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act of seawater warming and nutrient deprivation on the physiology and energy metabolism of corals

海水升溫和營養剝奪對珊瑚生理和能量代謝的影響

來源: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Volume 11, Article 1423034, 1 October 2024

《海洋科學前沿》第11卷,文章ID 1423034,2024年10月1日


摘要內容

研究海水升溫和溶解無機營養(DINut)缺乏對兩種珊瑚(軟珊瑚Heteroxenia fuscescens和石珊瑚Stylophora pistillata)生理和能量代謝的影響。發現:

高溫(30°C)和營養剝奪均降低兩種珊瑚的光合作用與呼吸比值(P:R),導致軟珊瑚白化。

營養剝奪對能量代謝影響較小,但高溫顯著增加軟珊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質濃度,同時降低ATP(能量貨幣)水平,激活無氧代謝(乳酸積累)。

石珊瑚通過增加碳水化合物儲備和維持ATP水平適應高溫,但乳酸含量升高表明代謝壓力。


研究目的

探究升溫和營養限制對珊瑚生理和能量代謝的單獨及聯合效應,比較兩類珊瑚(軟珊瑚與石珊瑚)的響應差異,揭示其應對環境壓力的策略。


研究思路

采用交叉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將珊瑚暴露于兩種溫度(25°C對照 vs. 30°C高溫)和兩種營養條件(正常DINut vs. 缺乏DINut),共4組處理。


測量指標:


生理參數:共生藻密度(圖2A、3A)、葉綠素含量(圖2B、3B)、光系統II效率(Fv/Fm,圖2C、3C)、光合與呼吸速率(圖2D-E、3D-E)。


能量代謝: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濃度(圖4A-C、5A-C)、乳酸(圖4E、5E)和ATP(圖4F、5F)。


數據分析:通過廣義線性模型和Tukey檢驗評估溫度與營養的獨立及交互效應。


測量數據及意義

生理數據(圖2、3):


共生藻密度和葉綠素含量:高溫導致軟珊瑚白化(圖2A-B),而石珊瑚未顯著變化(圖3A-B)。


光合與呼吸速率:高溫下軟珊瑚光合作用未下降但呼吸增加,P:R降低(圖2F);石珊瑚在高溫+營養缺乏時P:R最低(圖3F)。




意義:揭示高溫和營養限制對珊瑚能量收支的影響,表明白化與能量失衡的直接關聯。

能量代謝數據(圖4、5):


軟珊瑚在高溫下脂質和碳水化合物增加(圖4B-C),但ATP減少41%(圖4F);石珊瑚碳水化合物增加但ATP穩定(圖5B-F)。


乳酸積累:兩類珊瑚在高溫下乳酸均升高(圖4E、5E),表明無氧代謝激活。


意義:證明珊瑚通過儲存能量分子(如脂質)和切換代謝模式(無氧代謝)應對壓力,但能量轉化效率(ATP)下降可能限制長期生存。


結論

高溫和營養剝奪降低珊瑚自養能力(P:R<1),軟珊瑚更易白化。


軟珊瑚依賴能量儲存(脂質/碳水化合物)但ATP減少,石珊瑚維持ATP但增加乳酸,顯示代謝策略差異。


兩類珊瑚均通過無氧代謝緩解能量危機,但長期高溫可能導致能量耗竭。


丹麥Unisense電極數據的詳細解讀

研究意義:

使用丹麥Unisense微電極測量珊瑚的氧氣通量(圖2D-E、3D-E),直接量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動態變化:

光合與呼吸平衡:通過凈光合(光照下)和呼吸(黑暗)的氧變化,計算P:R比值(圖2F、3F),明確高溫和營養缺乏如何破壞珊瑚能量平衡。


代謝狀態評估:氧氣通量數據揭示軟珊瑚在高溫下呼吸速率上升(圖2E),表明代謝成本增加;石珊瑚在高溫+營養缺乏時呼吸顯著升高(圖3E),顯示聯合壓力加劇能量消耗。


機制解析:結合乳酸和ATP數據,證實氧氣通量變化與無氧代謝激活(乳酸積累)及能量貨幣(ATP)減少的關聯,為珊瑚耐熱性研究提供關鍵生理指標。


應用價值:此類數據為預測珊瑚在海洋變暖中的生存閾值及設計保護策略(如營養補充)提供實驗依據。