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asting seasonal dynamics of dormancy, respiratory metabolism and cell cycle state in grapevine buds of a subtropical and Mediterranean climate

亞熱帶和地中海氣候葡萄芽休眠、呼吸代謝和細胞周期狀態的季節動態對比

來源:Food Energy Secur. 2023;12:e431.

 

1. 摘要核心內容

 

論文對比了亞熱帶氣候(卡那封,24°S) 和地中海氣候(天鵝谷,31°S) 下葡萄品種 'Flame Seedless' 芽的休眠動態。研究發現:

 

亞熱帶氣候:休眠更淺、冷量積累更低(<200 PCU),冬季呼吸代謝(耗氧率)增強5倍,芽內氧分壓(pO?)持續低氧(<5 kPa)。

地中海氣候:休眠更深、冷量積累更高(724 PCU),呼吸代謝僅增強2倍,芽內pO?在萌發前回升(5–10 kPa)。

長期趨勢:2005–2015年,兩地冷量積累均顯著下降(天鵝谷減少23 PCU),預示氣候變暖對葡萄休眠的負面影響。

 

2. 研究目的

 

探究不同氣候(亞熱帶 vs. 地中海)對葡萄芽 休眠深度、呼吸代謝、細胞周期及內部氧狀態 的季節性動態影響。

為應對氣候變化和葡萄種植區擴展提供生理學依據。

 

3. 研究思路

 

樣本設計:

選取澳大利亞西部兩地:卡那封(亞熱帶) 和 天鵝谷(地中海)。

定期采集葡萄芽(2015年1月至8月,共11次)。

核心對比指標:

休眠深度:通過芽萌發實驗(BB??,50%芽萌發時間)量化(圖1)。

 

 

氣候參數:溫度、光周期、冷量積累(PCU模型,圖2, 3)。

 

 

生理代謝:芽含水量(圖4a)、細胞周期(G2/G1比例,圖4b)、呼吸速率(耗氧率與CO?釋放,圖5)。

 

 

芽內氧狀態:Unisense微電極測量pO?梯度(圖6)。

 

長期趨勢:分析2005–2015年冷量積累變化(圖3)。

 

4.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測量指標 圖表 研究意義

休眠深度(BB??) 圖1 亞熱帶休眠更淺(BB??低),證明氣候對休眠調控的主導作用。

冷量積累(PCU) 圖2b, 3 亞熱帶冷量積累不足(<200 PCU vs. 724 PCU),解釋休眠差異;長期下降趨勢警示氣候變暖風險。

芽含水量 圖4a 亞熱帶芽脫水程度更低(含水量高18%),支持休眠淺、代謝活躍的生理狀態。

細胞周期(G2/G1比例) 圖4b 兩地均秋季停滯(G2/G1<0.4),表明細胞分裂抑制是休眠共性特征。

呼吸代謝(耗氧率/CO?釋放) 圖5 亞熱帶冬季耗氧率激增5倍(vs. 2倍),反映高溫驅動代謝活躍。

芽內pO?梯度 圖6 核心發現:亞熱帶芽核心持續深度缺氧(pO?<5 kPa),地中海芽萌發前pO?回升;揭示氧狀態與休眠深度的關聯。

 

5. 核心結論

 

氣候主導休眠差異:亞熱帶高溫導致休眠淺、冷量需求低,需人工干預(如氰胺)保障生產;地中海氣候自然滿足休眠需求。

代謝適應性:亞熱帶芽通過增強呼吸代謝適應高溫,但持續低氧狀態(pO?<5 kPa)可能限制能量供應。

芽內氧狀態是關鍵調節因子:深度缺氧(pO?<5 kPa)與休眠維持正相關,氧回升(pO?>5 kPa)預示萌發準備。

氣候變暖威脅:冷量積累十年下降10–23 PCU,亞熱帶種植區風險更高。

 

6. Unisense電極數據的詳細解讀

技術優勢

 

高空間分辨率:25μm微電極尖端可穿透芽鱗,實時測量 0–2000μm深度的pO?梯度(圖6)。

動態監測:揭示芽分生組織(1500–2000μm)的氧微環境變化,傳統方法無法實現。

 

關鍵發現與意義

觀測點 數據 科學意義

休眠期(5月) 兩地芽核心pO?均≤5 kPa(圖6a, b) 證實休眠期芽內普遍缺氧,支持“缺氧維持休眠”理論(Meitha et al. 2018)。

萌發前期(8月) 亞熱帶芽核心仍≤5 kPa(圖6d);地中海芽回升至5–10 kPa(圖6c) 氣候依賴性:亞熱帶高溫加速代謝但氧供應不足,可能導致萌發不同步;地中海氧回升促進能量代謝,利于有序萌發。

pO?梯度形態 外層鱗片pO? >10 kPa,向內驟降至≤5 kPa 證實芽鱗是氧擴散屏障,為遺傳改良(降低鱗片緊密度)提供靶點。

 

研究價值

 

機制創新:首次將 芽內氧分壓 納入氣候-休眠關聯模型,提出“氧信號調控休眠深度”新假說。

應用指導:亞熱帶種植區需優化氧供應(如修剪疏松芽鱗),以緩解持續低氧對萌發的抑制。

技術標桿:Unisense微電極實現 活體、原位氧監測,為植物休眠研究設立新標準。

 

總結

 

本研究通過 多維度生理指標對比,揭示氣候通過調控 冷量積累、呼吸代謝和芽內氧狀態 影響葡萄休眠深度。Unisense電極數據的核心價值在于:

 

量化休眠的氧微環境:證實pO?≤5 kPa是休眠標志,pO?回升是萌發前兆。

解析氣候適應機制:亞熱帶芽以“高代謝-持續缺氧”妥協適應高溫低冷量。

預警氣候變暖風險:冷量積累十年下降23 PCU,Unisense數據為育種/栽培策略提供精準生理依據。

論文創新點:首次將芽內氧分壓納入氣候-休眠模型,為應對全球變暖的葡萄產業提供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