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A Synergic Effect of Bi-metallic Layered Hydro-Oxide Cocatalyst on 1-D TiO2 Driven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雙金屬層狀氫氧化物助催化劑在一維TiO?驅動的光電化學水分解中的協同效應
來源:Journal of Asian Ceramic Societies, Volume 11, 2023, Pages 424-435
《亞洲陶瓷學會雜志》第11卷,2023年,頁碼424-435
摘要內容
研究通過水熱法合成一維TiO?納米棒(TiO? NRs),并采用光輔助電沉積技術負載Fe-Ni雙金屬氫氧化物(FeNiOOH)助催化劑,顯著提升光電化學(PEC)水分解性能。優化后的TiO?/FeNiOOH光陽極在1.23 V vs RHE(AM 1.5 G光照)下光電流密度達1.36 mA cm?2,是裸TiO?(0.69 mA cm?2)的2倍。其入射光子-電流轉換效率(IPCE)達87.8%,光電轉換效率為0.93%。氣體產物分析顯示H?和O?的法拉第效率分別為90%和70%,證實高效全水分解。性能提升歸因于FeNiOOH的協同作用:增強光吸收(帶隙從3.10 eV降至2.91 eV)、加速電荷分離并降低界面電荷轉移阻力。
研究目的
解決TiO?光陽極電荷復合嚴重和析氧反應(OER)動力學緩慢的問題。
開發高效雙金屬助催化劑(FeNiOOH)提升PEC水分解性能。
闡明FeNiOOH與TiO?的協同作用機制。
研究思路
材料制備:
水熱法生長一維TiO?納米棒(圖1)。

光輔助電沉積FeNiOOH助催化劑(優化沉積時間:180 s)。
性能優化:
通過沉積時間調控催化劑負載量,確定180 s為最佳條件。
機制解析:
結合形貌、光譜、電化學表征(圖2-7)揭示能帶調控與電荷分離機制。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形貌與結構數據(圖2-4)
數據:SEM/TEM顯示FeNiOOH均勻包覆TiO?納米棒(厚度約幾納米),EDS證實Fe/Ni元素分布(圖3)。
意義:證實催化劑成功負載且未破壞TiO?結構,為高活性位點暴露提供基礎。
光學與表面性質數據(圖5)
數據:UV-Vis顯示吸收邊紅移(420 nm→435 nm),帶隙從3.10 eV降至2.91 eV;XPS證實Fe3?/Ni2?-Ni3?價態及羥基氧存在。
意義:帶隙減小增強光生載流子濃度,羥基氧促進OER反應動力學。
PEC性能數據(圖6)
數據:光電流密度提升至1.36 mA cm?2(圖6a),IPCE達87.8%(圖6b),EIS顯示電荷轉移電阻降低(圖6d)。
意義:FeNiOOH加速界面電荷轉移,抑制電子-空穴復合。
能帶結構數據(圖7)
數據:Mott-Schottky測試表明平帶電位正移(-0.10 V→0.11 V),XPS價帶譜顯示價帶邊上移(2.08 eV→2.38 eV)。
意義:能帶位置優化促進光生空穴向催化劑遷移,增強OER效率。
氣體產物數據(圖6f)
數據:H?和O?產量摩爾比≈2:1,法拉第效率分別為90%和70%。
意義:直接證明全水分解反應的有效性。
結論
性能突破:FeNiOOH助催化劑使TiO?光電流密度提升97%,IPCE達87.8%。
協同機制:FeNiOOH降低帶隙增強光吸收,優化能帶位置促進電荷分離,加速OER動力學。
穩定性與實用性:4小時穩定性測試保持88.1%活性(圖6e),為低成本PEC器件提供設計策略。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詳細研究意義
研究中采用丹麥Unisense電極(集成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PEC反應中的氣體分壓變化(H?/O?),其核心價值在于:
高精度原位監測:
通過微壓傳感技術(檢測限<0.1%分壓變化)實時追蹤密閉反應體系中氣體生成動力學,直接關聯光電流與氣體產物量(圖6f),排除副反應干擾。
法拉第效率驗證:
結合電荷量計算,證實90% H?法拉第效率,為"有效電子用于產氫"提供直接證據,區別于僅依賴光電流的間接推測。
技術不可替代性:
傳統氣相色譜需取樣分析且時間分辨率低(分鐘級),而Unisense電極實現秒級響應,精準捕捉瞬態氣體釋放行為(如光照開啟/關閉時的脈沖產氣),為反應動力學研究提供關鍵動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