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based identification of the dominant N?O emission pathway in a full-scale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基于模型的全規?;钚晕勰嘞到y中主導N?O排放路徑識別  

來源: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336 (2022) 130347

《清潔生產雜志》,第336卷,2022年,文章編號130347  

 

摘要內容  

論文摘要提出了一種基于擴展活性污泥模型(ASM2d-N?O)的方法,用于識別污水處理廠(WWTP)中N?O排放的主要路徑。研究通過校準和驗證模型,在芬蘭Viikinm?ki污水處理廠進行應用,發現異養反硝化(DHET)是N?O主要產生途徑,但同時是重要的消耗途徑;好氧區貢獻93%的N?O總排放量。排放因子(EF)為0.94%(進水總氮負荷),顯著低于IPCC默認值(1.6%),模型應用可減少年碳排放952噸CO?當量。  

 

研究目的  

將波蘭S?upsk廠驗證的ASM2d-N?O模型推廣至芬蘭Viikinm?ki廠,評估其通用性。  

 

識別主導N?O排放路徑及貢獻率。  

 

提出新型校準協議以減少參數調整數量。  

 

量化N?O排放因子,優化碳足跡(CF)評估。  

 

研究思路  

模型構建:基于GPS-X平臺建立水力、生物動力學及N?O排放子模型,包括:  

 

進水組分表征

 

非理想流反應器分區(圖1a)  

 

ASM2d擴展N?O模塊(圖2a)  

 

校準與驗證:  

 

初步校準(10參數)→ 靈敏度分析(圖4)→ 相關性矩陣(表2)→ 最終校準(4個關鍵參數:ηN2O,H、ηNO2,H、μAOB、μNOB)  

 

 

驗證集評估(NSE、RMSE、Janus系數,表3)  

 

模型比較:對比ASM2d-N?O與Blomberg等(2018)的ASM3-N?O模型性能(圖8)。  

 

路徑分析:量化各生物反應區N?O產消速率(圖9)。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常規水質參數(NH??-N、NO??-N、堿度):  

 

來源:在線分析儀(圖6a-d)  

 

意義:校準模型基礎,反映脫氮效率。  

溶解N?O濃度:  

 

來源:Unisense電極(圖7a-b,d-e)  

 

意義:直接監測生物反應器內N?O動態,驗證模型預測準確性。  

氣體N?O排放:  

 

來源:FTIR分析儀(圖7c,f)  

 

意義:量化實際排放量,計算排放因子。  

微生物群落數據:  

 

來源:生物量測定  

 

意義:解釋異養菌(DHET)主導N?O產消的原因(高生物量占比)。  

運行參數(DO、溫度、SRT):  

 

來源:自動化監控系統  

 

意義:關聯操作條件與N?O排放關系。  

 

Unisense電極數據的研究意義  

高分辨率監測:Unisense電極實時測量好氧區(Z4、Z6)溶解N?O濃度(圖7a-b,d-e),捕捉瞬態波動(如周末負荷變化導致的濃度峰值),為模型提供高精度驗證數據。  

 

路徑機制解析:結合模型預測(圖9),電極數據揭示N?O在好氧區主要由DHET(78%)和羥胺氧化(20%)產生,而缺氧區DHET是凈消耗者,明確了區域貢獻差異。  

 

排放模型優化:溶解N?O濃度是氣體排放預測的直接輸入,電極數據驗證了基于OTR的KLa計算方法比傳統經驗公式更準確(圖8e vs 圖8f),提升排放因子可靠性。  

 

結論  

主導路徑:DHET是主要N?O產生途徑(好氧區占78%),但同時也是重要消耗者;AOB反硝化路徑貢獻可忽略(<3%)。  

 

區域貢獻:好氧區貢獻93%的N?O排放,缺氧區僅7%(圖9d)。  

 

排放因子:模型EF(0.94%進水總氮負荷)顯著低于IPCC默認值(1.6%),應用模型可減少年碳排放952噸CO?當量。  

 

模型價值:嚴格的校準協議(靈敏度分析+參數降維)提升預測精度,證實機理模型在碳足跡評估中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