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Methodology for In Situ Microsensor Profiling of Hydrogen, pH,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and Electric Potential throughout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Cathodes of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
用于在(生物)電化學系統三維多孔陰極中原位微剖面測量氫氣、pH、氧化還原電位和電場電位的方法學
來源:Analytical Chemistry, Volume 95, 2023, Pages 2680-2689
《分析化學》第95卷,2023年,2680-2689頁
摘要內容
研究開發了一種基于微傳感器的原位測量技術,用于在(生物)電化學系統的三維多孔陰極中同步測量氫氣(H?)、pH、氧化還原電位(ORP)和電場電位(EP)的梯度分布。核心創新點包括:
專用反應器設計:實現連續無泄漏電解液循環條件下厘米級深度的微剖面測量(圖1, 2)。


電場干擾校正:提出并驗證了通過電場電位(EP)數據校正電位型微傳感器(pH、ORP)信號的方法,解決了電場對測量的干擾問題(圖4-6)。



梯度驗證:首次在三維多孔電極內部觀測到顯著的H?濃度梯度(圖3)、pH梯度(圖6)和ORP梯度(圖5),證明局部條件與本體溶液存在顯著差異。

研究目的
開發適用于(生物)電化學系統的原位微剖面測量技術,克服電場干擾和電解液泄漏問題。
建立電位型微傳感器(pH、ORP)在電場環境中的信號校正方法。
量化三維多孔陰極內部的局部梯度(H?、pH、ORP、EP),為電極設計和反應器優化提供依據。
研究思路
反應器設計與微剖面技術:
設計傾斜式(17°)電化學反應器(圖1),配備可更換的"套管"結構(圖2C),實現微傳感器在連續電解液循環下的無泄漏插入和移動。
開發標準化操作協議(含視頻指南),確保微傳感器穩定使用。
梯度測量與驗證:
使用電流型微傳感器(H?-50)測量H?濃度梯度(圖3)。
使用電位型微傳感器(EP-100、RD-50、pH-50)測量電場電位、ORP和pH,并通過雙參比電極(頂部/底部)定位電極層位置(圖4)。
電場干擾校正:
發現電場導致電位型傳感器信號偏移(圖6A),提出校正公式:
校正后ORP = 原始ORP信號 - 局部電場電位(圖5)
校正后pH = 原始pH信號 - 局部電場電位(圖6C)
通過電極層電位一致性驗證校正可靠性(圖5B)。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H?濃度梯度(圖3)
數據:施加電流(-200 mA)時,底部陰極層H?濃度最高(約375 μmol/L),頂部最低,且電流分布不均(底部占82%)。
意義:揭示H?在電極內部的空間異質性,證明反應位點集中于近陽極區域,為優化電極結構提供依據。
電場電位(EP)梯度(圖4)
數據:電流控制下電場電位在陰極層處躍升(最大梯度150 mV),底部陰極梯度最陡。
意義:量化電場分布,證實電位型傳感器需校正,并為校正方法提供基準數據。
校正后ORP梯度(圖5)
數據:校正后各陰極層電位一致(偏差<15%),未校正時偏差達28%;電流下ORP顯著負移(vs.開路條件)。
意義:驗證校正方法可靠性,揭示電流應用改變電極及電解液氧化還原狀態。
校正后pH梯度(圖6C)
數據:電流下底部陰極層pH升高至6.2(本體pH=5.8),因質子消耗于產氫反應;校正后數據與參比點實測值吻合(黃色十字)。
意義:證實局部pH偏離本體,可能影響微生物活性(如甲烷菌抑制),指導反應器pH調控。
結論
技術貢獻:
開發的反應器與微剖面技術實現三維電極內部原位測量,支持連續流體操作。
電場電位校正法解決電位型傳感器干擾問題,校正后數據可靠(ORP電極層電位偏差<15%,pH驗證點誤差<0.1單位)。
科學發現:
三維電極內部存在顯著梯度:H?濃度、pH、ORP和電場電位均呈非均勻分布。
電流分布不均導致近陽極區域反應活性更高(底部陰極占82%電流)。
應用價值:為優化電極設計、反應器流體動力學及電活性生物膜研究提供關鍵工具。
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詳細研究意義
研究中使用的Unisense微傳感器(H?-50、pH-50、RD-50、EP-100)通過以下方面推動電化學系統研究:
高空間分辨率(50 μm):
首次實現三維多孔電極內部(非表面)的H?/pH/ORP原位繪圖(圖3, 5, 6),揭示傳統本體測量無法捕捉的局部梯度(如pH在陰極層升高0.4單位)。
電場干擾量化與校正:
EP-100傳感器直接量化電場梯度(圖4),為pH/ORP校正提供基準。校正后數據證明局部條件顯著影響反應微環境(如pH升高改變微生物代謝)。
動態過程解析:
H?-50傳感器數據(圖3)顯示H?分布受流體動力學和電流分布共同調控,指導反應器設計優化(如改進氣體排出)。
技術普適性:
該方法可擴展至O?、H?S、NO?等參數測量,為電化學生物膜、電極材料篩選及傳質研究提供通用平臺。
核心價值:Unisense微傳感器的高精度原位數據填補了三維電極內部過程的研究空白,推動(生物)電化學系統從經驗設計向機理驅動的優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