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Na+/H+-exchange inhibition by cariporide is compensated via Na+,HCO3?-cotransport and has no net growth consequences for ErbB2-driven breast carcinomas
卡里柏利對Na+ H+交換的抑制作用通過Na+ HCO 3 共轉運得到補償,對ErbB 2驅動的乳腺癌沒有凈生長影響
來源:BBA -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 1870 (2024) 167450
1. 摘要核心內容
本研究通過ErbB2驅動的小鼠乳腺癌模型,評估了Na+/H+交換抑制劑cariporide的治療潛力。研究發現:
體外:Cariporide高效抑制乳腺癌組織凈酸排出(IC??=0.18 μM),但僅輕微降低穩態細胞內pH(pHi)。
體內:通過口服、滲透泵或瘤內注射給藥,cariporide雖能上調Na?,HCO??共轉運體NBCn1表達并增強CO?/HCO??依賴性pH調節,卻未顯著抑制原發性乳腺癌生長。
機制:NBCn1的代償性上調是cariporide治療失效的關鍵原因。
2. 研究目的
評估cariporide療效:驗證NHE1抑制劑cariporide對ErbB2驅動型乳腺癌生長的抑制作用。
揭示耐藥機制:探究腫瘤微環境酸堿調節的代償機制(如NBCn1上調)。
優化給藥策略:通過多種給藥途徑(口服/滲透泵/注射)解決cariporide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問題。
3. 研究思路
采用 “體外機制驗證→體內療效評估→代償機制解析” 三步策略:
體外機制驗證:
免疫印跡確認ErbB2乳腺癌中NHE1表達升高(圖1)。
BCECF熒光法檢測cariporide對離體器官凈酸排出及穩態pHi的影響(圖2-3)。

體內療效評估:
口服(飲水)、滲透泵(全身給藥)、瘤內注射三種給藥方式(圖4-7)。
監測腫瘤生長、血清藥物濃度及代謝指標(圖4-7)。
代償機制解析:
免疫印跡分析NBCn1表達上調(圖8B)。
pHi調節機制向CO?/HCO??依賴性途徑轉變(圖8A)。
4. 關鍵數據及研究意義
(1) NHE1表達上調(圖1)

數據:ErbB2乳腺癌組織中成熟NHE1(糖基化形式)表達顯著高于正常組織。
意義:證實NHE1是乳腺癌潛在治療靶點,為cariporide干預提供理論基礎。
(2) 體外凈酸排出抑制(圖2)

數據:
Cariporide抑制乳腺癌組織凈酸排出(IC??=0.18 μM)。
在CO?/HCO??存在下,cariporide仍保留部分酸排出能力(表1)。

意義:提示除NHE1外,其他轉運體(如NBCn1)參與酸排出代償。
(3) 體內腫瘤生長(圖4-7)

數據:
口服(7.2 mg/kg/天)、滲透泵(4.6 mg/kg/天)、瘤內注射(94 mg/kg/天)均未抑制腫瘤生長(圖4B, 5B, 7A)。


血清cariporide濃度低(口服:0.19±0.05 μM;滲透泵:0.18±0.02 μM)(圖4A, 5A)。
意義:臨床劑量下cariporide單藥治療無效,凸顯腫瘤微環境代償能力。
(4) 代謝與微環境(圖6)

數據:
口服cariporide升高血糖(+1.5 mM),但滲透泵給藥無此效應(圖6A,E)。
微透析顯示腫瘤間質葡萄糖/乳酸濃度無變化(圖6C,D,G,H)。
Unisense電極測量腫瘤pH≈6.9,cariporide未改變微環境酸度(圖6I)。
意義:代謝適應性與微環境穩態削弱cariporide療效。
(5) 代償機制(圖8)

數據:
長期cariporide治療上調NBCn1蛋白表達2倍(圖8B)。
pHi調節轉向CO?/HCO??依賴性途徑(圖8A)。
意義:NBCn1代償是耐藥核心機制,提示需聯合靶向NHE1與NBCn1。
5. 核心結論
體外有效,體內無效:Cariporide在體外高效抑制凈酸排出,但因NBCn1代償性上調,體內治療不抑制ErbB2乳腺癌生長。
代謝影響有限:Cariporide不改變腫瘤糖酵解活性或微環境酸度,僅口服給藥短暫升高血糖。
治療啟示:靶向單一酸排出轉運體(NHE1)不足以抑制腫瘤生長,需開發NBCn1抑制劑或聯合治療方案。
6. 丹麥Unisense電極的研究意義
(1) 技術原理與優勢
電極型號:pH 500微電極(尖端直徑10 μm),參比電極(Ref-N-9120)。
原位測量:麻醉小鼠腫瘤暴露后,電極逐步穿刺(1 mm/步)記錄pH動態(方法部分)。
空間分辨率:微米級精度捕捉腫瘤內部pH異質性,避免組織勻漿導致的信息丟失。
(2) 關鍵發現(圖6I)
腫瘤微環境pH≈6.9:證實ErbB2乳腺癌維持酸性微環境。
Cariporide無影響:給藥后腫瘤pH未顯著改變(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
(3) 研究價值
機制關聯:直接驗證cariporide未破壞腫瘤酸負荷平衡,支持代謝適應性結論。
治療評估:提供原位pH動態監測方案,為未來靶向微環境療法提供技術支撐。
局限與展望:Cariporide單藥治療受限于NBCn1代償,未來需探索NHE1/NBCn1雙靶點抑制劑或聯合免疫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