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membrane filtration system operated with periodical polarity reversal for efficient resource recovery from nickel nitrate laden industrial wastewater
一種新型電化學膜過濾系統 ,通過周期性極性反轉作 ,從含硝酸鎳的工業廢水中高效回收資源
來源:Water Research 266 (2024) 122424
1. 摘要核心內容
本研究開發了一種基于周期性極性反轉的電化學膜過濾系統(EMF),用于從含鎳硝酸鹽廢水中同步回收鎳和氨資源。核心發現包括:
機制創新:Ru基電催化層通過原子氫(H*)介導硝酸鹽選擇性還原為氨(圖1),誘導界面pH升高(>13),促使Ni2?沉淀為Ni(OH)?(圖3)。

極性反轉優勢:周期性反轉電極極性可在膜界面200μm范圍內實現pH劇烈切換(陰極區pH>13 → 陽極區pH<2),實現Ni(OH)?的可逆沉淀與溶解(圖3c-d)。

實際廢水處理性能:
處理低濃度廢水(Ni2?=135.0 mg/L,NO??=96.7 mg-N/L)時,硝酸鹽去除率92.5±2.6%,Ni2?去除率99.7±0.1%(圖6a)。
資源回收效率:氨15.1±1.9 g-NH?/kWh,鎳24.9±2.4 g-Ni/kWh(圖6c)。
經濟效益:處理成本低至0.17/m3,高濃度廢水(Ni2+=1496.3mg/L,NO3?=331.5mg?N/L)可產生1.64/m3凈收益(圖6d)。
2. 研究目的
資源回收技術突破:開發極性反轉電化學膜系統,同步回收廢水中的鎳(以Ni(OH)?形式)和氨,替代傳統堿沉淀-生物脫氮工藝。
機制解析:闡明原子氫(H*)在硝酸鹽還原中的作用(圖1a-b),量化極性反轉對界面pH梯度的影響(圖3)。
工藝優化:確定最佳極性反轉周期(60-150 min)與電流密度(10 mA/cm2),平衡膜污染控制與資源回收效率(圖4)。

經濟性驗證:對比傳統工藝,論證EMF系統在處理不同濃度廢水時的成本優勢(圖6d)。

3. 研究思路
采用 “材料設計→機制驗證→工藝優化→實際驗證” 四步法:
材料制備:磁控濺射制備Ru基電催化膜(SEM/EDS驗證均勻涂層),厚度~200 nm(TOF-SIMS)。
機制驗證:
循環伏安(CV)與電子自旋共振(ESR)證實H*主導硝酸鹽還原(圖1a-b)。
電化學石英晶體微天平(EQCM-D)量化Ni(OH)?沉積/溶解動力學(沉積率193.4 ng/cm2/s,圖3a-b)。
丹麥Unisense電極原位測量膜界面pH梯度(陰極區pH>13,陽極區pH<2,圖3c-d)。
工藝優化:對比不同極性反轉周期(60/90/120/150 min)對氨轉化率(92.9%)和Ni(OH)?回收率(92.2%)的影響(圖4)。
實際驗證:處理電鍍廢水(樣品1#/2#),評估長期運行穩定性與經濟效益(圖6)。
4.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1) 電化學性能數據(圖1)
數據來源:CV曲線(圖1a)、ESR譜(圖1b)、硝酸鹽/Ni2?去除率(圖1c-d)。
意義:證實Ru催化層通過H*介導間接電子轉移(IET)還原硝酸鹽(選擇性94%),電流密度10 mA/cm2時Ni2?殘留<0.5 mg/L。

(2) 界面pH梯度(圖3c-d)
數據:Unisense微電極測量距膜表面100-800μm處pH值(陰極區200μm內pH=13.5,陽極區pH<2)。
意義:首次可視化極性反轉創造的極端pH環境,為Ni(OH)?可逆沉淀提供直接證據。
(3) Ni(OH)?沉積動力學(圖3a-b)
數據:EQCM-D監測Ni(OH)?沉積速率(193.4 ng/cm2/s)與溶解速率(隨陽極電位升高而加快)。
意義:量化極性反轉對沉淀物剝離的促進作用,指導反轉周期優化。
(4) 實際運行參數(圖6)
數據:
樣品1#:硝酸鹽去除率94.3%→85.9%(24h),Ni2?去除率99.7%(圖6a)。
樣品2#:高濃度廢水鎳回收效率103.8 g-Ni/kWh(圖6c)。
意義:驗證系統處理實際廢水的穩定性,高濃度廢水經濟效益顯著(凈收益1.64$/m3)。
(5) 產物表征(圖5)
數據:SEM顯示Ni(OH)?為多孔納米片堆疊結構(圖5a-b),XRD證實β-Ni(OH)?相(圖5e),純度60.2%優于商業產品(57%)。

意義:回收產物具備高附加值,支持資源化應用。
5. 核心結論
還原機制:H*主導硝酸鹽還原(貢獻率>80%),Ru催化層提升氨選擇性至94%(圖1)。
極性反轉價值:
界面pH劇烈切換(pH<2?pH>13)實現Ni(OH)?可逆沉淀與高效剝離(圖3)。
反轉周期90 min時氨轉化率92.9%,Ni(OH)?回收率92.2%(圖4)。
實際效能:
低濃度廢水:硝酸鹽去除>92.5%,Ni2?去除>99.7%,成本0.17$/m3。
高濃度廢水:鎳回收效率103.8 g-Ni/kWh,凈收益1.64$/m3(圖6d)。
技術優勢:比傳統堿沉淀-生物脫氮工藝降低30%成本,避免化學污泥二次污染。
6. 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核心研究意義
(1) 技術優勢
微尺度分辨率:10μm直徑微探針精準測量距膜表面100-800μm的pH梯度(圖3c-d),揭示傳統方法無法捕捉的界面極端pH變化(200μm內pH從13.5驟降至7.0)。
抗干擾能力:內置電場電位校正模塊(正文2.2),消除外加電流對pH測量的干擾,保障數據可靠性。
動態監測:實時記錄極性反轉過程中的pH瞬態響應(10 min/周期),為工藝調控提供時序數據支撐。
(2) 機制解析
界面堿化驗證:直接證實陰極區200μm內pH>13(圖3c),合理解釋Ni2?沉淀機制([Ni2?]<10?? mg/L)。
酸化剝離證據:陽極區pH<2的環境(圖3d)導致Ni(OH)?溶解速率提升3倍(EQCM-D數據,圖3b),闡明極性反轉防膜污染原理。
微生物活性保障:監測證實無H?S積累(正文3.4),避免硫化物毒性對功能菌群的抑制。
(3) 應用價值
工藝優化指導:pH梯度數據指導反轉周期設定(90 min平衡沉淀與剝離),提升鎳回收率至92.2%(圖4)。
系統設計依據:界面pH分布驗證膜過濾強化傳質(正文3.3),支撐高通量設計(60 L/m2/h)。
技術普適性驗證:適用于復雜廢水(高Cl?/Ca2?),為同類電化學系統提供原位監測方案。
總結:Unisense電極是解析電化學界面過程的關鍵工具,其提供的微尺度pH動態數據為極性反轉機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實驗證據,推動該技術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
圖表索引:
圖1:電化學性能(CV/ESR/污染物去除)
圖3:界面pH梯度(Unisense測量)及Ni(OH)?動力學
圖4:極性反轉周期優化
圖5:Ni(OH)?表征(SEM/XRD)
圖6:實際廢水處理性能與經濟性
工業應用建議:推廣極性反轉EMF系統處理電鍍/電池廢水,結合Unisense電極實時監測優化操作參數,實現重金屬與氮資源同步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