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epod oxygen consumption along a salinity gradient  

沿鹽度梯度的橈足類耗氧量研究  

來源:Marine and Freshwater Behaviour and Physiology, Volume 55, 2022, Pages 107-119

《海洋與淡水行為與生理學》第55卷,2022年,107-119頁

 

摘要內容  

本研究通過沿芬蘭灣西部自然鹽度梯度(鹽度3-7)測量常見橈足類Eurytemora affinis的耗氧量,探究鹽度降低對橈足類代謝的影響。結果顯示,鹽度降低顯著增加橈足類的呼吸速率(耗氧量),表明低鹽環境對其造成生理脅迫。這一現象可能由氣候變化導致的淡水輸入增加引起,未來鹽度持續下降將提高橈足類能量需求,進而影響波羅的海等河口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結構(如鯡魚和鯖魚的食物質量)。  

 

研究目的  

量化鹽度梯度下Eurytemora affinis的呼吸速率變化,驗證"低鹽環境增加代謝負擔"的假設。  

 

評估氣候變化引發的鹽度下降對河口關鍵浮游動物生理的潛在影響。  

 

為預測未來鹽度變化對波羅的海食物網(如魚類資源)的級聯效應提供依據。  

 

研究思路  

野外采樣:  

 

在芬蘭灣西部選取4個鹽度梯度站點(Pojoviken Bay鹽度3-3.5,Ravnas鹽度4.2-4.6,Storfjarden鹽度6.1-6.7,Langden鹽度7-7.1)。  

 

采集成年帶卵雌性E. affinis及原位海水(圖1a)。  

 

     

實驗室呼吸測量:  

 

使用丹麥Unisense微呼吸測量系統(四通道多參數儀),將10只橈足類置于4mL呼吸室(圖1b)。  

 

     

連續監測2小時溶解氧濃度變化(1次/秒),溫度恒定12°C,黑暗條件。  

 

同步記錄環境參數:鹽度、溫度、pH、葉綠素a(表1)。  

 

數據分析:  

 

呼吸速率標準化為個體干重(μmol O?·ind?1·μg?1·h?1)。  

 

線性回歸分析鹽度與呼吸速率關系,ANOVA比較站點差異。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呼吸速率數據(圖3):  

 

鹽度3-3.5時呼吸速率最高(0.1-2.4 μmol O?·ind?1·μg?1·h?1),鹽度7-7.1時最低(0.1-0.8 μmol O?·ind?1·μg?1·h?1)。  

 

意義:證實低鹽脅迫顯著增加代謝能耗,可能導致橈足類攝食需求上升。  

環境參數數據(表1):  

 

鹽度范圍3-7.1,pH 7.05-7.86,水溫4.1-11.9°C,葉綠素a 1.3-5.2 μg/L。  

 

意義:排除溫度、pH等協變量干擾,凸顯鹽度為呼吸速率主控因子。  

個體干重數據(表1):  

 

干重范圍0.001-0.004 mg,站點間無顯著差異。  

 

意義:排除體型差異對呼吸速率的混淆影響。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詳細研究意義  

高時空分辨率監測:  

 

Unisense微電極每秒記錄1次溶解氧濃度(精度達μmol/L級),可捕捉呼吸速率的瞬時波動(如應激反應),優于傳統終點法測量。  

排除微生物干擾:  

 

同步運行無動物對照組,驗證耗氧量僅源自橈足類(對照組氧濃度無顯著變化),避免微生物呼吸對數據的污染。  

模擬自然脅迫條件:  

 

系統維持恒溫(12°C)、黑暗及水流(磁力攪拌500 RPM),確保實驗結果反映真實鹽度脅迫效應,而非實驗偽影。  

支持生態模型參數化:  

 

獲取的呼吸速率參數可輸入生態系統模型(如Baltic Sea E2E模型),預測鹽度下降對次級生產及魚類資源的影響。  

 

結論  

鹽度降低顯著增加E. affinis的耗氧量(鹽度每降低1單位,呼吸速率平均上升23%),證實低鹽環境對其構成生理脅迫。  

 

氣候變化導致的波羅的海鹽度下降可能迫使橈足類增加攝食以滿足能量需求,間接影響以橈足類為食的魚類(如鯡魚)資源量。  

 

鹽度3-5為代謝應激閾值區間,未來河口生態系統需重點關注此鹽度范圍的生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