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ural basis for bacterial energy extraction from atmospheric hydrogen

細菌從大氣氫中獲取能量的結構基礎

來源:Nature | Vol 615 | 16 March 2023

 

摘要核心內容

 

論文解析了細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中氫化酶Huc的結構與功能機制,揭示其如何高效氧化大氣中痕量氫氣(H?)。關鍵發現:

 

超高親和力:Huc的Km=129 nM,可氧化低至31 pM的H?(圖1a,d),遠超傳統氫酶(Km>500 nM)。

 

 

氧氣不敏感性:在21% O?下保持活性(圖1c),打破常規氫酶的氧抑制瓶頸。

獨特能量傳遞:通過94?長的疏水通道直接還原甲萘醌(MQ),驅動呼吸鏈(圖4i)。

 

選擇性氣體通道:狹窄疏水通道(寬4-5?)優先結合H?而非O?(分子動力學模擬,圖3g,h)。

 

研究目的

 

闡明微生物氧化大氣H?的分子機制,填補痕量氣體代謝的知識空白。

解析高親和力氫酶Huc的結構基礎,破解其耐氧性之謎。

揭示Huc與呼吸鏈的偶聯機制,闡明能量傳遞路徑。

 

研究思路

 

graph TD

A[基因工程菌構建] --> B[Huc純化]

B --> C[冷凍電鏡結構解析]

C --> D[酶動力學表征]

D --> E[電化學活性檢測]

E --> F[分子動力學模擬]

F --> G[生理功能驗證]

 

測量數據及意義

 

酶動力學參數(圖1a-d)

數據:Km=129 nM(H?),kcat=7.05 s?1(10倍低于低親和力氫酶)。

意義:量化Huc對痕量H?的捕獲能力,解釋其生態適應性。

 

電化學活性(圖1e-f, 擴展數據圖2)

 

方法:蛋白膜電化學(Unisense電極系統)。

數據:起始電位E?????=-80 mV,過電位η=255 mV(圖1e)。

意義:揭示Huc的高氧化電位特性,為大氣H?氧化提供熱力學基礎。

 

冷凍電鏡結構(圖2, 圖3)

 

 

分辨率:1.52?(核心區),全球最高氫酶結構(圖2c)。

關鍵特征:

八聚體組裝(833 kDa)(圖2a)

3個[3Fe-4S]簇(替代常規[4Fe-4S])(圖3b)

D-構型組氨酸(His166)調節氧化還原電位(圖3i)

 

氣體通道模擬(圖3g-h)

數據:H?通道瓶頸直徑4.2?(O?需4.8?),實現立體選擇性。

意義:解釋O?耐受性的物理基礎。

 

結論

 

結構-功能偶聯:Huc的窄疏水通道+[3Fe-4S]簇構成高效痕量H?氧化系統。

能量傳遞創新:直接還原MQ(非傳統電子載體),通過94?長通道實現跨膜能量傳遞(圖4i)。

生態與工程價值:為全球H?循環提供分子解釋,并為生物燃料電池設計提供新模板。

 

Unisense電極數據的詳細解讀

技術原理

 

檢測核心:Unisense微電極系統(三電極體系:工作電極/參比電極/對電極)

關鍵參數:

旋轉圓盤電極(PGE,2mm直徑)

恒電位儀控制電壓掃描(-600至+100 mV vs. SHE)

H?濃度梯度:10 ppm至5%(圖1f)

 

研究意義

 

超高靈敏度驗證(圖1f)

在10 ppm H?(≈40 nM)下仍檢測到催化電流,直接證明Huc對大氣H?(530 ppb)的氧化能力。

 

過電位量化(圖1e)

η=255 mV的測量值解釋:高過電位降低反應速率(kcat低),但提升對低濃度H?的響應能力,破解高親和力之謎。

 

氧氣耐受機制(擴展數據圖2)

對比實驗:E. coli Hyd1在21% O?下失活,Huc電流穩定(圖1b),實證O?不敏感性。

 

生理電子受體確認

甲萘醌(E°=-74 mV)為最佳電子受體(圖1d),支持Huc-MQ直接偶聯模型(圖4i)。

 

技術優勢

 

無損檢測:蛋白膜電化學保持酶天然構象

動態監測:實時解析催化電流與H?濃度的關系(圖1f)

生理相關性:模擬細胞膜界面環境(電極表面固定化酶)

 

總結:Unisense電極數據是連接酶結構與生態功能的橋梁,通過精準電化學表征,揭示Huc突破“低濃度H?+高O?”雙重限制的分子機制,為理解全球氫循環提供關鍵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