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Local pH and oxygen concentra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Zn alloys in Tris-HCl or HEPES buffered Hanks' balanced salt solution
Tris-HCl或HEPES緩沖的Hanks平衡鹽溶液中鋅合金界面的局部pH與氧濃度研究
來源:Corrosion Science 197 (2022) 110061
《腐蝕科學》第197卷,2022年,文章編號110061
摘要核心內容
本研究通過原位微電極技術(Unisense pH/O?/H?傳感器)探究了Tris-HCl與HEPES緩沖液對純鋅(Zn)、Zn-0.8Mg和Zn-0.8Ca合金在37℃動態Hanks平衡鹽溶液(HBSS)中降解行為的影響。關鍵發現包括:
1. 局部pH穩定性:Tris-HCl和HEPES可將鋅合金界面pH穩定在生理范圍(7.1–7.5),顯著區別于未緩沖體系的寬幅波動(5.8–9.0)。
2. 氧消耗機制:鋅合金表面發生快速氧還原反應(ORR),導致界面溶解氧(DO)濃度低至1.7 ppm(僅為體相溶液的30–40%)。
3. 腐蝕速率差異:合金化(Mg/Ca)加速降解(純Zn:0.01–0.89 mm/y;Zn-0.8Mg:0.14–1.39 mm/y),而Ca2?存在時形成的Ca-P產物層可降低腐蝕速率。
研究目的
1. 驗證Tris-HCl/HEPES緩沖液對鋅合金界面局部pH的穩定能力(對比先前鎂合金研究中緩沖失效現象)
2. 闡明緩沖液類型(Tris-HCl vs. HEPES)和鈣離子(Ca2?)對腐蝕產物層形成及降解動力學的影響
3. 建立局部氧濃度與鋅合金生物相容性的關聯(低氧環境可能誘發炎癥)
研究思路
1. 材料與溶液體系:
? 材料:純Zn、Zn-0.8Mg、Zn-0.8Ca合金(直徑2mm電極)
? 電解質:六種HBSS變體(±Ca2?,±Tris-HCl/HEPES緩沖)
2. 原位監測技術:
? Unisense pH微電極(10μm tip)實時測量界面pH
? Pyroscience光纖氧微傳感器(50μm tip)監測溶解氧(DO)
? Unisense H?微傳感器(10μm tip)檢測析氫反應
3. 多尺度表征:
? 局部電化學分布:SIET掃描離子選擇電極技術繪制pH/DO空間分布(圖2-4)



? 電化學阻抗譜(EIS):評估腐蝕產物層保護性(圖5)

? 熱力學模擬:Hydra-Medusa預測腐蝕產物穩定性(圖6)

? 腐蝕速率:失重法量化降解行為(圖7)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1. 局部pH分布(圖2-4)
? 數據:
? 未緩沖HBSS:pH寬幅波動(純Zn:5.84–8.66;Zn-0.8Mg:6.32–9.08)
? Tris-HCl緩沖:pH穩定于7.1–7.5(如純Zn在Ca2?HBSS+Tris-HCl:7.28–7.42)
? 意義:證實合成緩沖液可有效穩定鋅合金界面pH,突破鎂體系中"緩沖失效"認知,為體外降解實驗提供可靠pH控制方案。
2. 溶解氧濃度(DO)(圖2-4,7)
? 數據:
? 未緩沖HBSS:界面DO低至2.5 ppm(純Zn)
? Ca2?HBSS:DO升至3.5–4.9 ppm(因Ca-P產物層阻氧)
? Zn-0.8Ca合金:DO最低1.7 ppm(強ORR活性)
? 意義:揭示界面缺氧環境(僅體相30–40%)可能解釋鋅植入物體內炎癥反應,為生物相容性優化提供靶點。
3. 腐蝕速率(圖7)
? 數據:
? 純Zn在Ca2?HBSS:0.01 mm/y → Tris-HCl緩沖后升至0.13 mm/y
? Zn-0.8Mg在HEPES緩沖液:腐蝕速率0.03 mm/y(較未緩沖降幅>95%)
? 意義:HEPES通過增強腐蝕產物層保護性顯著抑制降解,而Tris因結合Ca2?削弱Ca-P沉積,加速腐蝕。
4. 析氫反應(H?)(圖9)

? 數據:界面溶解H?濃度0.5–1.5 μmol/L(驗證ORR主導陰極反應)
? 意義:微區析氫發生于局部酸性蝕坑,補充陰極反應機制認知。
結論
1. Tris-HCl/HEPES可穩定鋅合金界面pH于生理范圍(7.1–7.5),但HEPES通過強化腐蝕產物層更有效抑制降解。
2. Ca2?促進Ca-P產物沉積,降低腐蝕速率(純Zn:0.01 mm/y),而Tris因螯合Ca2?削弱該保護效應。
3. 界面缺氧環境(DO低至1.7 ppm)可能引發炎癥,提示鋅合金植入物設計需考量氧微環境調控。
4. 推薦采用Tris-HCl/HEPES緩沖的含Ca2? HBSS模擬體內環境,以準確預測鋅合金降解行為。
Unisense電極數據的核心研究意義
丹麥Unisense微電極系統在本研究中實現多參數原位同步監測,其科學價值與技術優勢包括:
1. 高時空分辨率:
? pH/O?/H?微電極(10–50μm tip)在50μm近界面處實時捕獲動態變化(圖1),揭示傳統體相測量無法獲取的微區化學梯度(如pH在100μm距離內變化>2個單位)。

2. 腐蝕機制解析:
? ORR主導驗證:DO消耗與H?生成數據(圖9)確證氧還原為陰極主反應,推翻"析氫主導"假設。
? 產物層保護性評估:DO濃度升高(如Ca2?HBSS中Zn-0.8Mg:3.4→4.7 ppm)直接反映腐蝕產物層阻氧能力(圖4)。
3. 生理相關性關聯:
? 界面DO低至1.7 ppm(圖7)接近病理缺氧閾值(<2 ppm),為鋅植入物誘發炎癥提供機制解釋(缺氧誘導因子HIF-1α通路激活)。
4. 技術不可替代性:
? 傳統電化學方法(如極化曲線)無法區分局部陽極/陰極反應,而SIET+Unisense聯用實現pH/DO/H?空間映射(圖2-4),精準定位腐蝕活性點(如蝕坑pH<6.0)。
5. 生物降解研究范式革新:
? 為可降解金屬(Zn/Mg/Fe)的體外-體內相關性研究建立微環境監測標準,推動模擬體液設計從"體相均一"向"界面真實"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