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rtuniti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axolotl salamander heart as a model system of human single ventricle and excessive trabeculation  

蠑螈心臟作為人類單心室和過度小梁化模型的機遇與局限  

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2022) 12:20491

《科學報告》第12卷,2022年 文章編號20491

 

摘要內容  

本研究首次以蠑螈(Ambystoma mexicanum)心臟為模型,探索其模擬人類雙入口左心室(DILV)和過度小梁化(ET)心臟病的潛力。通過微超聲心動圖、組織學和血流動力學分析發現:  

蠑螈與DILV患者均能在單心室內實現氧合/非氧合血流的分離(圖3-4)。  

 

 

蠑螈心室小梁結構(平均小梁密度:150-200個/mm2)顯著不同于人類ET(平均密度:5-20個/mm2),后者更接近正常人類心肌(圖5G-H)。  

 

蠑螈靜息心率(21.7±4.1 bpm)和射血分數(46.8±16.3%)低于DILV患者(平均72 bpm,EF>50%),但質量特異性心輸出量相似(約50 ml/min/kg)(表1-2)。  

 

 

結論:蠑螈在血流分離機制上可模擬DILV,但心肌結構差異限制了其作為ET模型的適用性。  

 

研究目的  

評估蠑螈單心室結構模擬人類DILV(功能性單心室)和ET(過度小梁化)的可行性。  

 

量化比較蠑螈與人類DILV患者的心臟解剖、血流動力學及氧代謝差異。  

 

探索非Fontan手術(如血流自分離)治療DILV的潛在機制。  

 

研究思路  

多模態心臟成像:  

 

蠑螈:微CT重建三維解剖(圖1E),超聲造影評估血流分離(圖4),Unisense電極測耗氧量(表1)。  

 

 

 

人類DILV:心臟MRI(圖2-3)和超聲量化心功能(表2)。  

 

組織學對比:  

 

蠑螈、非洲爪蟾(圖5A-B)與人類(正常/ET胎兒及成人)心室小梁結構(圖5C-F)。  

血流動力學驗證:  

 

蠑螈:Evans藍染料注射可視化心室血流路徑。  

 

DILV:4D血流MRI追蹤氧合/非氧合血路徑(圖3D-G)。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解剖結構數據(圖1-3):  

 

蠑螈:單一房室口/流出道,心房位于心室左上方(圖1A-F)。  

 

DILV:雙房室口,殘余右心室位于主心室右側(圖2)或左側(圖3)。  

 

意義:揭示拓撲結構差異對血流分離的影響。  

心功能參數(表1-2):  

 

蠑螈:靜息耗氧率29.5±5.9 ml O?/min/kg,麻醉下心輸出量51.6±14.3 ml/min/kg。  

 

DILV:患者峰值耗氧量6.3-31 ml O?/min/kg,心輸出量126-144 ml/min/kg。  

 

意義:證實低代謝蠑螈可模擬高輸出DILV的血流動力學。  

血流分離證據(圖4):  

 

蠑螈:Ringer液灌注顯示鰓弓3-5(體循環)優先顯影,鰓弓6(肺循環)無顯影(圖4)。  

 

DILV:4D-MRI顯示氧合/非氧合血在心室內的空間分離(圖3D-F)。  

 

意義:為"無混合單心室"理論提供實驗支持。  

小梁結構對比(圖5):  

 

蠑螈小梁寬度19.7±3.1 μm,密度150-200/mm2;人類ET小梁寬度>200 μm,密度<20/mm2(圖5G-H)。  

 

意義:否定蠑螈作為ET模型的適用性(結構差異過大)。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詳細研究意義  

高精度代謝監測:  

 

使用Unisense Clark型氧電極(尖端25 μm)在密閉呼吸室測量蠑螈基礎耗氧率(29.5±5.9 ml O?/min/kg),靈敏度達μmol/L級,揭示冷血動物在20.6°C下的代謝基準。  

排除麻醉干擾:  

 

對比麻醉(丙泊酚/苯佐卡因)與清醒狀態耗氧量,證實麻醉劑顯著抑制代謝(清醒心率21.7 bpm vs. 麻醉43.3 bpm),為跨物種心功能比較提供校正依據。  

支持跨物種能量學模型:  

 

結合心輸出量(51.6 ml/min/kg)與耗氧量數據,建立蠑螈"每毫升氧輸送需0.6 mL血流"的能效比,為DILV患者能量赤字研究提供參照。  

 

結論  

血流分離機制:蠑螈與DILV均通過心室幾何構型(如內/外彎血流路徑)實現氧合/非氧合血分離,支持"無Fontan手術生存"的可能性(圖3-4)。  

 

模型局限性:蠑螈心肌小梁密度(150-200/mm2)遠超人類ET(<20/mm2),且缺乏房室分隔,不適用于ET病理模擬(圖5)。  

 

臨床啟示:特定解剖構型(如患者2的房室空間關系)可促進血流自分離,為DILV個體化治療(非Fontan手術)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