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Nitrous oxide respiration in acidophilic methanotrophs
嗜酸性甲烷菌中的一氧化二氮呼吸
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4) 15:422
摘要核心內容
發現:傳統認為嚴格需氧的甲烷氧化菌(如Methylocella tundrae和Methylacidiphilum caldifontis)可在厭氧條件下以N?O為電子受體生長,甚至在pH 2.0的極端酸性環境中實現N?O還原(突破已知微生物N?O消耗的pH極限)。
關鍵機制:
Methylocella tundrae在低氧條件下同時消耗CH?和N?O,其N?O還原酶(N?OR)在O?存在時仍保持活性。
添加N?O可提高O?限制條件下CH?氧化效率(單位O?氧化的CH?量增加37%)。
生態意義:該能力使甲烷氧化菌在動態環境中擴大生態位,同步減少CO?、CH?和N?O三種溫室氣體的釋放。
研究目的
驗證含*N?O還原酶基因(nosZ)*的甲烷氧化菌能否以N?O為電子受體生長。
闡明其在厭氧/低氧環境中的代謝靈活性及對溫室氣體減排的貢獻。
解析N?O還原與O?呼吸的協同機制。
研究思路
基因組篩選:
分析1,200+個甲烷氧化菌基因組,發現來自Pseudomonadota、Verrucomicrobiota和Gemmatimonadota門的菌株含clade I/II nosZ基因(圖1,補充數據集1)。

生理驗證:
選擇含完整nos操縱子的菌株(M. tundrae T4和M. caldifontis IT6)進行厭氧培養,以甲醇、丙酮醇、丙酮酸或H?為電子供體,N?O為電子受體(圖2)。


動力學與耐受性:
微呼吸儀(Microrespirometry, MR)實時監測溶解O?/N?O濃度變化,測試N?OR對O?的敏感性(圖4, 5)。


轉錄組分析:
比較厭氧(CH?OH + N?O)、低氧(CH? + O? + N?O)和好氧條件下的基因表達差異(圖6)。

生態關聯:
關聯酸性濕地(如泥炭地)中N?O減排與甲烷氧化菌的分布。
關鍵數據測量及意義
1. 厭氧生長與N?O還原(圖2, 表2)

數據:
M. tundrae T4和M. caldifontis IT6在厭氧條件下以N?O為電子受體生長(OD???↑),N?O被還原至N?;陰性對照菌(無nosZ)不生長。
生物量產率:厭氧N?O呼吸(4.64 g DW/mol N?O)顯著低于好氧O?呼吸(10.41 g DW/mol O?)(因N?O呼吸不泵質子,能量守恒效率低)。
意義:首次證實甲烷氧化菌的厭氧生長依賴N?O呼吸,拓展了其生存策略。
2. N?O還原的pH極限(圖2H)
數據:M. caldifontis IT6在pH 2.0下實現N?O還原(此前記錄為pH 5.7)。
意義:揭示酸性環境(如泥炭地、熱泉)中微生物N?O消耗的潛力,挑戰了“酸性抑制N?O還原”的傳統認知。
3. O?與N?O的協同代謝(圖4, 5, 表1)

數據(丹麥Unisense電極測量):
M. tundrae T4在低氧條件(5–170 μM O?)下同步還原O?和N?O(圖5A-B),N?O還原速率達1.32 ± 0.25 mmol·h?1·g DW?1(表1)。
添加N?O后,單位O?氧化的CH?量增加37%,生物量增加34%(表2)。
意義:
Unisense電極的高靈敏度(檢測限:O? 0.3 μM, N?O 0.1 μM)首次實時揭示甲烷氧化菌在微氧界面協調O?(用于CH?活化)和N?O(用于呼吸)的能力,為理解動態環境中溫室氣體協同減排提供機制基礎。
4. 轉錄調控響應(圖6, 補充圖9-11)
數據:
nos操縱子基因在厭氧/低氧條件下上調2–10.7倍。
厭氧生長時,Zn2?依賴型甲醇脫氫酶(T4_03199)表達上調13.8倍,替代需氧的PQQ依賴型酶。
意義:闡明N?O呼吸的分子基礎及碳代謝途徑的適應性重編程。
核心結論
厭氧生長能力:含clade I/II nosZ的甲烷氧化菌能以N?O為電子受體,利用甲醇、C?–C?底物或H?厭氧生長。
極端酸性耐受:N?O還原可在pH 2.0下進行,拓寬了微生物N?O消耗的已知生理極限。
代謝靈活性:
M. tundrae通過同時利用O?和N?O優化低氧條件下的CH?氧化與生長。
N?O呼吸釋放的O?可被優先用于甲烷單加氧酶(MMO),提升CH?處理效率。
生態與氣候意義:該類菌株可定殖于濕地氧-厭氧界面,同步減少CH?和N?O排放,為酸性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減排提供新策略。
Unisense電極數據的特殊研究意義
丹麥Unisense微電極系統(OX-MR和N?O-MR傳感器)在本研究中發揮了以下關鍵作用:
高分辨率動力學:
實時監測溶解O?/N?O的μM級變化(圖4, 5),揭示M. tundrae在O?存在下仍保持N?OR活性(傳統認為O?強烈抑制N?OR)。
代謝協同的直接證據:
捕捉到CH?氧化過程中O?與N?O的同步消耗(圖5A-B),證明電子傳遞鏈可同時利用兩種電子受體。
定量能量分配:
精確測定N?O還原速率(表1),發現低氧條件下N?O呼吸速率(1.32 mmol·h?1·g DW?1)高于O?呼吸(0.95 mmol·h?1·g DW?1),說明N?O作為"電子溢流通道"的重要性。
環境真實性:
模擬自然環境中瞬態氧濃度波動(如濕地水淹-落干循環),為模型預測提供參數。
總結
本研究通過多組學與生理實驗證明,酸性甲烷氧化菌具有獨特的N?O呼吸能力,可在厭氧/酸性環境中生長,并通過協調O?與N?O代謝提升CH?氧化效率。Unisense電極數據為理解這一過程提供了高時空分辨率的動力學證據,凸顯了該類菌株在溫室氣體減排中的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