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iration kinetics and allometric scaling in the demosponge Halichondria panicea  

尋常海綿Halichondria panicea的呼吸動力學與異速生長規律  

來源: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 volume 23, article number 55, published 2023.

《BMC生態與進化》,第23卷,文章編號55,2023年發表  

 

論文摘要內容

 

摘要研究了一種尋常海綿(Halichondria panicea)的模塊化水管系統如何影響其呼吸代謝與體型的關系。通過測量不同大小海綿(含1-102個模塊)在逐步缺氧條件下的耗氧率,發現:①海綿體積與模塊數量呈線性關系(n??d???? ∝ V??1.?1);②最大呼吸速率(R???)隨體型增大呈超線性增長(R ∝ DW1.1?, R ∝ V??1.2?);③氧半飽和常數(K?)與體型無相關性(圖5)。結論表明,海綿通過添加體積恒定(1.59±0.22 mL)的獨立模塊突破體型限制,實現低氧環境下的巨型化生長。  

 

研究目的

探究模塊化水管系統如何影響海綿呼吸代謝與體型的關系。  

 

驗證海綿能否通過增加模塊突破氧氣擴散的體型限制。  

 

揭示氧濃度(K?)與海綿體型的關聯性。  

 

解釋海綿在低氧環境中巨型化的進化意義。  

 

研究思路

樣本采集:采集不同體型(含1-102模塊)的H. panicea海綿。  

 

耗氧實驗:  

 

將海綿置于密閉呼吸室(圖1),使用PyroScience FireStingO?光學氧計監測溶解氧(DO)下降過程(圖2A)。  

 

 

 

溫度恒定12.4±0.1°C,消除溫度對呼吸的干擾。  

數據分析:  

 

用Hill模型擬合耗氧曲線,計算最大呼吸速率(R???)和氧半飽和常數(K?)(圖2B)。  

 

測量海綿體積(V??)、干重(DW)、模塊數量(n??d????)及模塊體積(V??d???)。  

 

建立呼吸速率(R)與各體型參數的異速生長關系(圖3-5)。  

統計驗證:  

 

 

 

 

檢驗R???與體型的冪律指數是否偏離1(即是否符合Kleiber定律)。  

 

分析K?與體型參數的相關系數。  

 

測量數據、來源及研究意義

模塊體積(V??d???):平均1.59±0.22 mL(表1)。  

 

 

意義:揭示海綿通過添加固定大小的模塊實現生長(圖3),規避了單模塊因水管阻力增大導致的體積限制。  

呼吸速率與體型關系:  

 

R??? ∝ DW1.1?(圖4A)、R??? ∝ V??1.2?(圖4B)、R??? ∝ n??d????1.2?(圖4C)。  

 

意義:證明呼吸代謝呈超線性增長(冪指數>1),推翻Kleiber定律(b≈0.75);模塊獨立性使大型海綿單位體積代謝率更高。  

K?與體型關系:K?值(4.22-28.83% AS)與DW、V??、n??d????、V??d???均無顯著相關性(圖5)。  

 

意義:模塊化生長維持了恒定氧親和力,氧濃度不限制海綿體型(圖6);解釋海綿在低氧環境(如缺氧區)的生存優勢。  

Hill系數:范圍1.10-4.40。  

 

 

意義:小海綿耗氧曲線呈S型(協同氧結合),大海綿趨近雙曲線,反映模塊異步響應低氧的能力。  

 

結論

模塊化生長機制:海綿通過添加體積恒定的獨立模塊(≈1.59 mL)實現巨型化,突破氧氣擴散的體型限制。  

 

代謝規律:呼吸速率隨體型呈超線性增長(R ∝ DW1.1?),與Kleiber定律不符,體現模塊化生物特殊性。  

 

低氧適應性:K?與體型無關,海綿在低氧環境仍可維持生長,解釋其在海洋缺氧區的繁榮。  

 

進化意義:模塊化結構是海綿在早期地球低氧環境中演化出大型體型的關鍵適應策略。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研究意義

 

研究中使用的PyroScience FireStingO?系統(集成Unisense氧傳感技術)測量耗氧動態的核心價值在于:  

高精度動力學解析:通過實時監測密閉腔室內溶解氧的連續下降(圖2A),精確捕捉海綿從常氧到缺氧的全過程呼吸響應,為擬合Hill模型提供可靠數據基礎。  

 

關鍵參數量化:  

 

準確計算R???(最大耗氧能力),揭示海綿代謝強度隨體型超線性增長的獨特規律(圖4)。  

 

測定K?值(半飽和氧濃度),直接證明氧親和力與體型無關(圖5),顛覆了傳統生物中"體型增大需更高環境氧"的認知。  

低氧適應性證據:儀器記錄的S型→雙曲線轉變,反映大海綿模塊可異步調控水流以應對缺氧,為海綿在低氧環境(如缺氧區、地史低氧期)的適應性提供機制解釋。  

 

進化啟示支撐:K?數據的無尺度特性(圖6)為"海綿模塊化突破氧限制"的核心結論提供關鍵證據,支持其在動物演化早期占據巨型生態位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