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Wien effect in interfacial water dissociation through proton-permeable graphene electrodes
質子滲透性石墨烯電極界面水分子的維恩效應解離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13,2022, Article number: 5776
《自然·通訊》第13卷,2022年,文章編號5776
摘要核心內容
本研究首次在質子滲透性石墨烯電極界面觀測到強電場(>10? V/m)對水分子解離(H?O ? H? + OH?)的維恩效應(Wien effect)。通過調控電解質pH(7-13)誘導石墨烯界面電場變化,結合原位拉曼光譜監測界面電場強度,發現質子電流隨電場強度指數增長,定量符合昂薩格(Onsager)理論。石墨烯的單原子層選擇性質子滲透特性有效分離解離產物(H?與OH?),抑制復合反應,從而實現對界面水分子解離本征動力學的直接測量。法拉第效率實驗證實水解離產物H?與O?的生成符合2:1化學計量比(效率100%)。
研究目的
1. 驗證強電場能否在分子界面加速水分子解離(維恩效應)
2. 開發石墨烯電極技術以直接測量界面水解離的質子電流
3. 建立界面電場強度與水解離速率的定量關系
研究思路
1. 器件設計:
? 采用微孔懸浮單層石墨烯電極(直徑2μm),外側修飾Pt納米顆粒催化質子還原(圖1a)

? 內側接觸高pH(7-13)的1M KCl電解液,確保質子僅來源于水解離
2. 電場表征:
? 通過原位拉曼光譜測量石墨烯G峰位移→計算費米能級(μ?)→推導載流子密度(n)→計算界面電場E=ne/ε(ε為擬合參數)
3. 水解離動力學:
? 測量穩態I-V曲線→提取零電流電位(φ)和質子電導(G_H)
? 建立G_H與電場強度E的關系,對比昂薩格模型
4. 反應驗證:
? 質譜直接檢測H?通量→驗證法拉第效率(Φ_H? = I/2F)
? Unisense氧微傳感器檢測O?通量→驗證Φ_O? = I/4F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1. 界面電場強度(圖2a)

? 數據:pH從7升至13時,費米能級μ?從-0.1 eV增至-0.7 eV,對應電場E從10? V/m增至2×10? V/m(ε?=6)
? 意義:首次實現水分子解離界面電場的原位定量監測,揭示pH通過調控石墨烯費米能級間接控制電場強度
2. 質子電導與電場關系(圖2b-c)
? 數據:G_H隨pH(即E)指數增長(pH=7時0.01 mS/cm2 → pH=13時1 mS/cm2),符合昂薩格模型(擬合ε?=6)
? 意義:證實維恩效應在單分子層界面存在,強電場通過降低水解離能壘加速質子生成
3. 法拉第效率(圖3b-c)

? 數據:H?與O?生成速率嚴格滿足2:1比例(Φ_H? = I/2F, Φ_O? = I/4F),效率100%
? 意義:排除副反應干擾,證明電流完全源于水解離,驗證石墨烯電極的選擇性質子滲透性
結論
1. 強電場(>10? V/m)在石墨烯-水界面顯著加速水解離,質子電流隨電場指數增長,定量符合昂薩格理論(ε?≈6)
2. 石墨烯的單原子層選擇性質子滲透特性是本實驗成功的關鍵:
? 有效分離H?與OH?,抑制復合反應
? 提供原位監測界面電場的獨特平臺(通過載流子密度n)
3. 對比實驗表明:傳統三維電極(如多層石墨烯)無法觀測維恩效應,因解離產物無法空間分離
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核心研究意義
丹麥Unisense氧微傳感器(Clark型微電極)用于直接定量O?生成速率(圖3c),其技術優勢與科學價值如下:
1. 高靈敏度與特異性:
? 檢測限達nM級,專一響應O?(不干擾OH?等離子),實時原位監測電解液O?濃度變化
? 補充質譜的H?檢測,完整驗證水解離的2:1 (H?:O?) 化學計量關系
2. 反應機理驗證:
? 直接證實質子電流(I)與O?通量(Φ_O?)滿足Φ_O? = I/4F,排除其他氧源(如空氣泄漏或雜質還原)
? 結合質譜數據,為“水解離→質子滲透→H?生成”路徑提供閉環證據
3. 技術不可替代性:
? 傳統電化學方法(如循環伏安)無法區分O?生成與可能的氣體擴散干擾
? Unisense微傳感器的硅膠膜選擇性透氣特性(僅允許O?擴散至傳感陰極)確保信號僅源于目標反應
4. 拓展應用潛力:
? 為界面電催化反應(如水分解、CO?還原)的產物通量原位監測提供高精度方案
? 適用于微納尺度反應體系(如單顆粒催化劑研究),避免宏觀檢測的空間平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