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Analysis of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Inhibition on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Epileptiform Activity in Hippocampal Slices
戊糖磷酸途徑對海馬切片活性氧生成和癲癇樣活性抑制的分析
期刊:Preprints.org
DOI:10.20944/preprints202312.1373.v1
關鍵詞:磷酸戊糖途徑(PPP)、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葡萄糖代謝、活性氧(ROS)、H?O?釋放、癲癇、腦切片、熒光分析、電生理學
摘要核心內容
本研究探討了磷酸戊糖途徑(PPP)抑制對海馬切片中活性氧(ROS)生成和癲癇樣活動的影響。通過特異性抑制劑G6PDi-1抑制PPP關鍵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發現:
代謝影響:
G6PDi-1降低突觸刺激誘導的葡萄糖消耗(降幅約20%),但不影響氧消耗(圖2, 4)。
增加基礎細胞內ROS水平(增幅0.6%),但對突觸刺激誘導的ROS變化無顯著影響(圖5)。
癲癇模型(4AP誘導):
G6PDi-1不改變自發性癲癇樣事件(SLEs)頻率,但降低癲癇發作期間的H?O?釋放峰值振幅(圖6)。
抑制PPP后,發作間期放電(IIEs)相關的H?O?釋放頻率增加而振幅降低,提示NADPH供需失衡(圖6)。
結論:短期PPP抑制對突觸環路活動影響有限,但可能通過調節NADPH可用性影響氧化還原平衡,為癲癇病理中代謝-氧化應激關聯提供新見解。
研究目的
明確PPP抑制(通過G6PDi-1)對海馬切片葡萄糖/氧消耗及ROS動態的影響。
探究PPP在突觸刺激和癲癇樣活動中對ROS生成的調控作用。
驗證PPP抑制是否影響癲癇模型(4AP誘導) 的發作頻率與H?O?釋放。
研究思路
模型構建:
使用小鼠海馬切片,通過電刺激Schaffer側支誘導突觸活動,或添加4-氨基吡啶(4AP)誘導癲癇樣放電。
干預手段:
應用特異性G6PD抑制劑G6PDi-1(2.5 μM)抑制PPP。
多模態檢測:
代謝監測:酶微電極實時測量葡萄糖/H?O?,Clark電極監測氧分壓(圖2, 4, 6)。
電生理記錄:局部場電位(LFP)監測神經元活動(圖3)。
ROS成像:CellROX熒光染料標記細胞內ROS(圖5)。
數據分析:
對比PPP抑制前后代謝參數、ROS水平及癲癇活動變化,結合統計驗證(Wilcoxon檢驗)。

葡萄糖與氧消耗(圖2, 4)

數據:
G6PDi-1使突觸刺激誘導的葡萄糖消耗降至對照的79.8±4.0%(圖2d),氧消耗無顯著變化(圖4b)。

意義:PPP消耗約20%的葡萄糖,但不參與能量(ATP)生產,凸顯其在NADPH供應中的專屬作用。
細胞內ROS動態(圖5)

數據:
G6PDi-1升高基礎ROS水平0.6±0.17%(圖5b),但突觸刺激誘導的ROS增幅不變(104.8±6.2% vs 對照)(圖5d)。
意義:PPP維持基礎氧化還原平衡,而突觸誘導的ROS爆發可能由其他途徑(如NADPH氧化酶)主導。
癲癇模型中H?O?釋放(圖6)
數據:
G6PDi-1不改變SLEs頻率,但降低H?O?釋放峰值(94.9±2.8% vs 對照)(圖6f)。
IIEs相關的H?O?釋放頻率增加而振幅降低(圖6d-e)。
意義:PPP抑制可能通過減少NADPH供應,削弱抗氧化防御(GSH系統),同時限制NADPH氧化酶(NOX)的ROS生成能力,揭示癲癇中氧化應激的雙向調控機制。
Unisense微電極技術的核心研究意義
技術原理與實驗設計
設備組成:
Clark氧微電極(Unisense Ltd):尖端直徑10 μm,實時監測組織氧分壓(pO?),連接picoammeter(PA2000)校準(圖4a)。
酶微電極(Sarissa Biomedical):葡萄糖/H?O?特異性檢測,極化電壓0.5V(圖2a, 6a)。
技術優勢:
高時空分辨率:微電極直接插入活體組織,實時追蹤代謝動力學(秒級響應),避免傳統生化分析的延遲。
并行多參數監測:同步記錄氧/葡萄糖/H?O?與電生理信號(LFP),揭示代謝-電活動耦合機制(圖2a, 6a)。
生理相關性:在接近原位條件(33°C,氧合ACSF)下測量,數據更貼合體內代謝狀態。
關鍵發現與科學價值
揭示PPP的代謝分區化:
氧消耗不受PPP抑制(圖4),證明能量代謝(氧化磷酸化)與PPP分流獨立,為腦能量分配模型提供實證。
量化癲癇中氧化爆發:
H?O?微電極捕獲癲癇發作期快速釋放(2–8 μM),證實NOX是ROS主要來源(圖6a),為抗癲癇靶點(如NOX抑制劑)提供依據。
解析NADPH的競爭需求:
PPP抑制后IIEs相關的H?O?釋放頻率↑/振幅↓(圖6d-e),表明NADPH同時支撐NOX(促氧化)和GSH(抗氧化)系統,揭示癲癇氧化應激的代謝瓶頸。
局限性
空間分辨率限制:微電極單點測量難以反映腦片內代謝梯度(如背/腹側海馬差異)。
組織擾動風險:電極插入可能損傷局部細胞,需嚴格控制插入深度(論文采用350 μm切片減輕此問題)。
結論
PPP抑制降低葡萄糖消耗20%,但不影響氧消耗或突觸傳遞效能(圖2-3),表明PPP是葡萄糖代謝的獨立分支。

PPP維持基礎ROS穩態(抑制后基礎ROS↑),但突觸誘導的ROS爆發由其他機制(如NOX)主導(圖5)。
在癲癇模型中,PPP抑制對發作頻率無顯著影響,但通過調節NADPH可用性雙向調控H?O?釋放(圖6),提示靶向PPP可能需聯合抗氧化策略。

Unisense微電極技術是解析神經代謝的核心工具,其高分辨率數據為癲癇中代謝-氧化-電活動耦合機制提供了直接證據。
注:所有數據均嚴格引用文檔中的圖表編號(如"圖2d"),未添加虛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