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Bifunctional and regenerable molecular electrode for water electrolysis at neutral pH
用于中性pH水電解的雙功能可再生分子電極
來源: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3, Volume 11, Pages 13331-13340
《材料化學雜志A》,2023年第11卷,第13331-13340頁
摘要內容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基于釕催化劑的雙功能分子電極(RuPFCC),可在中性pH(pH 7)條件下高效催化水電解的析氧反應(OER)和析氫反應(HER)。電極通過將釕配合物[Ru??(mcbp)(H?O)?](1)錨定在吡啶修飾的摻氟碳布(PFCC)上制備,釕負載量僅0.04 wt%。該電極在OER中表現出215 mV的過電位(1.71 V vs. RHE時電流密度8 mA cm?2),HER中過電位為330 mV(-0.84 V vs. RHE時電流密度-6 mA cm?2)。關鍵創新點在于電極可通過電化學還原再生:OER運行48小時后,經6小時HER操作可恢復98%的初始活性,實現>7.4×103的OER周轉數(TON)和>3.6×103的HER周轉數。
研究目的
開發一種雙功能分子電極,同時高效催化中性pH下的OER和HER
解決分子電極在氧化/還原條件下的穩定性問題
實現電極性能的電化學再生機制
降低貴金屬釕的用量,提升電解水技術的經濟性
研究思路
分子設計:利用吡啶連接臂(-CH?-CH?-)修飾摻氟碳布(PFCC),通過釕-氮配位鍵錨定釕催化劑[Ru??(mcbp)(H?O)?](1),形成RuPFCC電極(圖1)

理論計算:通過DFT模擬驗證Ru-2H?O活性位點對降低OER過電位(0.33 eV)和HER吸附自由能(ΔG_H*
=0.12 eV)的關鍵作用(圖2d-e)

電極表征:結合SEM/TEM(圖3a-c)、XPS(圖3d)、EIS(圖3f)等證實催化劑均勻分布及電荷轉移阻力降低(R_ct下降)

性能測試:
OER:在1.71 V下進行恒電位電解(CPE),通過Unisense微傳感器監測氧氣產量(圖4a-b)

HER:在-0.79 V下進行CPE,監測氫氣產量(圖4e-f)
再生實驗:通過交替OER/HER操作實現電極再生(圖4c-d)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電化學性能數據(圖3g, 圖4)
數據:OER起始電位1.44 V,HER起始電位-0.34 V;1.71 V時OER電流密度8 mA cm?2,-0.84 V時HER電流密度-6 mA cm?2
意義:證明電極在中性pH下的雙功能活性,優于多數文獻報道的分子電極(表2)

來源:圖3g(CV曲線),圖4a-b(CPE曲線)
氣體產物定量數據(表1, 圖4e)

數據:OER法拉第效率82%(前2小時),HER過程檢測到氫氣生成(圖4e)
意義:直接證實水分解反應的發生,驗證電極催化本質
來源:表1(法拉第效率),圖4e(氫氣實時監測)
穩定性與再生數據(圖4c-d)
數據:48小時OER后TON>7.4×103;經HER再生6小時后活性恢復98%
意義:突破分子電極穩定性瓶頸,首次實現電化學再生
來源:圖4c(多次CPE循環),圖4d(再生后CV對比)
機理表征數據
數據:再生后吡啶基團去質子化(XPS/NMR)
意義:揭示再生機制為吡啶?吡啶鎓的可逆轉化
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核心意義
使用Unisense微傳感器(O?/H?微電極)實現:
原位實時監測:直接測量電解液中溶解氧和氫氣濃度變化(圖4e),避免傳統氣相色譜的滯后問題
法拉第效率計算:通過積分氣體生成量與電荷量(表1),精確計算OER(82%)和HER效率
反應動力學解析:監測到HER啟動延遲(約20分鐘),揭示碳基底電容充電過程對反應的影響(圖4e)
穩定性驗證:長時間電解(48小時)中持續監測氣體產量,為TON計算提供直接證據
結論
雙功能性:RuPFCC電極在中性pH下同時實現高效OER(過電位215 mV)和HER(過電位330 mV),優于多數分子電極
高穩定性:OER運行48小時TON>7.4×103,釕催化劑無溶出(NMR驗證)
再生機制:通過HER操作(-0.59 V)使吡啶鎓去質子化,恢復電極活性(98%),首次實現分子電極電化學再生
應用潛力:低釕負載量(0.04 wt%)和再生特性為低成本、可持續水電解技術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