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al of H2S in an extremely acidic-biotrickling filter: Evaluation of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極酸性生物滴濾器中H2S 的去除:去除性能評估和微生物群落表征

來源: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10 (2022) 108504

 

摘要核心內容

 

研究構建了一種極端酸性(pH<1)生物滴濾塔(BTF),用于高效去除H?S并回收單質硫(S?)和硫酸鹽。關鍵發現:

 

去除性能:當空床停留時間(EBRT)從180秒降至60秒時,H?S去除率(RE)從100%降至95.4%,但消除能力(EC)從18.0提升至51.5 g H?S·m?3·h?1。

產物分布:EBRT縮短導致脫硫產物中SO?2?-S占比從74.83%降至38.71%,而S?-S占比從16.04%增至53.30%。

微生物群落:優勢菌屬為Acidithiobacillus、Thiobacillus、Sulfuricurvum和Sulfobacillus(總豐度>68%),主導極端酸性環境下的H?S氧化。

系統穩定性:BTF在沖擊負荷和饑餓條件下表現出強魯棒性,H?S去除率可快速恢復至95%以上。

 

研究目的

 

驗證極端酸性(pH<1)BTF處理高濃度H?S的可行性;

探究EBRT對H?S去除效率、硫產物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解析生物降解動力學參數,優化工藝運行策略。

 

研究思路

 

graph TD

A[BTF構建] --> B[參數調控]

B --> C[性能評估]

C --> D[產物分析]

D --> E[微生物群落解析]

E --> F[動力學建模]

F --> G[穩定性驗證]

 

實驗設計:

反應器:實驗室級BTF(有效體積750 mL,聚氨酯多孔凝膠填料)

條件:H?S濃度900 mg·m?3,O?濃度3%(v/v),EBRT分5階段(180→60 s)

檢測指標:H?S去除率、硫產物(S?/SO?2?/SO?2?/S2?)、胞外聚合物(EPS)、微生物群落(16S rRNA測序)

 

關鍵數據及意義

數據類別 來源圖表 研究意義

H?S去除性能 圖2, 圖3 EBRT縮短雖降低RE但提升EC,揭示傳質限制與微生物活性的平衡(EC???=51.5 g·m?3·h?1)

 

 

 

硫產物分布 圖4, 圖5 EBRT縮短促進S?積累(53.3%),為硫資源回收提供優化路徑

 

 

 

 

EPS組成變化 圖6 多糖(PS)占比升高(PN/PS=0.75),增強生物膜在酸性環境下的穩定性

 

 

微生物群落演替 圖8, 表2 Acidithiobacillus(60.3%)主導低EBRT階段,證實嗜酸硫氧化菌的適應性優勢

 

 

 

動力學參數 表3, 圖9 EBRT↓導致半飽和常數K?↓(3.72→0.45 g·m?3),揭示微生物對H?S親和力提升

 

 

 

 

核心結論

 

高效脫硫:極端酸性BTF在EBRT=60 s時仍保持95.4%的H?S去除率,EC達51.5 g·m?3·h?1,為高負荷廢氣處理提供技術支撐。

硫定向轉化:EBRT縮短促進S?生成(53.3%),可通過工藝調控實現硫資源化回收。

微生物適應性:嗜酸硫氧化菌(如Acidithiobacillus)通過分泌EPS(高PS占比)維持生物膜穩定性,主導低pH下的H?S氧化。

系統魯棒性:BTF耐受沖擊負荷(H?S濃度突增300%)和饑餓期(20天),RE可在10小時內恢復至95%以上。

 

Unisense電極數據的深度解讀

 

技術原理

 

傳感器類型:Unisense H?S微電極(OX-MR型)

檢測原理:安培法實時監測溶解態H?S(DH?S)濃度

優勢:

高靈敏度:μM級檢測限,精準捕捉生物膜內H?S擴散通量

原位無損:避免取樣誤差,真實反映氣-液-生物膜界面傳質過程

 

關鍵發現與意義

 

DH?S濃度動態(圖4b):

DH?S濃度維持在0.95–2.35 mg·L?1,EBRT縮短時輕微上升

意義:證實氣液傳質是限速步驟,EBRT縮短導致H?S溶解量增加,與RE下降直接關聯

 

硫氧化路徑驗證:

DH?S濃度極低(<<氣相H?S),但SO?2?持續積累(圖4a)

意義:結合硫平衡(圖5),證明H?S主要通過生物氧化而非物理吸收去除,且短EBRT下O?傳遞受限促使S?積累

 

工藝優化指導:

DH?S濃度與S?生成率呈負相關(r=-0.89, p<0.01)

意義:通過Unisense數據調控EBRT,可最大化S?回收(如EBRT=60 s時S?-S占比53.3%)

 

技術價值總結

 

解析傳質-反應耦合:實時監測DH?S揭示EBRT對氣液傳質效率的影響,為反應器設計提供參數依據。

指導硫產物調控:DH?S濃度與硫產物分布的關聯性,為定向回收S?或SO?2?提供調控策略。

驗證微生物活性:低DH?S濃度(<2.35 mg·L?1)表明高效生物氧化,佐證嗜酸菌的高活性。

 

注:Unisense電極在本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其兼具高靈敏度與無損監測能力,為極端酸性環境下生物膜內反應機制的解析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