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s of simulated gut pH environment on bacterial composition and pheromone production of Dendroctonus valens  

模擬腸道pH環境對Dendroctonus valens細菌組成和信息素產生的影響

來源:Insect Science (2023) 0, 1–11, DOI 10.1111/1744-7917.13210

 

摘要核心內容

 

本研究探究了腸道pH環境對紅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腸道菌群組成及其關鍵聚集/反聚集信息素verbenone產量的影響:  

核心機制:紅脂大小蠹依賴腸道細菌(如 Enterobacter)將松樹單萜轉化為verbenone,該過程受腸道pH調控。  

 

實驗設計:通過不同pH人工飼料(天然pH 4.7、弱酸性pH 6模擬腸道環境、強酸性pH 4)喂養甲蟲,測量腸道pH、菌群變化及verbenone產量。  

 

關鍵發現:  

 

偏離天然pH(pH 4.7)的飼料(pH 4或6)顯著改變腸道pH,降低優勢菌豐度(如 Enterobacter ↓50%)和verbenone產量(↓70%)。  

 

體外實驗證實:細菌菌株(Enterobacter xiangfangensis)在模擬腸道pH(pH 6)時verbenone轉化率最高。  

 

研究目的

明確飼料pH如何影響紅脂大小蠹腸道pH環境。  

 

解析腸道pH變化對菌群組成(尤其是verbenone生產菌)的影響。  

 

探究pH-菌群互作如何調控信息素verbenone的產量。  

 

驗證pH對細菌信息素轉化能力的直接作用(體外實驗)。  

 

研究思路

實驗分組:  

 

對照組:野外捕獲甲蟲(天然狀態)。  

 

飼料組:三種pH人工飼料(天然松樹韌皮部pH 4.7;pH 6模擬腸道;pH 4強酸)。  

測量指標:  

 

腸道pH:使用Unisense微電極活體測量。  

 

菌群分析:16S rDNA測序(α/β多樣性、菌屬豐度)。  

 

Verbenone產量:GC-MS定量腸道信息素。  

 

體外驗證:分離菌株(E. xiangfangensis, S. liquefaciens)在pH 4 vs. 6下的verbenone轉化能力。  

統計方法:ANOVA分析組間差異,PCoA解析菌群結構。  

 

測量數據、研究意義及來源

腸道pH變化

 

數據來源:圖1  

結果與意義:  

 

天然飼料(pH 4.7)與對照組腸道pH無差異(~5.0)。  

 

pH 6飼料↑腸道pH(中和酸性),pH 4飼料↓腸道pH(增強酸性)(P<0.001)。  

 

意義:首次證實飼料pH直接調控昆蟲腸道pH環境。  

菌群組成變化

 

數據來源:圖4(門水平)、圖5(屬水平)、表2-3  

 

 

 

結果與意義:  

 

優勢菌門:Proteobacteria(天然組74.5%)和Firmicutes(19.2%)占比最高(表2)。  

 

關鍵菌屬:  

 

Enterobacter(天然組61.0%):pH 4飼料下豐度↓56%(表3)。  

 

Serratia(天然組9.1%):pH 4飼料下豐度↓81%(表3)。  

 

多樣性:pH 4和6飼料↑菌群α多樣性(Shannon指數↑2倍,表1)。  

 

意義:極端pH(4或6)破壞菌群穩定性,減少verbenone生產菌。  

Verbenone產量下降

 

數據來源:圖6  

 

結果與意義:  

 

pH 4飼料組verbenone濃度↓70%(vs. 天然組,P<0.001)。  

 

pH 6飼料組亦顯著降低(↓50%)。  

 

意義:菌群紊亂直接導致信息素合成能力下降,可能影響甲蟲聚集行為。  

體外細菌驗證

 

數據來源:圖7  

 

 

結果與意義:  

 

E. xiangfangensis在pH 6時verbenone產量比pH 4高3倍(P<0.05)。  

 

意義:直接證明pH通過調控細菌代謝活性影響信息素生產。  

 

丹麥Unisense微電極數據的核心意義

 

使用10μm Unisense pH微電極(REF321) 實現:  

活體原位監測:  

 

首次在甲蟲腸道內實時動態測量pH值(圖1),避免離體操作誤差。  

 

高空間分辨率:  

 

微米級探針精準穿刺腸道組織,揭示pH梯度變化(天然態pH≈5.0→pH 4組↓0.5單位)。  

機制關聯性:  

 

量化飼料pH→腸道pH→菌群失調→verbenone↓的因果鏈,為"pH-菌群-行為"假說提供關鍵證據。  

 

結論

腸道pH穩定性是維持菌群平衡的關鍵:偏離天然pH(4.7)的飼料顯著改變腸道pH和菌群組成。  

 

菌群-信息素關聯:  

 

優勢菌Enterobacter豐度與verbenone產量正相關,pH失衡通過減少該菌降低信息素合成。  

生態學意義:  

 

寄主植物pH差異可能通過改變甲蟲腸道環境,影響其聚集行為與種群擴張。  

技術貢獻:Unisense微電極為昆蟲微環境研究提供高精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