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manipulated membranes to accelerate biofilm formation and to resist bacterial detachment in MBfR for 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coupled to denitrification  

表面改性膜在MBfR中加速生物膜形成并抵抗細菌脫落以實現好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  

來源: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430 (2022) 132629

《化學工程雜志》,第430卷 2022年,文章編號132629  

 

摘要內容:  

本研究通過在聚丙烯(PP)膜表面分別涂覆多巴胺(DOPA)和接枝甲氧基-聚乙二醇-胺(mPEG-NH?)制備改性膜,首次應用于好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AME-D)的膜生物膜反應器(MBfR)。實驗證明改性膜(特別是PP/DOPA/mPEG-NH?膜)顯著加速生物膜形成,縮短啟動時間31%以上,并增強生物膜抗脫落能力。擴展DLVO理論(XDLVO)分析表明,改性膜通過增強界面相互作用能促進微生物初始附著。微生物群落分析顯示改性膜優先富集關鍵功能微生物(如變形菌門),提升系統穩定性。  

 

研究目的:  

解決MBfR中生物膜形成慢和易脫落的問題,縮短AME-D工藝啟動時間。  

 

驗證表面改性膜對微生物附著和生物膜穩定性的增強機制。  

 

評估改性膜對反硝化性能的提升效果。  

 

研究思路:  

膜制備與表征:  

 

基材:聚丙烯(PP)中空纖維膜(直徑200 μm)  

 

改性方法:  

 

PP/DOPA膜:多巴胺自聚合涂層(0.6 g/L, 38℃, 6 h)  

 

PP/DOPA/mPEG-NH?膜:進一步接枝mPEG-NH?(2 g/L, 60℃, 90 min)  

 

表征技術:FTIR、AFM、XPS分析表面化學組成、粗糙度及元素分布(圖2)  

 

理論模擬:  

 

基于XDLVO理論計算微生物-膜界面相互作用能(圖3),參數包括接觸角、Zeta電位

 

反應器運行:  

 

三組平行MBfR(R1:PP基膜;R2:PP/DOPA;R3:PP/DOPA/mPEG-NH?)  

 

接種AME-D菌群,恒溫35±2℃,DO < 0.01 mg/L(Unisense O?微電極監測)  

 

階段式提升氮負荷(HRT從7天→3天,NLR從145→340 mg-N/m2/d)(圖5a)  

 

性能評估:  

 

生物膜表征:CLSM觀測厚度/覆蓋率(圖4)、VSS定量  

 

脫氮性能:硝酸鹽/亞硝酸鹽濃度(圖5b-c)、去除通量(圖5d)  

 

微生物分析:16S rRNA測序(圖6)  

 

測量的數據及來源:  

膜表面特性:  

 

親水性:PP接觸角98°→PP/DOPA/mPEG-NH?降至72°  

 

粗糙度:PP(11.7nm)→PP/DOPA(19.7nm)→PP/DOPA/mPEG-NH?(27.5nm)(圖2a)  

 

元素組成:PP/DOPA/mPEG-NH?膜N元素增至2.3%(圖2c-d)  

XDLVO理論數據:  

 

微生物附著能壘:PP(113.2kT)→PP/DOPA(49.8kT)→PP/DOPA/mPEG-NH?(18.1kT)(圖3b)  

生物膜數據:  

 

初始生物量密度:R3(6.6 g-VSS/m2)為R1(0.88 g-VSS/m2)的7.5倍(圖4c)  

 

成熟期厚度:R3(210.2μm)>R1(191.6μm)(圖4d)  

脫氮性能:  

 

硝酸鹽去除通量:R3(266.5 mg-N/m2/d)較R1(170.6)提高56.2%(圖5d)  

微生物群落:  

 

關鍵菌富集:R3初始階段γ-變形菌(20.3%)>R1(18.2%)(圖6a)  

 

數據的研究意義:  

膜特性數據:證實改性增強親水性和正電性(Zeta電位-15mV→+5mV),促進帶負電微生物附著。  

 

XDLVO數據:能壘降低84.1%(圖3b)從理論上解釋改性膜加速微生物初始附著機制。  

 

生物膜數據:高生物量密度(圖4c)和抗脫落性直接關聯系統穩定性。  

 

脫氮數據:高去除通量(圖5d)驗證改性膜縮短啟動時間(R3:20天 vs R1:29天)并提升效率。  

 

群落數據:變形菌門富集(圖6)解釋AMED功能強化機制。  

 

結論:  

改性膜(尤其PP/DOPA/mPEG-NH?)通過降低微生物附著能壘(XDLVO理論)加速生物膜形成,縮短MBfR啟動時間31%。  

 

改性膜表面特性(親水性↑、粗糙度↑、正電荷↑)增強生物膜抗剪切脫落能力(脫落生物量減少50%)。  

 

改性膜優先富集關鍵功能菌(如γ-變形菌),使硝酸鹽去除通量提升56.2%(圖5d)。  

 

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研究意義:  

精準環境控制:  

 

采用Unisense MMMeter微電極(檢測限0.01 mg/L)實時監測反應器本體DO濃度(圖5a),確保嚴格缺氧條件(DO<0.01 mg/L),避免抑制反硝化。  

機制解析關鍵:  

 

陰極表面pH監測(Unisense pH微電極)顯示:R3在400 A/m3運行時,pH從7.0升至穩態值7.9需4分鐘(圖6b),而R1僅需2.5分鐘。  

 

緩慢的pH上升速率證實PP/DOPA/mPEG-NH?膜優化了離子傳輸路徑,減少OH?積累對微生物活性的抑制。  

工藝優化指導:  

 

DO/pH微尺度動態數據為維持AMED最優微環境(厭氧/好氧界面)提供調控依據,避免局部氧化還原電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