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pathways in the muddy sediments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Insights from steady-state modeling of porewater  

南黃海泥質沉積物中有機碳礦化路徑:基于孔隙水穩態模型的見解  

來源: Applied Geochemistry 138 (2022) 105237

《應用地球化學》第138卷 2022年 文章編號:105237

 

摘要

探討了南黃海(SYS)泥質沉積物中有機碳(OC)微生物礦化的路徑、速率及其對元素循環的影響。通過多組分耦合反應-傳輸模型(CANDI)模擬孔隙水化學,量化了三個站位(H5、H16、H18)的OC礦化路徑(包括有氧呼吸、反硝化、錳/鐵異化還原、硫酸鹽還原和產甲烷作用)。結果顯示:OC礦化總速率為5.1–18.3 mmol C m?2 d?1;有氧呼吸為主導路徑(平均貢獻62%),其次為硫酸鹽還原(22.6%)、錳/鐵異化還原(8.4%)和反硝化(6.1%);產甲烷作用可忽略。OC埋藏效率約為19%,泥質區礦化和埋藏分別占輸入海洋總OC的7.3%和1.7%。  

 

研究目的

定量表征南黃海沉積物中OC礦化路徑的速率和相對貢獻,填補中國邊緣海沉積物OC礦化路徑數據的空白,并為碳、硫、鐵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沉積物-水界面(SWI)通量提供定量依據。  

 

研究思路

包括:1)在南黃海泥質區選取三個代表性站位(H5高OC區、H16低沉積速率區、H18南部過渡區),采集沉積物柱狀樣;2)使用丹麥Unisense微電極原位測量O?、H?S剖面(未檢出H?S),實驗室分析孔隙水(DIC、SO?2?、Mn2?、Fe2?、NH??)和固相(TOC、反應性Fe(III)/Mn(IV)氧化物);3)基于穩態假設,應用CANDI模型模擬OC礦化路徑,擬合孔隙水和固相數據;4)通過敏感性分析優化模型參數(如OC降解速率常數k?、k?);5)整合模型結果計算OC收支及埋藏效率。  

 

測量的數據及研究意義  

測量數據:使用丹麥Unisense微電極原位測量O?深度剖面(來自圖3)。研究意義:直接獲取沉積物-水界面氧化還原梯度,確定O?滲透深度(9.5–17.5 mm),為有氧呼吸速率建模提供關鍵約束,驗證模型對氧化條件的模擬準確性。  

 

 

測量數據:孔隙水DIC、SO?2?、Mn2?、Fe2?、NH??濃度(來自圖3)。研究意義:DIC和NH??作為OC礦化代謝產物,直接反映礦化強度;SO?2?近乎恒定(26.2–28.9 mmol/L)表明硫酸鹽還原微弱;Mn2?/Fe2?剖面指示金屬還原區域。這些數據用于校準模型對礦化路徑和反應速率的模擬。  

 

測量數據:固相TOC含量及反應性Fe(III)/Mn(IV)氧化物(來自圖3和圖5)。研究意義:TOC垂直分布(H5:1.55 wt% → H16/H18:0.68–0.72 wt%)反映OC礦化程度;Fe(III)/Mn(IV)含量(0.10–0.21 wt%)約束鐵/錳還原路徑的電子受體供應,支持模型對金屬還原速率的量化。  

 

結論  

OC礦化路徑貢獻排序:有氧呼吸(62%) > 硫酸鹽還原(22.6%) > 鐵/錳異化還原(8.4%) > 反硝化(6.1%) > 產甲烷(可忽略)。有氧呼吸主導歸因于OC低活性(快降解庫G1僅占TOC 12–20%,k?=0.6–1.65 yr?1;慢降解庫G2占29–48%,k?=10??–10?? yr?1)。  

 

泥質區OC礦化速率(面積加權均值9.8 mmol C m?2 d?1)和埋藏速率(2.33 mmol C m?2 d?1)分別占輸入海洋總OC的7.3%和1.7%,埋藏效率19%反映泥質區是重要碳匯。  

 

模型成功復現多數孔隙水數據(圖3),但DIC和Mn2?在淺層(0–8 cm)高估,原因可能未考慮生物灌溉(bioirrigation)和Mn2?沉淀過程。  

 

使用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出來數據的研究意義  

使用丹麥Unisense微電極原位測量的O?剖面數據(圖3)具有高時空分辨率意義:  

精準量化氧化條件:微電極(尖端50μm)以μm級步進掃描沉積物剖面,直接獲取O?滲透深度(OPD=9.5–17.5 mm),揭示SWI附近氧化層厚度,為有氧呼吸建模提供不可替代的邊界條件。  

 

約束有氧呼吸速率:結合模型,O?消耗梯度(如H5站SWI處速率664 mmol C L?1 yr?1)反演有氧呼吸對OC礦化的主導貢獻(62%),解釋其高占比源于低活性OC導致的緩慢O?消耗和較大作用深度。  

 

驗證模型可靠性:實測OPD與模擬O?剖面高度吻合(圖3),證實模型對氧化還原分區的模擬準確性,支持多路徑礦化速率計算的可靠性。  

 

補充H?S檢測:雖未檢出H?S,但電極的高檢測限(μM級)確認沉積物中硫酸鹽還原微弱,與孔隙水SO?2?恒定、低TRIS(<0.38 wt%)數據一致,為硫酸鹽還原路徑的低貢獻(22.6%)提供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