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cs enhance nitrous oxide reduction capacity in a denitrifying biofilm-based system: Mechanism of electron competition  

絮體增強生物膜基反硝化系統中氧化亞氮還原能力:電子競爭機制  

來源: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455 (2023) 140599

《化學工程雜志》,第455卷,2023年,文章編號140599  

 

摘要內容  

摘要指出反硝化生物膜系統中N2O積累由電子供體不足和底物擴散限制引起,本研究通過比較單一生物膜系統與生物膜/絮體系統,揭示了電子競爭對N2O還原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單一生物膜系統中底物擴散限制加劇電子競爭(競爭強度比1.95),導致碳負荷降低時N2O積累高達0.95 mg-N/L;而絮體可減少32%的N2O積累,并通過促進電子流向氧化亞氮還原酶(Nos)增強還原能力。電子分布模式顯示,單一生物膜系統中電子傾向于上游電子池(向硝酸鹽還原酶Nar流動增加21.4%),而生物膜/絮體系統中電子流向下游電子池(向亞硝酸鹽還原酶Nir增加5.9%)。該研究為污水處理廠減少N2O排放提供了新策略。

 

研究目的  

探究電子競爭如何影響反硝化生物膜系統中N2O還原能力;明確絮體在降低N2O積累中的作用;解析不同電子分布模式對N2O減排的機制。

 

研究思路  

構建兩種反硝化生物膜系統(單一生物膜系統R1、生物膜/絮體共存系統R2),通過長期運行穩定微生物群落;設計批次實驗,在充足與非充足有機碳條件下(碳負荷率180/90/30 mg-COD/g VSS/h)添加七種氮氧化物組合(NO3、NO2、N2O的單/雙/三組合);監測NOx濃度動態,計算還原速率與電子分布;結合微生物群落分析,闡明電子競爭機制。

 

測量的數據及研究意義

NO3、NO2、N2O濃度動態:使用丹麥Unisense微電極原位監測液相N2O(檢測限2μM),結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NO3/NO2。來源:圖1(A-H)展示不同碳負荷下NOx濃度變化曲線。意義:揭示N2O積累峰值(如單一系統碳負荷30 mg-COD/g VSS/h時達0.95 mg-N/L),驗證底物擴散限制導致生物膜內層電子供體不足。  

 

 

NOx還原速率與電子消耗率:通過線性回歸計算最大還原速率,結合MLVSS濃度得比還原速率(Eqs 1-8)。來源:圖2(A-D)單一系統、圖3(A-D)絮體系統。意義:量化碳限制下N2O還原率下降(如單一系統碳負荷30 mg-COD/g VSS/h時N2O還原率降至0.14-0.77 mg/g VSS/h),表明電子競爭加劇抑制N2O還原。  

 

 

 

電子分布比例:計算電子流向Nar、Nir、Nos的比例(Eq 9)。來源:圖4(單一系統)、圖5(絮體系統)。意義:揭示絮體促進電子流向Nos(圖5D中占比60%-48%),而單一系統中電子更傾向Nar(圖4D中Nar占比增加21.4%),解析電子競爭發生在不同電子池。  

 

 

微生物群落結構:高通量測序分析門/屬水平群落。意義: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ota為優勢菌門(占比>50%),但兩系統群落差異小(如Methylotenera占比0.8% vs 1.8%),排除群落影響,聚焦電子競爭主導機制。  

 

結論  

單一生物膜系統中底物擴散限制加劇電子競爭(強度比1.95),碳負荷降至30 mg-COD/g VSS/h時N2O積累達0.95 mg-N/L。  

 

絮體可減少32% N2O積累,通過忽略擴散限制直接利用電子,提升Nos電子分配比例(圖5D達60%)。  

 

電子分布模式差異顯著:單一系統電子流向上游電子池(Nar占比增加21.4%),絮體系統流向下游電子池(Nir占比增加5.9%)。  

 

微生物群落對N2O還原影響可忽略,電子競爭是主導機制;建議優化絮體比例以降低污水處理廠N2O足跡。  

 

使用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出來的數據的研究意義  

丹麥Unisense微電極(N2O-R型)用于原位實時監測液相N2O濃度(檢測限2μM),其高分辨率數據在研究中具有核心意義:  

捕捉N2O動態積累:電極實時數據(圖1)顯示碳限制時N2O積累峰值(單一系統0.95 mg-N/L),直接證明底物擴散限制導致生物膜內層電子供體不足,抑制N2O還原。  

 

驗證擴散梯度效應:通過監測生物膜微環境N2O濃度梯度(如外層至內層濃度升高),量化擴散限制對電子競爭的影響(如內層電子匱乏加劇N2O積累)。  

 

支撐電子分布計算:高精度N2O濃度數據(圖1)是計算還原速率(圖2-3)和電子流向(圖4-5)的基礎,證實絮體系統通過降低擴散梯度提升電子利用效率。  

 

優化減排策略:電極數據驗證絮體減少N2O積累32%(圖1H vs 1D),為設計低N2O排放的生物膜/絮體系統提供實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