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Ball-Milling Pretreatment of Cellulose on Its Photoreforming for H? Production  

纖維素球磨預處理對其光催化重整制氫性能的影響  

來源: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Volume 10,  2022, Pages 4862–4871

《ACS可持續化學與工程》第10卷,2022年,頁碼4862–4871  

 

摘要核心內容:  

研究通過球磨(BM,0.5–24 h)預處理微晶纖維素(MCC),顯著提升其在Pt/TiO?催化劑上的光催化重整制氫(H?)性能。球磨降低了MCC的粒徑、結晶度指數(CrI)和聚合度(DP),并生成無定形纖維素(BM >2 h)。在水相環境中,無定形纖維素發生水誘導重結晶形成纖維素II型(XRD和固態NMR證實)。球磨預處理通過減小粒徑和促進纖維素II型重結晶,顯著提高MCC的光催化制氫活性,其重結晶程度與制氫活性呈正相關。  

 

研究目的:  

開發高效預處理策略提升纖維素光催化重整制氫效率,闡明球磨誘導的纖維素結構變化(如無定形化、重結晶)與制氫性能的構效關系。  

 

研究思路:  

1. 預處理與表征:球磨處理MCC(0.5–24 h),通過SEM、XRD、固態NMR、ATR-IR等分析粒徑、結晶度(CrI)、聚合度(DP)及相變(圖1a、圖3、表1)。  

 

 

 

2. 水誘導重結晶驗證:將球磨后MCC暴露于水(40°C,30 min),通過XRD(圖2a)和固態NMR(圖3)檢測纖維素II型形成。  

3. 光催化性能測試:在Pt/TiO?催化劑上,以365 nm紫外光照射,實時監測H?生成(丹麥Unisense H?微傳感器),計算H?產率(rH?)和表觀量子產率(Φ?)(圖1b、圖2b)。  

4. 機制關聯:分析粒徑、CrI、DP及纖維素II型比例(CrIII)與rH?的關系,明確活性提升主因(圖4)。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1. 結構變化數據(表1、圖1a)  

   ? 數據:球磨24 h后,MCC粒徑從30–240 μm降至4–20 μm,CrI從81.3%降至0%(完全無定形),DP從162降至32.1。  

 

   ? 意義:證實球磨有效破壞纖維素晶體結構,增大比表面積,提升底物可及性。  

 

2. 水誘導重結晶數據(圖2a、圖3)  

   ? 數據:水暴露后,BM-24的纖維素II型結晶度(CrIII-NMR)達56.4%(XRD顯示CrIII=73.1%)。  

 

   ? 意義:揭示無定形纖維素在水相中自發重結晶為纖維素II型,其晶格間距更大,利于水分子和活性物種滲透。  

 

3. 制氫性能數據(圖1b、圖2b、圖4)  

   ? 數據:BM-24的rH?達13.3 μmol h?1,較未處理MCC(8.0 μmol h?1)提升66%;CrIII-NMR與rH?呈線性正相關(R2=0.95)。  

 

   ? 意義:證實纖維素II型重結晶是活性提升的關鍵,其高水合能力促進光催化水解反應。  

 

4. 可溶性組分分析  

   ? 數據:球磨>6 h的MCC濾液中檢測到微量葡萄糖(7.1×10?3 g L?1)和甲酸(0.11 g L?1)。  

 

   ? 意義:排除可溶性中間體對制氫的貢獻,主因是固態纖維素結構變化。  

 

結論:  

1. 球磨通過降低粒徑和結晶度,使MCC無定形化,進而在水相中重結晶為高活性纖維素II型。  

2. 纖維素II型比例(CrIII)與H?產率(rH?)正相關,歸因于其疏松晶格結構提升水解效率。  

3. 球磨>6 h后DP降至平臺(~32),但rH?仍隨CrIII增加而上升,證實重結晶而非DP是活性主控因素。  

4. 球磨預處理能耗較低(文獻對比),具備規模化應用于生物質制氫的潛力。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核心研究意義:  

使用Unisense H?-NPLR微傳感器(安培法)實現H?生成動力學原位實時監測(實驗部分2.5節):  

1. 時間分辨率優勢

   ? 數據:秒級響應捕捉H?濃度動態變化(如-1.0 V陰極電位下H?濃度達550 μM)。  

 

   ? 意義:直接量化不同球磨時間MCC的瞬時產氫速率(rH?),避免離線采樣誤差。  

 

2. 競爭反應解析

   ? 數據:添加TBBPA后H?濃度下降0.6 μM(對比空白)。  

 

   ? 意義:證實H?生成與脫溴反應競爭原子H*,間接驗證反應路徑。  

 

3. 工藝優化依據  

   ? 數據:過負電位(-1.4 V)致H?濃度飽和(800 μM),但產率反降59.6%。  

 

   ? 意義:明確過負電位引發H?氣泡屏蔽活性位,指導最佳電位選擇(-1.2 V)。  

 

4. 生理兼容性:適用于水相復雜體系(pH 4.2–10.2),無基質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