。
工藝升級:為MPC提供輸入參數,推動污水處理廠向 “智慧低碳” 轉型(圖7框架)。
總結:Unisense電極通過高分辨率N?O監測,揭示了DO/pH的瞬態影響機制,為污水處理廠GHG精準控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實時數據支撐。其與MPC的集成應用,標志著污水處理從“經驗調控”邁向“數據驅動減排”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