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porative silicification in floating microbial mats: patterns of oxygen production and preservation potential in silica-undersaturated streams, El Tatio, Chile  

漂浮微生物墊中的蒸發硅化:二氧化硅不飽和流中的產氧模式和保存潛力,智利El Tatio

來源:Geobiology, Volume 20, 2022, Pages 310-330

《地球生物學》第20卷,2022年,310-330頁

 

摘要內容  

本研究以智利El Tatio熱泉區的漂浮微生物席為對象,探究硅不飽和溪流(溶解SiO?<150 ppm)中蒸發驅動的硅化機制及其對微生物功能的影響。研究發現:  

微生物席表面形成脆性硅殼(厚約1 mm),保留完好的絲狀微生物結構(主要為藍藻)。  

 

硅殼通過減弱光照抑制席內產氧光合作用,使硅殼下溶解氧濃度降低80%,pH值下降(圖7-8)。  

 

 

 

蒸發與夜間冷卻共同驅動硅沉淀,但低硅濃度(102-140 ppm)限制硅質沉積物的長期保存(圖4,9)。  

 

 

 

硅化微生物的保存潛力取決于水體硅濃度:>200 ppm SiO?可形成持久硅質泉華,<150 ppm僅形成易碎硅殼(圖9)。  

 

研究目的  

揭示硅不飽和熱泉溪流中微生物席硅化的物理-生物耦合機制。  

 

量化硅殼對微生物光合作用及代謝的抑制效應。  

 

評估低硅環境下微生物結構的保存潛力及其地質記錄意義。  

 

研究思路  

野外采樣:  

 

智利El Tatio熱泉區兩條溪流(Vicuna Stream和Middle Basin Springs)的漂浮微生物席(圖1-2)。  

 

 

 

區分不同硅化程度的席區域:無殼橄欖色席、硅殼覆蓋席、暗綠色邊緣席(圖5)。  

 

原位監測:  

 

環境參數: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圖3)、SiO?濃度(圖4)。  

 

溶解氧(O?)和pH微剖面:Unisense微電極(50 μm尖端)垂直測量席內梯度(圖7-8)。  

實驗室分析:  

 

掃描電鏡(SEM)觀察硅殼微觀結構與微生物保存(圖6)。  

 

 

DNA測序解析微生物群落組成。  

 

X射線能譜(EDS)分析硅殼元素組成。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環境參數動態(圖3):  

 

數據:晝夜溫度(-5至25℃)、濕度(30%-78%)、光照強度(0-80,000 lux)。  

 

意義:證實蒸發高峰在低濕度(20%-30%)與強風速(5 m/s)的午后,驅動硅沉淀。  

SiO?濃度剖面(圖4):  

 

數據:溪流SiO?濃度(102-140 ppm)低于硅飽和閾值(150-175 ppm)。  

 

意義:解釋硅殼脆性成因,揭示低硅環境無法形成持久泉華。  

微生物席表面特征(圖5):  

 

數據:橄欖色席硅殼覆蓋率(10%-75%),暗綠色邊緣無硅殼。  

 

意義:硅化空間異質性與蒸發暴露程度直接相關。  

溶解氧與pH微剖面(圖7-8):  

 

數據:硅殼下最大O?濃度≤0.4 mM(無殼席:>1.2 mM),pH峰值≤7.8(無殼席:8.8-10.2)。  

 

意義:量化硅殼遮光效應導致的光合作用抑制。  

硅殼微觀結構(圖6):  

 

數據:硅殼分層保存絲狀藍藻(寬5-10 μm)和桿狀菌(2-4 μm)。  

 

意義:證實蒸發硅化可保存微生物形態,但低硅濃度限制成巖作用。  

 

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詳細研究意義  

高分辨率生理過程解析:  

 

微電極以毫米級分辨率(1 mm步長)捕獲席內O?和pH梯度(圖7-8),揭示硅殼下光合作用受抑(O?峰值降80%),證實硅化對微生物代謝的負反饋效應。  

硅化-代謝耦合機制驗證:  

 

對比硅殼覆蓋區與無殼區的O?/pH剖面(圖8c),證明硅殼遮光導致光合作用減弱,進而降低席內pH(7.5 vs 8.8),減少硅溶解度抑制因子(高pH增溶硅),促進硅沉淀。  

生態功能定量評估:  

 

測量硅殼下PAR(光合有效輻射)<0.64 lux(表面80,000 lux),結合溫度數據(>30℃),驗證高溫弱光條件對藍藻光合的協同抑制(文獻支持:Epping & Kuhl 2000)。  

 

結論  

硅化機制:蒸發是硅沉淀主控因素,夜間冷卻輔助硅飽和;硅殼形成需反復干濕循環(非連續浸泡)。  

 

代謝抑制:硅殼遮光降低席內光合效率,O?產量降80%,形成“硅化-低光合-硅沉淀”負反饋循環。  

 

保存潛力:  

 

保存窗口:硅濃度>200 ppm可形成持久泉華(如Octopus Spring),<150 ppm僅存脆性硅殼(圖9)。  

 

形態保存:硅殼可保存絲狀藍藻和桿狀菌形態(圖6),但低硅濃度限制成巖潛力,難形成地質記錄中的硅化微生物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