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Bioenergetics of aerobic and anaerobic growth of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
腐臭希瓦氏菌 CN32 好氧和厭氧生長的生物能量學
來源:Front. Microbiol. 14:1234598.
1. 摘要核心內(nèi)容
研究對象: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一種典型的好氧/厭氧兼性鐵還原菌(DIRB),可利用O?或Fe(III)作為電子受體氧化乳酸。
核心發(fā)現(xiàn):
通過量熱法(isothermal calorimetry)和培養(yǎng)基化學分析,量化了O?/Fe(III)還原耦合乳酸氧化的生物能量學參數(shù)(ΔG, ΔH)。
溫度影響:Fe(III)還原生長具有顯著溫度依賴性(25–36°C),30°C以下能量利用效率最高;O?還原生長則對溫度不敏感。
能量分配:Fe(III)還原在>30°C時,維持能(NGAM)顯著增加,導致生長效率下降(圖3C)。

熱力學效率:微生物生長熱力學效率(η)符合冪律關系(η ∝ μ ED<sup>-0.5</sup>),但在高溫脅迫下偏離模型(圖5)。

2. 研究目的
量化兼性厭氧菌(S. putrefaciens CN32)在好氧(O?)和厭氧(Fe(III))條件下的生長能效。
揭示溫度對兩種代謝路徑的能量分配機制(生長能GAC vs. 維持能NGAM)。
建立微生物生長的熱力學預測模型,提升地下水系統(tǒng)的生物地球化學模擬精度。
3. 研究思路
graph TD
A[培養(yǎng)菌株] --> B[量熱實驗]
B --> C[化學分析]
C --> D[能量計算]
D --> E[模型構(gòu)建]
E --> F[溫度效應驗證]
實驗設計:
培養(yǎng)系統(tǒng):好氧(O?為電子受體)vs. 厭氧(Fe(III)-檸檬酸鹽為電子受體)。
溫度梯度:25–36°C(覆蓋最適生長溫度)。
檢測手段:
量熱法:直接測量生長焓變(ΔH inc)。
化學分析:乳酸、O?、Fe(III)/Fe(II)、pH、生物量(細胞計數(shù))。
熱力學計算:吉布斯自由能變(ΔG inc )。
4. 測量數(shù)據(jù)及研究意義
關鍵數(shù)據(jù)來源與意義
檢測指標 數(shù)據(jù)來源 研究意義 圖表位置
**ΔH inc ** 等溫量熱儀(TAM III) 直接反映代謝熱釋放,量化能量轉(zhuǎn)化效率 圖1

**ΔG inc ** 培養(yǎng)基化學分析 + PHREEQC計算 計算可用化學能,揭示能量利用效率 圖1, 圖6

**f cat** 宏觀化學方程模型 表征單位生物量合成所需的分解代謝循環(huán)次數(shù)(↑f cat = ↓生長效率) 圖2

O?消耗量 Unisense微電極 精準監(jiān)測密閉系統(tǒng)中溶解氧動態(tài),驗證好氧代謝化學計量比(O?:乳酸=1.20±0.23) 方法2.4節(jié), 圖1
Fe(III):乳酸比 Ferrozine法 確定厭氧代謝化學計量比(1.46±0.15),修正傳統(tǒng)模型(式21)的預測偏差 結(jié)果3.3節(jié), 式16

生物量產(chǎn)率 SYBR Green I熒光計數(shù) 計算能量分配(GAC vs. NGAM),揭示溫度脅迫下維持能↑ 圖3B, 圖4

5. 結(jié)論
代謝路徑差異:
好氧生長:溫度不敏感,ΔG inc ≈ ΔH inc
(熵變極小),能量效率穩(wěn)定。
厭氧生長:>30°C時維持能(NGAM)顯著增加,生長效率驟降(f cat 從3升至15)(圖2, 圖3C)。
化學計量比修正:
實驗測得Fe(III):乳酸=1.46±0.15,推翻傳統(tǒng)模型(Fe(III):乳酸=4)(式21),避免地化預測偏差(圖6)。
熱力學模型適用性:
非脅迫條件下η與μ ED
符合冪律關系(η = 0.03μED<sup>-0.5</sup>),高溫脅迫時失效(圖5)。
6. Unisense電極數(shù)據(jù)的科研意義詳解
檢測原理與參數(shù)
電極型號:Clark型氧微電極(OX-NP-006340),配合pH電極(Orion 8103BN)。
檢測指標:溶解氧(DO)、pH(方法2.4節(jié))。
關鍵參數(shù):
精度:μM級DO監(jiān)測(密閉系統(tǒng)初始O?≈10 μmol)。
實時性:動態(tài)跟蹤O?消耗過程。
研究意義
精準量化好氧代謝:
測得O?:乳酸=1.20±0.23(理論值1.0),驗證了式15的分解代謝路徑(C3H5O3-O2→ C2H3O2-CO2)。
為ΔGinc
計算提供關鍵輸入(式7-9),支撐圖1的ΔG inc與ΔH inc 關聯(lián)分析。
熱力學計算的基礎:
DO與pH數(shù)據(jù)輸入PHREEQC軟件,計算離子活度(Q值)和反應吉布斯自由能(ΔG r )。
揭示實際環(huán)境與標準態(tài)的偏差:圖6顯示ΔGinc
實測值比標準態(tài)預測更負(e.g., 30°C時-4800 vs. -3500 kJ/C-mol),凸顯原位監(jiān)測必要性。
方法學優(yōu)勢:
微尺度監(jiān)測:適用于低體積樣品(3 mL),避免傳統(tǒng)Winkler法對樣品的破壞。
厭氧環(huán)境兼容:與Fe(II)/Fe(III)檢測無縫銜接,全流程控制氧化還原干擾。
對地化模型的貢獻
提供原位電子受體消耗數(shù)據(jù),修正了傳統(tǒng)地化模型中O?:乳酸的假設比例(1.0→1.2),提升地下水系統(tǒng)氧化還原狀態(tài)的預測精度(討論4.2節(jié))。
總結(jié)
本研究通過整合量熱法、化學分析與Unisense微電極技術,揭示了S. putrefaciens CN32在好氧/厭氧條件下的能量分配機制及溫度敏感性。Unisense電極的關鍵作用在于精準量化電子受體(O?)動態(tài)消耗,為熱力學計算提供不可替代的原位數(shù)據(jù),推動生物地球化學模型從理論向?qū)嶋H環(huán)境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