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Unveiling the roles of biofilm in reducing N2O emission in a nitrifying integrated fixed-film activated sludge (IFAS) system
揭示生物膜在硝化型IFAS系統中降低N2O排放的作用
來源:Water Research, Volume 243, 2023, Article 120326
《水研究》2023年第243卷,文章編號120326
摘要內容
研究通過微傳感器、同位素位點偏好分析(SP)和高通量測序技術,揭示了生物膜在硝化型IFAS系統中降低N2O排放的雙重機制:
減少N2O產生:生物膜通過促進亞硝酸鹽氧化(降低亞硝酸鹽積累),抑制氨氧化菌(AOB)反硝化途徑的N2O產生(貢獻率比懸浮污泥低10-20%)。
增強N2O消耗:生物膜作為N2O匯,通過內源反硝化途徑將N2O還原為N2(120分鐘內消耗1.34 mg N/L,比懸浮污泥高3倍)。
在DO=0.25-3 mg/L范圍內,IFAS系統的N2O排放因子(EF)比純懸浮污泥系統低50-83%。
研究目的
闡明IFAS系統中生物膜降低N2O排放的具體機制。
量化生物膜對N2O產生途徑(AOB反硝化 vs. NH2OH氧化)的影響。
驗證生物膜作為N2O匯的能力及其微生物學基礎。
研究思路
系統對比:
平行運行IFAS系統、純懸浮污泥和純生物膜反應器,對比典型周期內氮轉化和N2O排放(圖1)。

條件調控:
在硝化批次測試中調控DO水平(0.25-3 mg/L),分析生物膜對N2O排放的影響(圖2)。

通過SP同位素技術量化不同DO下N2O產生途徑的貢獻(圖3)。
匯功能驗證:

設計反硝化批次測試,添加N2O(5 mg N/L)和亞硝酸鹽,監測液相N2O消耗(圖4)。

機制解析:
高通量測序分析生物膜與懸浮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及關鍵酶基因差異(圖5)。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周期測試數據(圖1)
數據:IFAS系統的N2O排放因子(EF)為5.00±0.67%,顯著低于純懸浮污泥(8.91±1.21%);生物膜區域液相N2O峰值僅0.06 mg N/L。
意義:證實生物膜存在使系統整體N2O排放降低44%,且生物膜自身N2O積累可忽略。
DO影響數據(圖2)
數據:DO=0.5 mg/L時,IFAS的N2O EF(0.80%)比懸浮污泥(1.60%)低50%;DO=3 mg/L時仍低50%(0.44% vs. 0.88%)。
意義:揭示生物膜的減排效果在低DO下更顯著,為優化IFAS運行參數提供依據。
SP同位素數據(圖3)
數據:DO=0.25 mg/L時,生物膜中AOB反硝化途徑貢獻45.01±3.29%,低于懸浮污泥(54.56±2.63%);NH2OH氧化途徑貢獻相應升高。
意義:生物膜改變了N2O產生途徑比例,減少高排放的AOB反硝化途徑占比。
N2O消耗數據(圖4)
數據:添加N2O后,生物膜在120分鐘內消耗1.34 mg N/L N2O,而懸浮污泥僅消耗0.42 mg N/L。
意義:直接證明生物膜作為N2O匯的能力,歸因于其高豐度的N2O還原酶(Nos)。
微生物數據(圖5)
數據:生物膜中Nos基因相對豐度(1.29%)是懸浮污泥(0.40%)的3倍;Denitratisoma等反硝化菌在生物膜中富集(4.13% vs. 0.60%)。
意義:從微生物角度解釋生物膜的高N2O還原能力,關聯功能菌群與減排機制。
結論
減排效果:生物膜使IFAS系統的N2O排放降低43.77%,在低DO(0.5 mg/L)時減排效果達83%。
產生途徑調控:生物膜減少AOB反硝化途徑貢獻10-20%,增加NH2OH氧化途徑貢獻(IFAS中44-80% vs. 懸浮污泥25-60%)。
匯功能機制:生物膜通過富集反硝化菌(如Denitratisoma)和高Nos酶活性,實現內源反硝化驅動的N2O還原。
應用價值:為IFAS工藝優化(如控制低DO)提供理論支撐,推動污水廠碳中和運行。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詳細研究意義
研究中采用Unisense N2O微傳感器(N2O UniAmp)實時監測液相N2O濃度(圖1E, 圖4),其核心價值在于:
原位動態解析:
實時捕捉N2O濃度瞬變(如圖1E中曝氣啟動后N2O驟升),揭示生物膜對N2O的快速消耗能力(圖4A中30分鐘內下降1.0 mg N/L)。
空間分辨率優勢:
直接測量生物膜-液體界面的N2O梯度(未展示但隱含),避免傳統取樣法的混合誤差,精準量化生物膜作為“匯”的局部貢獻。
工藝優化指導:
通過DO與N2O的實時關聯數據(圖1D-E),驗證低DO(0.5 mg/L)下生物膜減排效果最佳,為IFAS系統節能降耗提供關鍵參數。
機制驗證不可替代性:
結合同位素技術(SP值),微傳感器數據直接證實生物膜通過增強N2O還原(而非僅抑制產生)實現凈減排,突破傳統排放因子計算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