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rogen Gas Device has Therapeutic Effect on Skin Damage and Alleviates Dermatitis in Mice  

氫氣裝置對皮膚損傷具有治療作用并緩解小鼠皮炎  

來源: MD Med Discoveries, Volume 2, Issue 6, Article published online: June 23, 2023.

《MD醫學發現》第2卷第6期,2023年6月23日在線發表  

 

摘要內容

 

研究開發了一種透皮遞送氫氣的裝置(含鋁箔和氯化鈉的反應袋),用于治療惡唑酮誘導的小鼠皮炎模型。主要發現:  

皮炎癥狀緩解:氫氣裝置顯著減輕皮膚紅腫(視覺評分下降)、鱗屑和表皮增厚(圖1)。  

 

 

氧化損傷降低:惡唑酮暴露區(背部皮膚)的脂質過氧化標志物MDA水平升高2倍,氫氣治療使其顯著降低(圖2)。  

 

炎癥抑制:血清促炎因子IL-1β水平在氫氣治療組顯著下降(圖3)。  

 

氫氣遞送驗證:Unisense氫微電極證實裝置可在皮下維持高濃度氫氣超1小時(圖4)。  

 

結論:透皮氫氣裝置通過抗氧化(降低MDA)和抗炎(抑制IL-1β)作用有效緩解皮炎癥狀。  

 

研究目的

開發一種新型透皮氫氣遞送裝置。  

 

驗證該裝置對惡唑酮誘導的小鼠皮炎模型的治療效果。  

 

闡明氫氣緩解皮炎的機制(抗氧化與抗炎作用)。  

 

研究思路

模型構建:  

 

使用無毛小鼠(SKH-1品系),背部皮膚反復涂抹0.5%惡唑酮(3次/周×2周)誘導急性皮炎(皮膚增厚、紅腫)。  

干預設計:  

 

實驗組(n=5):皮炎形成后,每日敷貼產氫裝置4小時(持續4天)。  

 

對照組(n=5):使用不產氫的惰性裝置。  

效果評估:  

 

宏觀指標:每日記錄皮膚厚度(游標卡尺)、紅腫/鱗屑視覺評分(0-4級)。  

 

分子指標:治療后取皮膚測MDA(硫代巴比妥酸法)、血清測IL-1β(ELISA)。  

 

氫氣遞送:Unisense氫微電極實時監測皮下氫氣濃度。  

 

測量數據、來源及研究意義

皮膚厚度變化(圖1A):  

 

數據:氫氣治療組皮膚厚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意義:直接量化氫氣對炎癥性皮膚增生的抑制作用。  

視覺損傷評分(圖1B):  

 

數據:氫氣組紅腫/鱗屑程度明顯減輕(示例圖像對比)。  

 

意義:提供直觀的療效證據。  

MDA水平(圖2):  

 

數據:惡唑酮暴露區(背部)MDA:對照組≈14 nmol/mg蛋白 → 氫氣組≈8 nmol/mg蛋白(p<0.0005);非暴露區(側腹)無變化。  

 

意義:證實氫氣局部減輕脂質過氧化損傷。  

血清IL-1β水平(圖3):  

 

數據:氫氣組IL-1β濃度較對照組降低約40%(p<0.01)。  

 

意義:表明氫氣具有全身性抗炎效應。  

皮下氫氣濃度(圖4):  

 

數據:裝置敷貼期間氫氣濃度快速上升,維持>500 μM超1小時,移除后緩慢下降。  

 

意義:驗證裝置有效遞送氫氣至靶組織。  

 

結論

治療有效性:透皮氫氣裝置顯著緩解惡唑酮誘導的皮膚紅腫、增厚及鱗屑(圖1)。  

 

作用機制:  

 

局部抗氧化:降低皮膚MDA水平,減輕脂質過氧化損傷(圖2)。  

 

系統性抗炎:抑制血清IL-1β釋放(圖3)。  

技術優勢:裝置可實現非侵入性、靶向性氫氣遞送,濃度與注射法相當(圖4),且無副作用。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研究意義

 

實驗中采用Unisense氫微電極(方法章節)監測皮下氫氣濃度,其核心價值在于:  

精準定量遞送效率:  

 

直接證實裝置可在皮下組織維持高濃度氫氣(>500 μM)超過1小時(圖4),為療效提供藥代動力學依據。  

空間分辨能力:  

 

微電極針尖可定位測量真皮-皮下交界處氫氣分布,避免整體組織勻漿導致的濃度稀釋誤差。  

動態過程解析:  

 

實時記錄氫氣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敷貼期上升、移除后緩慢下降),優化治療時長設計。  

跨研究可比性:  

 

與注射富氫鹽水的既往研究(Zhao et al. 2013)數據對比,證明透皮遞送能達到等效組織濃度,支持非侵入替代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