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Holothuria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itigating the impacts of aquaculture on sediment conditions
海參在減輕水產養殖對沉積物條件影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Volume 198, 2024, Article 115856
《海洋污染通報》第198卷,2024年,文章編號115856
摘要內容:
摘要指出海參(Holothuria poli)作為沉積物食性生物,通過室內底棲生態模擬實驗(benthocosm)驗證了其減輕水產養殖污染的能力。實驗設置含海參組(H+)和無海參組(H-),模擬養殖場有機富集(魚糞與飼料混合物)和恢復兩個階段。結果顯示海參顯著降低沉積物中活性有機質(LabOM)和硫化氫(H?S),提高氧化還原電位(Eh)和氧化層深度,防止缺氧條件。在恢復階段,海參促進沉積物快速恢復,而無海參組沉積物持續富集有機物。
研究目的:
驗證Holothuria poli降低水產養殖沉積物環境足跡的能力
探究海參對沉積物關鍵地球化學參數(有機質、氧化還原狀態、硫化物)的影響機制
評估海參在沉積物恢復階段的修復效率
研究思路:
實驗設計:設置8個底棲生態模擬裝置(4個H+含海參,4個H-對照),分兩階段:
持續富集階段(30天):每日添加2g養殖廢物(魚糞+飼料)
恢復階段(28天):停止添加廢物,監測自然恢復
數據采集:定期測量沉積物參數(LabOM、Eh、H?S、葉綠素a)和粒度
技術應用:使用Unisense微剖面系統進行高分辨率Eh和H?S垂直剖面測量(2mm分辨率)
統計分析:三因素方差分析(處理×時間×深度)和多元統計(nMDS)
測量數據及研究意義:
活性有機質(LabOM)(圖2、圖6)


意義:量化海參對有機廢物的消耗效率。H+組LabOM顯著低于H-組(表2、3),證實海參通過攝食減少沉積物有機負荷,降低缺氧風險。


氧化還原電位(Eh)(圖3、圖7)


意義:反映沉積物氧化狀態。H+組Eh整體更高(表2),尤其在1-5cm深度氧化層增厚(圖3),表明海參生物擾動促進氧氣滲透,防止還原條件。
硫化氫(H?S)濃度(圖4、圖8)


意義:指示厭氧代謝強度。H-組H?S峰值達1000 μmol/L,H+組僅298.5 μmol/L(圖4),證明海參活動抑制硫酸鹽還原菌活性,降低毒性硫化物積累。
葉綠素a(Chl-a)(表2、3)
意義:表征微藻生物量。H+組表層Chl-a較低,反映海參對沉積物表層微藻的攝食。
沉積物粒度
意義:排除粒度變化對結果的干擾。實驗前后粒度無顯著差異(細砂為主),確認地球化學變化由生物活動驅動。
結論:
有機質削減:海參使LabOM降低30-50%(圖2),有效消耗養殖廢物。
氧化狀態改善:H+組Eh比H-組高50-200 mV(圖3),氧化層深度從1cm增至4cm(圖7),避免沉積物缺氧。
硫化物抑制:海參使H?S峰值降低70%(圖4),顯著減輕硫化物毒性。
恢復能力提升:恢復階段H+組快速回歸初始狀態,H-組仍維持富集狀態(nMDS圖5、9)。


應用價值:海參通過生物擾動和攝食行為,可作為綜合多營養層養殖(IMTA)的關鍵物種,提升水產養殖可持續性。
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數據的研究意義:
Unisense微剖面系統(RD 100 Eh電極 + SULF 100 H?S電極)提供的關鍵數據具有以下核心價值:
高分辨率機制解析:2mm垂直分辨率(圖3、4、7、8)精準揭示海參生物擾動對氧化層的延展作用(H+組氧化層深達4cm,H-組僅1cm),這是傳統分層采樣無法實現的。
缺氧過程動態監測:實時捕捉H?S生成與Eh的負相關關系(H-組D18時Eh<-200mV對應H?S>1000μmol/L),定量證實有機富集導致還原條件的時空動態。
恢復效能評估:恢復階段H+組Eh持續正值(圖7)和H?S趨零(圖8),直接驗證海參加速沉積物修復的生理機制(生物灌溉促進氧化)。
技術優勢:非破壞性原位測量避免樣品氧化,保障了硫化物和氧化還原敏感參數的準確性,為生物修復模型提供可靠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